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輝琴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對語文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朗讀的學習,還不能松懈,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效果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也是小學教師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有效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朗讀效果,本文提出了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三種方式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誦;教學;有效性
小學高年級學生如何朗讀的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問題。在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進行枯燥的、反復的領讀,學生進行跟讀,來達到朗讀的效果。這樣的方式往往會損害學生的積極性,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因此,教師應通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朗讀的習慣,以愉快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朗讀,提高朗讀能力。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朗讀授課方式過程十分枯燥,學生跟著教師朗讀,這種填鴨式枯燥的學習,對于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逆反心理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很容易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整堂課下來,教學效果幾乎沒有。因此,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尤為重要,既不會讓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又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環(huán)境需要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學。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但由于處于青春期的懵懂中,害怕犯錯而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打破這一問題的關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世界中,與學生暢所欲言;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相關片段,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說出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做,并融入學生的討論中,讓學生自發(fā)性地朗讀課本。以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在愉悅的課堂中朗讀,往往能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課堂中,教師不要刻意批評學生。學生對教師本質(zhì)上就有一種畏懼的情緒,如果教師還總是批評這位學生,想必這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都會受到損害。教師要學會肯定學生、贊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特別是對于較為年長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肯定學生就是即使這位學生朗讀得不好,也不要去否定他,要說一些贊美的話。學生也是需要鼓勵的,當我們把對學生的批評換成鼓舞的言語時,會給予學生無窮的動力,會讓他們在以后的課堂中更加踴躍,對朗讀學習的興趣愈來愈濃烈。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習慣是學習良好的導師,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好的朗讀習慣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如何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所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課前預習,提高主動朗讀能力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讓學生瀏覽課文,預讀課文,找出生澀難懂的字詞,標注讀音,并與它相近的字詞作比較,反復記憶生詞的字形、拼音。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做大致了解,哪些字詞會讀會寫,哪些字詞不會讀或者不會寫,在自己心中都有一個大概的判斷。那么,學生在聽課時,就可以很輕松地跟上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使不預習的被動聽課變?yōu)橹鲃勇犝n,大大提升聽課效率。學生剛開始預習時,教師可以通過在上課前一段時間指導學生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當學生形成預習的習慣后,會自然地在課前進行預習,形成自主朗讀的習慣。如,在學習課后的《文言文二則》時,《伯牙鼓琴》和《書戴高畫?!分卸加写罅康纳ё衷~,教師不妨引領學生進行預習,教學生如何查閱不認識的字詞,并進行標注,數(shù)次之后就可以讓學生獨自預習。
(二)增加課外朗讀量,提高學生主動朗讀能力
養(yǎng)成朗讀習慣后,課本上的知識當然不能滿足朗讀的需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體也是,所以應增大課外朗讀的數(shù)量、質(zhì)量。在學校,教師可以選購一些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讀物,最好不要故事書等讀物類型,可以選擇一些青年期刊、晚報等,到最后可以改為一些經(jīng)典名著等讀物。在家中,父母同樣可以購買一些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年齡段的讀物,可以在飯后休息時與孩子一起朗讀,并將孩子不知道的生詞教給孩子。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會得到很大提高。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一)在游戲中進行朗讀教學
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填鴨式朗讀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會感到疲倦,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將游戲融入朗讀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愉悅、歡快。如,在學習《京劇趣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京劇角色,進行簡單的闡述,隨后讓每位學生寫下關于自己所說的京劇角色或者與京劇種類有關的小練筆。其中,不能說出具體的名稱,然后讓學生讀出來,剩下的學生進行猜測;在學習一些比較長的課文時,還可以開展朗讀的開火車游戲,將學生平等地分成一些小組,分別進行朗讀,可以是所有小組一起進行朗讀,也可以計時朗讀,看看哪一組的小火車開得又長又快。用游戲的方式既滿足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又在游戲中增加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在競賽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好勝心都比較強,所以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偶爾穿插一些小比賽,往往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例如,剛教完《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主報名或者全班參加,未報名的學生擔任評委的角色。如果全班參加的話,那么教師就是評委。讓參賽的學生依次進行朗讀,可以是自選片段,也可以評委指定片段,朗讀過后評委進行打分并統(tǒng)計。根據(jù)最終的成績進行排名,對前幾名的優(yōu)勝者進行獎勵,可以是獎勵一些本子、筆之類,對成績不佳或者發(fā)揮不好的學生也不要忘記對他們進行鼓勵,一些鼓勵的話語會讓學生更自信。通過這種方式,既增強了小學高年級學生之間的競爭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朗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同時,教師要課前預習、增加課外朗讀量,不批評學生,多鼓勵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出發(fā),不斷探索完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朗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甘金芮.淺談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朗讀現(xiàn)狀及建議——以玉林市玉州區(qū)為例[J].考試周刊, 2020(16):23-24.
[2]鄭錦萍,林高明.音聲朗亮,讀入心扉——小學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新教師,2020(3).
[3]于秀青.主題引領閱讀——試論《朗讀者》對小學朗讀指導的啟示[J].課外語文,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