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想打造一個高效的英語課堂,就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驅動力,逐漸強化他們的學習效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鑒于此,本文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優(yōu)化路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英語;教學優(yōu)化路徑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內容枯燥
雖然小學階段的英語內容較簡單,但是需要教師借助多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而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僅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單詞、短語以及簡單句型。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還不成熟,缺少興趣的內容使得他們難以主動加入學習過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高效課堂的構建受到束縛。
2、未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其課堂體驗。但結合實際的教學現狀來看,一些英語教師在課堂占主導地位,如在講解“一般過去時”時,直接將相關的句型結構、要點進行講解,最后以做題的方式結束一節(jié)課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與此同時,很多教師沒有立足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要求,認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僅是為了考上更好的初中,使得課堂效果低下,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高效課堂的構建難以實現。
3、教學模式無特色,教學方式未及時創(chuàng)新
基于雙減背景,小學英語教學本應是生機勃勃的,但由于教師沒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效果甚微。具體來講,一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普遍運用讀、寫、說、聽的模式,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知識。多數教師沒有結合當前的雙減背景對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三尺講臺仍是多數小學英語教師的“主陣地”,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問,學生答,甚至有時一些學生還不能及時回答問題。單一教學模式以及未及時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使得雙減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難以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優(yōu)化路徑
1、引入適宜故事
通過故事進行英語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首先,通讀故事,要求學生完成英語故事內容的概括,并聚焦其中的重點詞匯,如標題以及圖片信息等。其次,抓住故事內容中每一段落的關鍵句,了解段落結構。
例如,教學“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呈現故事題目和圖片信息,組織學生認真觀察、發(fā)揮想象,猜測故事內容。第一遍閱讀要快速高效,之后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其中的重點信息:“What did the story happen?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同時,我要求學生使用最簡單的英語表達提煉故事大意,驗證之前的猜測。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相應的補充:“Long long ago there is a king he like all the beautiful clothes. One day,two men came to the country. Theysaid they will make beautiful clothes for the king.Therewere lots of people in the street,but only honest one is aboy.”在簡單講述這篇課文之后,我借助動畫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感知故事內容。所有的故事設計都需要基于一個主題,教師教學時將故事情節(jié)串聯在一起,可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變化、地點的轉移或者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這樣教學,能使學生通過了解故事主線,把握故事的整體內容,梳理其主題思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故事情節(jié)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展開積極的學習和探討。
2、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
在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廣泛應用英語。因此,在英語生活化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場景。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模擬生活情景”方式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模擬生活情景,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有機會運用所學英語材料。
例如:在“At the snack bar”教學時,教師可在教室內創(chuàng)設snack bar 的場景,讓學生模仿教材中的角色戴著帽子,手提籃子買賣東西。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相比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方式具有更顯著的學習效果,原因在于角色扮演方式可以讓學生所學知識與對話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在扮演中形成良好的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完成英語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也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自然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3、組織趣味對話
雙減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以興趣引導為主。關于對話教學,教師同樣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由此,讓興趣轉化成學生練習對話的內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流水平。
例如,"Our animal friends”時,教師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發(fā)還給學生,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鼓勵學生自由展開對話內容。例如,學生可以對其他人描述到:I have a very lovely dog inmy home. It grows up with me and ismy closest good friend或者說:I likethe giant panda. It is very cute and is anational treasure of our country.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自由選擇一種動物,講一講自己喜歡它的理由。其他同學也可以對發(fā)言者的內容進行評價,提出不同的觀點。由此,借助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對話內容逐步深入,提高學生的對話訓練質量。
三、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fā),使他們可以真正參與到英語知識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并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和學習效果,由此進一步實現對他們的認知啟發(fā),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游笑芬.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提質減負"的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13):140.
[2]陽韶暉.減負提質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校園英語,2019(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