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不斷進步,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中職計算機教育的開展既是國家提高科技水平的要求,也是人們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課堂的構建和使用,是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要求而出現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他們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本文對中職計算機課堂上任務驅動的有效實施展開具體探究。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
二十一世紀,我國越來越重視國家科技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并積極地將它們與國民教育結合起來,在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中職學校主要以培訓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任務驅動教學以任務方式布置給學生,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和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協(xié)作,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yǎng)出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都具備的人才。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課堂的意義
中職計算機課程具有技術性、操作性、未來應用的廣泛性等特征,對學生的教學要求也更加注重實際操作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理論方面的學習確實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在學生動手操作方面卻有著很大的不足,需要通過其他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任務驅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把教學目標按知識點分解成各個子任務,再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諸如多媒體技術等等展開教學計劃,將這一主題進行延伸,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發(fā)揮想象力,對問題進行不斷地探索。當中心主題的理論教學部分完成之后,為了鞏固課堂知識,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動機的驅動下來完成教學目標。
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利用學生喜歡攻克難題和解決問題的特性激勵他們自主學習,利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對于強化中職學校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促進我國科學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任務驅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構建
(一)挖掘教材特征,確定任務目標
教學目標是分解學習任務的基礎,只有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避免教學過程中發(fā)生偏差,保證各個子任務的前后關聯又自成系統(tǒng)。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在學習過程中最終要學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技能,其目標又分為總體目標和各階段的子目標。
鑒于中職學生直接開發(fā)系統(tǒng)缺少經驗的特點,任務的設計要求教師必須先設計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讓學生有參考的界面,能明確了解系統(tǒng)所需的功能,有明確的任務目標,還要教師提供查找所需資料的途徑,以幫助學生完成任務。教材是按任務項目進行編寫獨立成章節(jié)的、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呈現知識點的。依托教材展開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要在對學生啟發(fā)與引導上讓學生采集現實應用,分析其功能與結構,如何進行模塊化分割;做中分析編者的意圖、其思路、其方法、其特點;做后分析任務的優(yōu)缺點、能否優(yōu)化、能否替代,等等,不僅要考慮前后知識的銜接關系,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挖掘教材特征,確定教學目標,為學生任務驅動的開展打下基礎[1]。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任務參與度
當學生覺得需要解決的任務能直觀感受,且任務的解決又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時,其學習的興趣會成倍增加。為此我們要以情境案例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與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任務,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最好能方便學生展開聯想,同時又能利用原有知識詳解分析,在學生掌握計算機原理和算法的基礎上,模仿案例案例來完成任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2]。
例如,在學習“excel的自動篩選”時,教師首先可以提出一個艱巨的任務:在某個地方發(fā)生盜竊案,學生需要向公安機關提供技術支持。公安機關將此任務分為五個小任務:她可能是女性。她用的是母語,帶有方言;身高1.6米;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犯罪嫌疑人可以命名為劉[3]。讓學生根據提示主動參與到任務教學活動中來,并通過一級一級的過濾掉表格中的選項并完成任務。
(三)開展課堂小組探究,培養(yǎng)任務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
任務驅動法的一個原則就是要求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協(xié)作為原則,凡是能引導學生去探索相關線索,能從其他相關或相似知識點尋找靈感的,老師只需提供相應信息即可,切忌直接給出答案。
另一方面,教師要勤巡查,隨時掌握各小組的工作狀態(tài)和進度。對某些學生難以解決的關鍵節(jié)點,要及時介入,必要時調整教學計劃和進度。同時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組織任務反饋,教師可以從任務實現的目標、需掌握的知識、完成任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存在的問題、需改進的方向、可拓展提高的內容等全方位進行歸納總結,并可以引導學生在各小組總結并做出自評的基礎上,由各小組進行互評及相互提問甚至辯論,讓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取長補短鞏固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善于總結和反思的良好習慣[4]。
結束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幫助學生在理解本任務涉及的知識的同時進行相關拓展,更深入的理解各自的特點及應用場合。同時,其任務實現的成就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任務驅動法”的使用效率,就要明確其優(yōu)勢,根據教材內容及學校需求設置一定的教學任務,強化對學生主體作用,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并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利用計算機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丁曉強. 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34):120-121.
[2] 萬杰. 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2):150-151.
[3] 王青紅.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2021(12):156-157.
[4] 邵志杰. 任務驅動模式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優(yōu)化教學探索[J]. 職業(yè),2021(8):65-66.
作者信息:馬陸平,女(1993.02.05—),漢族,新疆昌吉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