胡媛媛 邱穎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的加深、加快,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模式,因為具有傳統特點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數學課堂具有枯燥、乏味等問題,所以需要不斷的對這樣的情況進行優(yōu)化與革新,突出小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位置,讓其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因此, 本篇文章主要對新課程改革之下如何有效展開小學教育教育活動進行認真的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老師起到一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展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出現,給予一線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希望,需要老師在實際的過程當中,突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位置,讓自己的教育教學由最初的預先設定變成動態(tài)式的課堂,通過加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各種有效的方式,大幅度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水平與效率,讓小學生從最初的“要我學”向著“我要學”而轉變?;诖?,本文下面主要對新課改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展開小學數學教育教育活動進行深入的探討。
1、傳統特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式具有單一性特點
雖然說近幾年來,新課改在有條不紊的發(fā)展和深入當中,但是此項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開,通過對現如今的小學教育情況認真的分析,發(fā)現換湯不換藥的情況依舊存在。老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依舊應用傳統的方法,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意義或者是有些老師已經體會到了,但是卻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將其加入到自己的教育過程當中去,所以現階段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良好的激發(fā)出小學生學習數學內容的積極性與熱情,也不利于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學生對數學知識在理解上面存在著誤區(qū)
對于7-12歲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一切事物都非常的好奇,但是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非常的薄弱,而且數學知識又是一種具有抽象性特點的內容,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小學生慢慢的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抵觸的心理,最后想要學好它,可謂是難如登天。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許多學生認為:“數學與自己的生活相差甚遠,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并不可能接觸到數學”,但是事實之下,數學是一個有教有學的雙向過程,如果學生不配合的話,老師教的再多,也沒有任何的作用,甚至會不斷的下降教學的水平與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老師需要不斷的將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 但卻不是形式上的改變,要真正的做到徹底的改變,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2、新課改背景之下展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與策略
(1)突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位置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數學老師需要將以學生為本作為教學的原則,突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位置,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小學生的手中。想要讓學生真正的領悟數學知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向學生講解數學的知識點與要點,那么學生非常容易出現枯燥的心理,無法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所提出來的要求,因此,這時需要培養(yǎng)其能力,讓學生真正、徹底的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意義。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過程當中去。例如:當老師在進行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第六課《認識圖形》時,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快速的認識各種圖形,老師可以讓學生扮作勞動的工人,之后讓學生來到自己的“工作場地”進行相關的勞動,再由老師引出三角形的含義,以這樣設置情境的方法,更能夠讓諱莫如深的內容一下變得開朗起來,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所接受。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校園當中的教學也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靈活運用思維的能力,在發(fā)現問題、解決的問題的過程當中,幫助小學生快速的成長起來,并且成為新時代下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2)科學、合理的應用教學資源進行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
需要將教學資源科學合理地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去,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夠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多媒體教學,此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具有抽象性特點的小學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更加具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數學知識和內容 ,豐富小學生的視覺感官與聽覺感官,這樣所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必定會十分的驚人,此種教學方法也值得不斷的推廣。
(3)巧妙的展開教學活動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課程在展開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加入一些課外拓展, 豐富學生的想象,為實際的教學起到點睛的作用,首先,課堂的時間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時間去拓展課堂的內容,那么其中許多知識點學生是無法領悟的;其次,7~12歲的小學生,他們的好奇心非常的強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投其所好,將課堂延伸到外面,以此來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生也會更加積極的去配合老師的教學,讓學生在快樂當中學習到更多的內容,去分析和了解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必定能夠讓小學生真正的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意義,因此,需要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結構特點,在數學當中找到具有實踐性特點的內容,再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去體會課堂教學新模式給予學生帶來的變化,再來激發(fā)出小學生學習的動力。
結束語:
簡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當中所提出來的首要要求就是需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學生,并且讓數學內容與知識走入到生活當中去,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一定要不斷地進行經驗的總結以及認真的學習,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與工作能力,按照教學的具體情況選擇出最合適、最恰當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將自己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成為高效性課堂。
參考文獻:
[1]顧建斌.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chuàng)新模式探究[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1(36):136+138.
[2]王德學.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 才智,2013(13):97-98.
[3]曾永宏.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師生角色的精準定位[J]. 中國教育學刊,2019(S2):26-27.
[4]戴啟凱.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 才智,2020(12):195.
[5]范新龍.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J]. 才智,2020(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