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燕
摘 要:流利的理解式閱讀是指一邊閱讀一邊有深度地理解字里行間,在閱讀中,讀者可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思想精髓,繪本閱讀正是這種訓練的初級階段。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英語閱讀與母語閱讀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英語繪本閱讀對提升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品質、塑造良好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關鍵詞:繪本閱讀;小學低年段;英語學習
繪本不僅是通過語言講故事、學知識,還可以借助豐富的圖畫結合情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繪本意思。讓學生覺得閱讀更簡單易懂,并培養(yǎng)學生構建初級邏輯思維機制,以及培養(yǎng)多元智能。
小學低年段學生具有具體形象性的思維特點,他們喜歡色彩鮮艷的插畫,一邊閱讀一邊欣賞一幅幅精美的插畫。低年段學生英語單詞詞匯量少,如果面對非母語篇幅長且復雜的句子,容易產生恐懼及排斥的心理,這會大大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繪本對學生的視覺震撼比純文字閱讀更為直接。當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就能觸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所以,在小學低年段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中,繪本閱讀的作用不可小覷。
一、發(fā)揮圖文優(yōu)勢,強化記憶效果,促進對教材的理解
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將英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課堂教學內容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趣味性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拓寬學生英語學習的渠道,促進其英語學習的深度,使學生吃透教材的知識點,提高課堂效率。
廣州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是教科版,每個單元介紹一個日常話題。例如,三年級上冊的Unit 5和Unit 6介紹了身體部位的單詞,此類單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但筆者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的遺忘率很高;利用自然拼讀法可以輔助背單詞,但學生對不上單詞與詞義。在一次機緣巧合中筆者有幸參與學習提升,接觸到外研社《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發(fā)現(xiàn)第一級讀物里有一本名為I Can See的繪本。繪本里的小男孩在茂密的叢林中游玩,突然在小路邊灌木叢縫隙中發(fā)現(xiàn)了一雙會動的眼睛(eyes);小男孩又繼續(xù)前行,這次在五顏六色的花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嘴(mouth);在張開的嘴巴中看到了潔白的牙齒(teeth)。然后,小男孩繼續(xù)向從林深處走去,在樹葉的掩蓋下發(fā)現(xiàn)了兩只會動的耳朵(ears);小男孩繼續(xù)往前,經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身旁植物的圓洞里有一張有趣的臉(face),正向小男孩微笑;后來,小男孩又看到了一個頭(head)、兩個肩膀(shoulders)、兩條腿(legs)、兩只腳(feet)……同時,通過講述小男孩的奇妙叢林經歷,傳達出“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的主題意義。
所以,筆者決定在學習三年級上冊Unit 5前,嘗試先上一節(jié)繪本閱讀課。為了突出實驗效果,在同級兩個班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三(3)班用常規(guī)教法,三(4)班采取繪本教學。在整個單元的教學完成后,進行了一次對人體部位單詞檢查的小測。三(3)全對率是81.26%,三(4)班全對率是97.17%。實驗證明,結合繪本學習,能讓學生在繪本的情景中記單詞,將枯燥的英語知識信息轉化為各種語言符號傳遞出來,通過刺激學生多重感官來強化記憶。通過直觀的插畫和單詞配對,從而把單詞和詞義結合起來,達到高效地背單詞的目的。
二、英文繪本進課堂,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提升課堂幸福感
基于新課標的提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入小學英語課堂,是課堂情景創(chuàng)設的宗旨,這有利于增添課堂趣味性和實用性。在小學低年段,單一、枯燥的單詞句子教學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英語繪本的最大特征是圖文并茂,對于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可說是如虎添翼。其優(yōu)勢在于繪本用簡潔的語句,鮮艷可愛的構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遇到比較難理解的重難點,可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插入圖片及視頻,對課堂環(huán)境進一步渲染,讓學生身臨其境于繪本故事情境中。成功吸引學生的興趣后,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繪本中的英文對話,再加上學生在演繹過程中的可愛扮相,甚至讓平時較為內向的學生都躍躍欲試。
例如,在英語日常會話中,“問路”話題的對話在生活中應用率高,卻是難點中的難點。單詞“straight”發(fā)音難,句型“Take the first right.”繞口。課堂上進行常規(guī)單一的教讀,已經耗費師生不少精力。可幾個回合下來,記不住、不會讀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此時,可以把英文繪本《我所在的小鎮(zhèn)》引入課堂。故事中的父親想讓兒子多了解自己所在的小鎮(zhèn),經常帶著兒子兜風?;氐郊依?,親子合作共同描繪了小鎮(zhèn)的地圖。再讓兒子站在不同的位置作為起點,規(guī)劃回家的路線,并一邊說一邊走,穿越不同的街道,路過不同的建筑物。繪本中一些常用的地名、方位詞,都是問路用語中的詞匯基礎。課堂上師生共同閱讀繪本后,一起把桌椅變成了“小鎮(zhèn)”里的“建筑物”和“街道”,創(chuàng)設了“小鎮(zhèn)”情境。學生都爭著當“兒子”,用繪本中提到的方位詞、建筑物名稱及句型,參與規(guī)劃“回家”的路線。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有同學說錯了,其他同學迫不及待一起加以糾正,成功地吸引了學生開口練句型。在“回家”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小插曲,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英語課堂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模擬及角色扮演,身臨其境感受繪本故事的世界,除了能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內容,還能夠在演繹過程中提升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促進詞匯的積累,提升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引入正能量,豐盈人文內涵,續(xù)寫延伸繪本意義
在日常生活小故事中感悟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滲透人文情懷德育教育的繪本更具深層的寓意與內涵。在小學低年段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需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繪本類別,一邊閱讀一邊注意學生的思維,有意進行正面引導。并將繪本中的故事與日常生活情境關聯(lián)起來,談談收獲到的道理。然后,進行拓展續(xù)寫,創(chuàng)設思考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fā)揮想象續(xù)寫繪本。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而開闊視野,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
繪本My Noisy Schoolbag是《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中的一本故事類讀物。繪本以趣味的方式介紹了小熊和老師、同學一起探索書包傳出吵鬧的原因,明確突出“人與自我”中的“學校生活”主題。繪本通過小熊的言語及表情,表達出小熊Tom面對生活中的小挫折不消極、不氣餒的精神,并仔細觀察,大膽思考解決辦法的品格,突出了“積極樂觀”這一主題。學校生活的話題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課本中也學習過相關話題。對繪本中出現(xiàn)的文具類詞匯(pencil、book、ruler、crayon和pencil case),學生已經在課本學習中掌握。所以,在有單詞基礎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此繪本進行續(xù)寫訓練。教師可以依據(jù)繪本故事提出問題“If you were a bear, what could you do?”提示使用句型“If I were a bear, I would ...”進行續(xù)寫。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對小熊Tom在之后的做法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對繪本后續(xù)內容進行合理的填充。理解后的續(xù)寫,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良好的幫助。最后,分享及展示續(xù)寫成果,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并引導學生遇事不退縮,提高處事能力。
繪本故事除了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提供續(xù)寫素材、鍛煉寫作能力之外,其更大的魅力在于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My Noisy Schoolbag蘊含著積極向上的情感與體驗,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學生思想品德為目標,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濃厚的人文情懷,為以后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覺悟奠定穩(wěn)固的精神基礎。
四、結語
在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為學生英語的閱讀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對于整體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模式的開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運用繪本閱讀輔助教學,是為了高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以及與教材同話題課外知識的拓展。綜上所述,低年段繪本閱讀與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也是提升我國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水平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孟琳.探討小學英語教學如何有效展開英文繪本閱讀[J].英語教師,2015(20).
[2]梅琰.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
[3]陸思遠.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