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鑫成
摘要:在學生掌握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扮演著重要角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密切聯(lián)系,提高課堂效率,深化主題教學,提高備課質量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必備品質與教學標準。然而隨著網絡的發(fā)達,各種教育資源呈現(xiàn)泛濫趨勢,備課工作越加方便,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會降低標準。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利用主題教學的基本理念,從進行主題教學深度備課的原因,深度備課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深度備課的優(yōu)越性這三個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主題教學;深度備課;課堂效率
一、進行主題教學深度備課的原因
信息化時代下,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陳舊的教育觀念、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備課模式已不再符合時代潮流。面臨此情此景,提倡新的備課模式與教學模式已是大勢所趨,教育工作者也面臨如何備課,怎樣備好課的挑戰(zhàn)。那就先從改變備課模式開始。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質量,隨著網絡的發(fā)達,教師備課更加方便,無需動腦設計,只需動動手指,海量的教學資料隨意取用。借鑒材料的時候也是原封不動地套用,不去思考是否貼合自己的課堂,備課也變成了熟練的手工操作,于是出現(xiàn)了拒絕深度和深不下去兩種現(xiàn)象。
就這兩個現(xiàn)象而言,都是不可取的,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教師素養(yǎng)欠缺和備課觀念與備課模式的滯后。就以語文這個學科為例,備課的時候要有專業(yè)自覺,認真?zhèn)浜妹恳惶谜n,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備課的過程就是知識的輸出過程,也是我們的專業(yè)走向深度的過程。深度決定高度,這也與近幾年提倡的超越課本、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的主題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所謂主題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喚醒并感染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也參與進來,從而達到拓展閱讀、思想延伸、意義建構的目標,這些都依賴于主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具備的閱讀視野和豐富的資料鋪墊。這種情況也可以解釋為深度備課,只有高標準的深度備課,學生才可以在課堂上感受到主題教學的魅力。主題深度備課要求我們在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拓展教學深度和廣度,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高度貼合,學生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共同成長。
深度教學不僅是單純意義上的主題教學中的深度,而是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思維,情感和理解能力,還可以通過解讀教材,運用教材,對學生所能達到的理解高度進行預測。具體可分為三個深入,深入拓展(在語文備課中不能局限于某一篇文章,而是要結合單元主題,挖掘作者寫作背景,解讀同一題材的作品,在此基礎上確定一個備課主題)、深入研究(在深度備課之后,進行教學設計,完善課堂流程,務必提高課堂效率)、深入反思(在結束課堂教學后,進行總結反思,反復錘煉自己,提高專業(yè)素質)。
二、主題深度備課的主要方法
上文闡述了主題深度備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接下來就圍繞如何進行主題深度備課展開。下面就通過解讀語文教材節(jié)選文章《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為例子,達到深度備課的目的。
(一) 初讀教材和編者設計的課后習題,研究文章內在邏輯,把握編者意圖。
(二) 通過閱讀原著以及研究作者生平來加深對文章的了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節(jié)選自《水滸傳》原著第三回。那么這里就需要我們通讀《水滸傳》,奠定一個文章分析的基調,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為了加深了解,可以了解施耐庵的生平,一般來說作品都是作者的普世價值觀在那個時代的客觀反映。
(三) 在閱讀原著基礎上通讀原著賞析
《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的章回體小說,作者以其高超的文學造詣和浪漫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英雄人物圖像。其中魯提轄這個人物形象出自《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是魯達在原文中的第一次出場,作者通過三步描寫,層層遞進,魯達在酒樓初遇金氏父女,之后上前詢問父女二人啼哭的緣由,借著俠義救助父女脫險,并找借口拖延時間,不小心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的這一過程,把魯達的古道熱腸,除暴安良的俠義性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閱讀賞析后,我們就會對刻畫得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為民除害,仗義疏財,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價值觀有導向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要強調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孩子意識到在和平時期應該如何見義智為。
(四) 確定教學主題
文本在說什么,鑒于文章是文言文,第一遍要求學生通讀,并且翻譯,第二遍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且復述文章內容,分析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聯(lián)合文章寫作背景,提出本文應該表達什么,都是需要學生思考的。
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中,有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二是明顯的知識架構圖,讓學生填充,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邏輯能力,三是講課方式不能枯燥無味,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串講,而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引起他們的興趣和表達欲。
三、深度備課的優(yōu)越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的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密切聯(lián)系,提高課堂效率,深化主題教學,提高備課質量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必備品質與教學標準。深度備課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主題教學深度備課的魅力,就會全身心投入進去,不論是思考深度,感情濃度還是理解能力的高度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僅僅依靠研讀教材、整合教育資源的深度備課是不夠的,還需要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按照小組比賽的模式在課堂上進行。第二點就是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總結
綜上所述,主題教學與深度備課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只有堅持主題教學的基本理念,以深度備課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擺脫陳舊的備課理念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滿足信息化時代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多元化利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溫儒敏 .立足"語文核心素養(yǎng)"[J].小學語文教師,2019,(0z1).23~32.
[2] 竇桂梅.主題教學深度備課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語文教學,2008,():7-9.
[3] ?黃兆全 .深度備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J].遼寧教育,2017,第六期(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