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應從生活中挖掘素材,進行生活化的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真實表達的語言能力,幫助養(yǎng)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因而應鼓勵并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和真實想法表達出來。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蔽膶W作品源于生活,是生活具體情景的抽象化,體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精神追求。小學作文教學也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而獨立開展,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如壯麗的山河、真摯的感情、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和輝煌燦爛的文明。教師既要對教材中的生活內容進行詳盡的闡釋,也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使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把生活內容表達清楚。
一、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來源
(一)對真實體驗過程的反應
實踐經(jīng)歷是小學生認識的直接來源。對這個過程進行語言描述,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自主對客觀經(jīng)歷的文學性表達水平,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對經(jīng)歷素材的選擇不一定非得是特殊的、深刻的經(jīng)歷,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件或瞬間也可以列入備選范圍。
(二)生活化的感悟體驗
包括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中產(chǎn)生的知識和思考,它是在體驗過程中或體驗后漸漸產(chǎn)生的,因此也包括事后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感悟意識和能力,是優(yōu)化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xiàn)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
(三)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
生活中的人物與塑造的人物不同,他們是有血有肉、真實存在的,他們具體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都是學生可以看見的,因而對生活中人物形態(tài)進行描寫,要體現(xiàn)出真實可靠性,使人在閱讀作文的時候能夠感到這個人是現(xiàn)實存在的。
(四)對生活的意義
文學作品是對精神體驗的升華,無關痛癢的文字沒有必要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文學作品本身就是對一定生活經(jīng)歷的思考,如果一件事十分平常,而且親歷者對它也沒有過多的思考,也沒有對他人精神領域產(chǎn)生啟發(fā),那這件事就沒有表述的必要。文學作品作為精神的產(chǎn)物,要帶有一定的思想性,這才是文學作品存在的價值。因此,除了要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篩選、深入思考外,還要避免作文中出現(xiàn)如黃色、暴力、極端、反人類、反社會主義等不良認識和不良觀念傾向,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心靈交給健康向上的意識形態(tài),把對有利于提升身體、心理、情感和價值的寫作作為表達的主要目的。
二、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途徑
(一)指導學生開展生活調研
例如五年級上冊“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習作教學,這一題目雖然是對未來的憧憬,但憧憬不是空想,寫作內容要與今天的生活密切相關。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生活調研,看一看今天的現(xiàn)狀,了解人們的生活需求,然后再根據(jù)發(fā)展趨勢想象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是什么樣子。有的學生想寫交通出行方面,我就建議他去調研一下周邊人的需求,了解一下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歷程,最后再開始寫作。這一過程實際上向學生提供了預判事物發(fā)展方向的思維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科學思考。
再如四年級上冊“習作五:生活萬花筒”習作教學,學生對在生活中看到、聽到和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畫簡單的情節(jié)曲線,能講述一些印象深的事。但對于事情的細節(jié)部分不知道怎樣講具體、講形象生動;部分學生心中雖已有素材,但苦于無法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部分學生表達的邏輯不清或表述沒有重點,做不到詳略有致;也有個別學生覺得對這篇習作無從下手。所以,此次習作教學,我覺得應該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生活場景,仔細感受,認真思索,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記下來,并參考本單元學過的例文《爬天都峰》和《小木船》,領悟本單元的習作教學重點以及寫事的方法,嘗試運用到習作中。
(二)培養(yǎng)學生進行細節(jié)觀察的習慣
例如六年級下冊“讓真情在細節(jié)中流露”習作教學,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反應內心世界,不同性格的人情緒波動的表現(xiàn)也不同。通過對人的細致觀察,可以豐富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建立對人物觀察的獨特視角,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從而有利于精準描述。為訓練學生對開心情緒的描寫,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選擇兩位不同性格的學生到講臺上輪流給對方講笑話,并用多媒體錄播設備制造特寫鏡頭,把這兩位學生的上半身框出來,以便于其他學生觀察,進行習作練習。有學生寫道:“李同學合不攏嘴,手捂著肚子笑了得有5分鐘,身體不停地抖動,小肚腩的肥膘都漏出來了,像個小彌勒佛,就缺一把扇子了。”再適時指導學生長話短說,做到簡潔明了。
再如四年級上冊“記一次游戲”習作教學,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做游戲,可以是傳統(tǒng)游戲,也可以是新游戲;可以是室內游戲,也可以是室外游戲。游戲前,一定要說明要求,就是仔細觀察。游戲后,學生可以當場講述自己的觀察,也可以講述整個游戲的過程;可以是自己參與其中的獨特體驗,也可以是大家相同或者不同的反應……在表述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表述要有細節(jié),而且要有準確的語言描述。當然這只是個引子,未必所有的學生都有良好的觀察習慣,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就是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由葉圣陶先生寫爬山虎爬上墻的秘密、發(fā)過昆蟲學家法布爾觀察蟋蟀筑巢的全過程等引出,引導學生嘗試寫觀察日記。筆者認為書上給出的幾個例子就很好,如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觀察樹葉變黃的過程,觀察月亮圓缺的過程,以及對家里飼養(yǎng)寵物的仔細觀察。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實驗進行觀察并記錄,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觀察周記的習作訓練,長此以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細節(jié)觀察的習慣。
(三)建立充滿信任的師生關系
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tài)度,并遷移到同伴關系之中,從而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學生走出校門后留在他們身上的品質,才是“教育的痕跡”,而這種“教育的痕跡”正是教育的真諦。
例如五年級上冊“我想對您說”習作教學,這種寫作涉及個人隱私,涉及寫作者的真實想法。如果學生與教師關系不融洽,學生可能就不會放心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取得學生信任,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渠道。教師對學生作文評價中也要給予充分尊重,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心地寫出真情實感。即使對待學生不夠真實的表述,教師也要多些耐心和指導,少些指責和批評。
參考文獻:
[1]余興兵. 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C]. 海歸智庫(武漢)戰(zhàn)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第三期荊楚學術研討班座談會論文集,2019:51-53.
[2]齊偉.談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25):99.
[3]顏緣緣.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