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生
【摘要】德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教育內容,也是新課標的重點教學要求。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有大量的德育素材,初中語文教師應有效的將其運用在學生的德育教學中。本文中筆者將對初中班主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的途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班主任
引言:認真研究初中的知識內容和體系,就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門學科都滲透著德育的要素。語文教育課程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在語文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發(fā)揮語文的德育功能也是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盡到的教學義務。進行德育,要善于找準人的切入點,避免簡單的說教,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盡可能地通過活動來達到育人的目的。語文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需要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領悟,在語文教育中不斷開發(fā)育人功能,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語文教師應將德育內容和知識的傳授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德育培養(yǎng),得到較為全面的發(fā)展。下文中筆者將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對在初中語文中發(fā)揮德育功能的策略進行探究。
1.初中德育現(xiàn)狀
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構建,缺乏辨別信息優(yōu)劣的能力,有時會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而產生錯誤的認識。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中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網絡上的信息。網絡上存在大量的溝通平臺,學生很容易容易接收到不良信息并受其影響。若學生了解到錯誤的理論,卻沒有馬上得到糾正,對事物的偏向態(tài)度也沒有得到糾正,那么學生的思想便很可能走入歧途。信息爆炸的時代帶給人們的好處是明顯的,但優(yōu)點和缺點也是共存的,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快地意識到其弊端,對中學生進行更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傳統(tǒng)德育工作作為開展教學、引導學生的主要渠道,中學德育工作者一直是知識傳播的主體,是德育知識的主動傳播者。但當前,學生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廣,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能夠快速了解大多數(shù)他們想知道他們的內容,上課不再是他們的唯一方法是獲得知識的途徑,這導致他們對課程的重視程度降低,德育工作的效果也被削弱,所以德育者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
2.初中班主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的教學途徑
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是大部分國人都認可的教育理念,該理念的推廣與深入人心使得我國的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通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通過對教學任務的把握對學生的學習計劃進行安排,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把控。這種教學方式被大多數(shù)人稱之為“灌輸式學習”。但當前,隨著新課標的提出,“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理念逐漸被大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接受。關于新課標以及新教材我國在相關領域已經出現(xiàn)了較多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國外的現(xiàn)代教育相對于我國發(fā)展得更早,因此,其教育理念也發(fā)展得更成熟。早在上個世紀,國外就已經出現(xiàn)了大量的以教學改革為主題的相關課題。其中一些結論在當下我國教育界中依然適用,但與我國的實際國情依舊有較大差異。下文中筆者將根據我國國情,對初中語文中融合德育的教學實踐途徑進行分析探究。
2.1激活教育主體
教師可在了解學生的人格特質和語文水平的基礎上,讓班級中的學生分小組對閱讀材料或是課文中學生覺得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其中,教師也應注意學生的合理分組,例如,讓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與外向的學生組隊,讓外向的學生積極帶動其他人主動發(fā)表意見。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內容教師可讓學生用語文進行表達,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選取的討論閱讀資料應該是開放的、有價值的、有趣味性的,符合時代時代特性的。教師應充分運用中學所能找到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各角度看待、分析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并鼓勵學生提出自省,之后由小組中的成員推選出一個代表進行意見闡述。事實上小組討論及組與組之間的討論都相當于一場小型的辯論,每個組員的看法肯定不盡相同,那么學生就需要以思想、語言為工具去說服他人,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他們也能汲取別人思想中的優(yōu)點,以更好的豐滿自己的觀點,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
2.2通過閱讀培養(yǎng)思考
教師應以閱讀為中心,讓學生通過閱讀吸收他人的思想提升自我的德育水平。教師可根據現(xiàn)有學生的語文基礎,選擇難度適當?shù)馁Y料。教師選擇課堂閱讀材料主題,并向學生提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易讀素材。教師可在解析一些知識和內容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讓學生以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觀點進行表達,進而轉化為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挖掘文章表達的意思。在此過程中,要明確如何培養(yǎng)分類、比較的思考能力,通過比較不同文章中獲取的信息,進行反省、吸收、提高。同時,教師可讓學生對閱讀來料中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巴黎圣母院時,讓學生分析卡西莫多的心理,他具有哪些人格優(yōu)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又具有哪些性格上的缺點,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人性、對道德的認知。
結束語:總的來說,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充分的挖掘,并進行合理的利用,以更好的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受到更多元化的教育,得到道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瑤.德育背景下的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1).321~322.
[2]崔玲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考試周刊,2020,(A0).25~26.
[3]張玉琴.淺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農村中學校園文化建設[J].發(fā)現(xiàn),2017,(8).82.
[4]張佳麗.淺談立德樹人任務在語文教學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