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采取“小樂器進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鞏固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旋律,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日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中,筆者常常會遇到學生樂理知識掌握不夠牢固,識譜能力不夠等問題。那么,在使用六孔AC陶笛輔助進課堂的實際操作中,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呢?本文重點從課堂實際教學操作中,利用童謠教學、變奏、變換音程等方式,對AC六孔陶笛為載體有效輔助樂理知識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通過陶笛輔助教學,提高學生樂理知識的水平,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課堂輔助;樂理教學;AC六孔陶笛
樂理,是音樂理論的簡稱,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chǔ)理論——讀譜、音程、和弦、節(jié)奏、節(jié)拍等。在小學樂理知識教學中,低年級基礎(chǔ)樂理以讀譜、節(jié)奏、節(jié)拍教學為主;中年級的節(jié)奏、讀譜除了在低年級的內(nèi)容上有所延伸,另外,還要完成由簡單讀譜到簡單和聲的過渡;高年級樂理知識在前面基礎(chǔ)上加入了更為復(fù)雜的和聲教學。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使用小樂器進課堂這個載體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所學的樂理知識。下面,筆者分享使用簡單易學的AC六孔陶笛做載體來進行樂理知識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設(shè)置變奏吹奏練習,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知能力
在吹奏練習中,可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靈活改變吹奏音的節(jié)奏,讓學生在陶笛學習中,掌握不同節(jié)奏的不同表現(xiàn)力。比如,在一年級采取比較簡單的二分音到四分音符再到八分音符的發(fā)聲和吹奏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地熟悉歌曲旋律,而且能讓學生對三種節(jié)奏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如,在教學人音版教材一年級第二學期《理發(fā)師》一課時,因為學生經(jīng)歷了半個學期的陶笛學習,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do”“mi”“fa”“sol”“l(fā)a”五個音的吹奏方法。因此,筆者設(shè)置由淺入深的一個練習,從二分音、四分音、八分音三種不同節(jié)奏吹奏練習。
練習曲1(二分音練習):
2/4? 1=C? 5—|6—|5—|5—|3—|4—|3—|1—||
練習曲2(四分音練習):
2/4? 1=C? 5 5|6 6|5 3|5 3|3 3|4 4|3 1|3 1||
練習曲3(八分音練習):
2/4? 1=C? 55 55|66 66|5 3|5 3|33 33| 44 44|3 1 |3 1||
這樣的對比練習,使得學生在學吹時,潛移默化地認識和鞏固了三種節(jié)奏,也通過三種節(jié)奏的實踐對比吹奏,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節(jié)奏吹出來的不同效果。同時,通過吹奏練習曲3,能讓學生輕松掌握《理發(fā)師》全首曲子的音高。
二、設(shè)置音程吹奏練習,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從中年級開始,人音版教材里已經(jīng)有專門的二聲部合唱曲了。此時,在中、高年級使用陶笛設(shè)置音程的變奏吹奏練習,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比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大家來唱》時,在普通簡單的長音練習上,再加入二度和三度音程的變奏吹奏,設(shè)置吹奏練習曲如下:
練習曲一:3/4? 1=C
練習曲二:3/4? 1=C
練習曲三:3/4? 1=C
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練習曲的吹奏,學生對兩個聲部的音高有了基本的了解。另外,學生在學習時的專注度也會更加強,課堂效率也變得更快。在學生通過吹奏將音準和節(jié)奏得到了有效的鞏固之后,再進行合唱練習,也基本避免了學生串聲部的現(xiàn)象。
三、利用陶笛讓學生快速掌握不同的調(diào)
1.低年級進行童謠式教學法;熟練掌握C調(diào)唱名和陶笛吹奏指法
首先,筆者會在一年級進行C調(diào)各音的唱名學習,為此,筆者利用學生心理特點,利用數(shù)學的數(shù)字1-7和簡譜相對應(yīng)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童謠式教學。如,一一就是do;do do多少的do,二二就是re;re re re re re;三三就是mi;mi mi 貓咪的 mi;四四就是fa;fa fa 發(fā)財?shù)膄a;五五就是sol;sol sol 啰嗦的sol;六六就是la;la la拉風的la;七七就是xi;xi xi犀牛的xi。學生往往在童謠中能很快地掌握各音的唱名。
在一年級掌握了唱名之后,筆者會在二年級進行簡單的C調(diào)的吹奏學習。主要從《小星星》《歡樂頌》等開始進行吹奏。同樣在吹奏前,筆者會利用自編的童謠讓學生對指法和音有一定的概念,比如,全部壓緊1 1 1 ;右手中指2 2 2;右手食指3 3 3;右手yes 4 4 4;雙手中指5 5 5;加個食指6 6 6;換個食指7 7? 7;四指張開iii。當二年級段的學生吹奏C調(diào)陶笛一段時間后,會對C調(diào)的音高等有了一定的概念。
2.中、高年級利用指法的不同學習F調(diào)、G調(diào)
經(jīng)過了兩年的學習后,學生對陶笛的C調(diào)指法有了比較深的了解。此時,讓學生試著對比吹奏1=C(全按為1)的指法表,與下圖全按為sol的指法、全按為fa的指法。學生會馬上發(fā)現(xiàn)之前吹fa的音變成了do的音。于是,學生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1=F與1=G的指法與音高的不同。通過這個載體,能讓學生快速地掌握不同的調(diào),提高教學效率。
四、布置課后作業(yè),鞏固課堂樂理知識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越勤于復(fù)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得也越慢。在音樂教學中要想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光靠40分鐘的音樂課堂是不夠的。于是,筆者利用陶笛輔助進行布置課后練習,每周學生都會發(fā)吹奏陶笛的小視頻進群里,筆者會逐條進行點評。學生通過使用陶笛這個載體進行練習,有效地將課堂延伸到課后,而且教師不用擔心課后學生因為沒有鋼琴而找不到調(diào)。課后的每一次陶笛吹奏練習,就是一次對音樂知識的鞏固。
通過陶笛輔助進行課后練習,讓課堂不再局限于課堂,能讓學生的樂理知識在練習中進行鞏固,對學生的音準等都有一定的益處。
五、“小樂器進課堂”展示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信,提高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自從學校使用陶笛進入音樂課堂后,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且在班內(nèi)形成了良好的競爭體系,學生都想在課堂上將一周的課后練習效果一展風采。在課堂上,本校音樂教師從低到高年級,分不同層次和難度,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鍛煉。長此以往,學生學會了用陶笛吹奏一首首美妙動聽的音樂。比賽中,各班學生紛紛演奏了規(guī)定曲目和自選曲目,個個淡定自如。小樂器的展示,讓學生不僅在演奏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機會。在無形中,小樂器的展示也是對樂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
總的來說,在小學音樂課堂中,使用AC六孔陶笛輔助教學對學生樂理知識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讓課堂不再局限于課堂,同時,它還使得音樂學習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學習枯燥難懂的樂理知識時變得輕松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