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睿彤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落實相關的德育工作。因此,如何在德育視野下構建小學音樂高品質課堂成為了廣大音樂教師教科研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成為了提升小學音樂教育品質的關鍵途徑之一。文章分析了小學音樂課堂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然后探究了基于德育視野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構建策略,以期推動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
關鍵詞:德育;小學音樂;課堂構建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要想讓小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fā)展,除了要做好相關的學科教育工作以外,而且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在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充分挖掘音樂學科中的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還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充分落實德育的相關工作。小學音樂教材中涵蓋了很多內容,教師對充分挖掘這些知識內容當中的德育素材,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扎實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一)落實課程改革工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對人才的需求,對學生的培養(yǎng)應當是全方位、多樣化的。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能力及綜合素質發(fā)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文化意識,從而更好地落實課程改革的各項工作要求。[1]此外,德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滲透可以大大提升教學品質,抓住小學生心智成長與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將其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增長學生的技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及技能,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其他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在德育教育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一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朝著多元化的方面全面發(fā)展。通過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學生的思維意識及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鍛煉,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生活中受益,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及全面能力的發(fā)展。
二、基于德育視野下小學音樂課堂構建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渲染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小學音樂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不是很強,難以準確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進而導致德育教育的滲透效果變得不理想。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內容,并從中體會到不同的思想情感,順利完成德育視野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構建,音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情境渲染,將學生帶入到歌曲情境當中,使其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并由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教學人音版四年級《牧羊姑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并渲染出歌曲中描述的情境,由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表演歌者的內心情感變化。學生處于特定的情境當中,情感會更加強烈,能夠準確感知到歌曲旋律中纏綿、悠長、質樸、充滿傷感的色彩。經過情境的渲染,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音樂作品的同時,使其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令學生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除此之外,通過情境的渲染及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加了解該類型的音樂作品,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靈活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起趣味性十足、內容豐富的高品質音樂課堂。如果教師生硬地進行德育滲透,不僅無法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會引發(fā)學生的厭煩情緒。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难由炫c補充,讓學生掌握到豐富的音樂知識,同時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基礎的知識以外,還可以為學生介紹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拓展介紹,既能幫助學生更深刻的掌握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思想,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挖掘。[2]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思想,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進行了熏陶,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精華,有效落實了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德育滲透工作。
(三)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德育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高尚的品德與情操。傳統(tǒng)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德育教育通常采用的是“說教式”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口頭講述,希望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從實際的德育滲透效果來看,這種方式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情緒。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各種必備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例如在歌曲演唱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表演,有的學生唱歌,有的學生表演,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協(xié)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深化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同時使其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充分發(fā)揮出德育課堂中德育滲透價值。
(四)構建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升音樂教學品質
在此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片面的、單一的,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德育視野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構建需要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不斷地優(yōu)化與完善來增強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提升小學音樂教學品質。教師可以將學習評價進行更細致的劃分,不再籠統(tǒng)的根據(jù)學生演唱結果進行點評,而全面考察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協(xié)調能力、模仿能力、表現(xiàn)能力、創(chuàng)編能力等方面的情況,然后結合學生原本的能力水平,進行更科學合理的評價。[3]另外,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單方面評價,而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通過對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不僅可以提升音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學生感受到被關心、被尊重,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教師在評價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能夠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教育品質與德育滲透效果。
三、結語
總的來說,德育視野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構建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落實新課程改革中的各項工作要求,提升小學音樂教學品質。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充分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合理選擇音樂教學方式,組織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為學會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格,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莉. 德育視角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研究[J]. ?情感讀本. 2019(32)
[2]尹文英. 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 ?黃河之聲. 2020(21)
[3]唐燕秋. 德育寓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J]. ?基礎教育研究.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