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川桂,秦登明, 吳巍
(成都市郫都區(qū)骨科醫(yī)院骨科,四川成都 611730)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首選方式[1-2],其最常見并發(fā)癥是骨水泥滲漏[3],可高達40%[4]。骨填充網袋椎體成形術(vesselplasty)是在PKP的基礎上研發(fā),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滲漏[5-8]。筆者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探討骨填充網袋椎體成形術與PKP治療OVCFs的療效差異。
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骨質疏松性骨折:骨密度T值≤-2.5 SD;③傷椎前緣高度丟失<50%,傷椎后凸Cobb角<30°;④CT檢查顯示椎體壓縮骨折,椎管無占位;⑤MRI檢查顯示骨折椎體T1加權像低信號,T2加權及抑脂像中高信號,即新鮮骨折[9]。排除標準:①伴嚴重的內科疾病;②椎體病理性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伴有其它嚴重的脊柱疾??;⑤對骨水泥過敏者。
回顧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治療的138例單椎體OVCFs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vesselplasty組(30例)和PKP組(108例)。兩組基本情況見表1,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Vesselplasty組:全麻下,取俯臥位,胸部和髂前墊高,懸空腹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左側10:00點、右側2:00點鐘方向穿刺進針。抽出內芯,置入導絲,置入工作套管,使其前緣位于病椎前2/3處。移出導絲,精細鉆擴大導絲針道,并取精細鉆上骨組織送病理活檢。放置骨擴張矯形器,使其位于病椎中線前1/3處,撐開骨擴張矯形器,椎體復位滿意后取出骨擴張矯形器,置入大小適合的骨填充網袋[山東冠龍公司,國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4第3461268號]于病椎前1/4,在透視監(jiān)視下,多次、緩慢、低壓灌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德國賀利氏醫(yī)療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43655901)。當網袋在椎體內完全膨脹或發(fā)生骨水泥滲漏時,停止灌注。
PKP組:麻醉、體位、穿刺方法、骨水泥灌注方法同vesselplasty組。穿刺后更換工作套管,依次循序置入導針、擴張管和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山東冠龍公司,國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5第3040284號]至病椎中線前1/3處。注入碘海醇,使球囊撐開擴張,椎體復位滿意后取出球囊,灌注骨水泥。骨水泥彌散均勻或有滲漏水時停止灌注。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滲漏率、骨水泥彌散面積率[通過64排CT掃描獲得層厚0.75 mm圖像,采用手工逐層勾畫骨水泥彌散面積邊界,然后再畫出相應平面椎體邊緣,骨水泥彌散面積率=(骨水泥彌散面積/椎體面積)×100%,取其最大值)]。采用VAS評分、傷椎前緣高度、傷椎后凸Cobb角評價療效。
138例均順利完成手術,vesselplasty組的手術時間、骨水泥彌散面積率小于PKP組(P<0.05);兩組骨水泥注射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vesselplasty組骨水泥滲漏2例(6.67%),滲漏至椎前1例,椎旁1例;PKP組骨水泥滲漏18例(16.67%),滲漏至椎旁8例,椎前6例,椎間隙3例,椎管滲漏1例(滲漏骨水泥沿后縱韌帶分布),均無神經脊髓相關癥狀。術后隨訪12~36個月,平均21.4個月。隨訪過程中vesselplasty組1例術椎再骨折,1例非手術椎骨折,PKP組9例非手術椎骨折,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 d的VAS評分較術前降低(P<0.05),末次隨訪時較術后1 d進一步降低(P<0.05)。兩組各時間點的VAS評分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 d的傷椎前緣高度較術前顯著增高(P<0.05),傷椎后凸Cobb角較術前減小(P<0.05),末次隨訪時兩項指標較術后1 d無明顯變化(P>0.05)。兩組各時間點的傷椎前緣高度及傷椎后凸Cobb角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傷椎前緣高度和傷椎后凸Cobb角比較
PKP治療OVCFs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骨水泥滲漏[3]。其滲漏路徑有三種[10]:沿椎體基底靜脈滲漏至椎體后緣及硬膜前方;沿骨皮質破損處可能滲漏至椎旁任何部位;沿節(jié)段靜脈滲漏,骨水泥多局限于節(jié)段靜脈內,但也可能進入腔靜脈,導致肺栓塞。滲漏因素主要有骨折線、骨折類型、骨密度、骨水泥粘度、骨折嚴重程度等[4]。骨填充網袋是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PET織成的網袋,具有較好的可壓縮性及延展性,可減少骨水泥滲漏[5-8]。本研究vesselplasty組骨水泥滲漏2例(6.67%),PKP組骨水泥滲漏18例(16.67%),雖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數據表明,骨填充網袋減少了骨水泥滲漏。骨填充網袋主要通過“狼牙效應”和“洋蔥效應”來減少骨水泥滲漏[11]。術中向骨填充網袋內灌注骨水泥,大部分骨水泥被包裹于網袋內,少量滲出骨水泥彌散于網袋周圍,與骨小梁緊密相結合,形成“狼牙效應”;骨水泥填滿網袋后,不再膨脹,會從網眼中緩慢滲出,其中心壓力最高,外周壓力逐漸降低,骨水泥產生層層包裹效果即“洋蔥效應”。但骨填充網袋在減少骨水泥滲漏的同時,也降低了骨水泥的彌散,本研究vesselplasty組骨水泥彌散率(55.68%)明顯低于PKP 組(65.95%)。
兩組患者術后1 d的VAS評分較術前明顯改善,末次隨訪時較術后1 d進一步降低,且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骨填充網袋椎體成形術可以部分恢復傷椎高度,矯正后凸畸形,且與PKP效果相似。骨擴張矯形器在傷椎擴張、抬高椎體終板,同時利用網袋的填充包裹和骨水泥流體靜壓作用,可部分恢復椎體高度[12];此外,利用網袋外均勻彌散的骨水泥可整體進行椎體撐開,可較好地恢復傷椎高度及矯正后凸畸形[13]。侯偉等[14]將120例OVCF患者隨機分成骨擴張矯形器組和PKP組,結果術后兩組在傷椎高度恢復與后凸角改善方面效果相似。網袋中心壓力最大,逐步釋放壓力,外周壓力逐漸減小,使鄰椎發(fā)生繼發(fā)性骨折的概率減小。vesselplasty組術后再骨折率為6.67%,PKP 組為8.33%,兩組術后再發(fā)骨折無明顯差異。
vesselplasty術中應注意:①骨擴張矯形器擴張矯形過程中,不要過度撐開,以免發(fā)生終板骨折;②術中根據椎體大小選擇合適型號的骨填充網袋,若網袋偏小,則椎體復位不良,骨水泥彌散欠佳,因為骨水泥僅在骨填充網袋周圍彌散,無法彌漫到椎體邊緣;③分次緩慢灌注骨水泥,當骨水泥填滿整個網袋時,應減慢速度,預防網袋破損,減少滲漏并錨定椎體;④骨填充網袋常采用單側穿刺,如單側骨水泥灌注不滿意,可對側補充穿刺灌注骨水泥[15];⑤掌握灌注骨水泥的窗口期,早期可灌注高粘度骨水泥,封堵骨折線,后期可灌注拉絲期骨水泥,既可減少滲漏,又可達到骨水泥彌散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