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析;教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用在語文的學習方面再好不過了。語文的功夫都在平時的積累上,學生幾乎都是簡簡單單的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因此讀書看報就不失為一條捷徑。而在時間金錢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看《讀者》更不愧為捷徑中的捷徑。更何況,它也是我們放松自己的好伴侶。至于《青年文摘》呢,它的里面都是摘選了一些好的文章,摘錄的面比較廣闊,包括海外的、其他國家、中國內地的文章不等,這樣就能很好地開闊我們的視野,擴展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從不同的方面來思考一些問題。當然也要閱讀一些古詞,名著,雖然時代在變,語文中的新觀念越來越多,但是那些古典的東西,是經過了時代的洗禮,歷史的沉淀,可謂是精華中的精華。如果在一篇作文中,出現了一些古詞、名句,我相信它就會給人眼前一亮,讓人記憶深刻。
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涌,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并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fā)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語文這門藝術,而說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
除了積累,有時候也需要逆向思維,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篇文章是《木蘭辭》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吧,它所講述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是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的。當時老師就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就是把花木蘭用白話文寫成一個小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肯定在我們的思維里,她長得一定是很漂亮,眉清目秀,但穿上軍裝的話又不缺英姿颯爽。可是當時我們有一個同學卻寫的是:花木蘭濃眉小眼、說話露出一口的黃牙,八尺身材,虎背熊腰。我想這一定是讓大家大跌眼鏡,花木蘭怎么會是這副丑樣子,但是這篇文章卻讓時過多年的今時今日,我依然記憶猶新,這就很好的說明逆向思維的運用。
當然,學習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找出這門學科的規(guī)律,獲得入門的途徑,再不斷地充實完善,形成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方式。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將語文學好!
參考文獻:
[1]黃燕斌 ,黃穎.淺談中學語文體驗式閱讀及其應用[J].學周刊,2019(14):112.
[2]陳祥鋒.文語文教育有大美[J].文學教育(下),2019(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