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梅
指導思想: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里提到,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課程標準還規(guī)定要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文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理論指導:
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又不能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完整化,要結合語文學科多元化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進取精神,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語文知識,逐步養(yǎng)成學生愛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應課程標準的指導,多年來我也深入研究,悟出出一套適用于我自己課堂的教學法,這種方法是先學后教課堂展示。
背景分析:
自從擔任教師以來,我一直工作在第一線,從事班主任工作,任教語文、數(shù)學兩門學科,也通過這么多年的教學,深知語文教師工作的重要性。語文學科是重要的學科,是工具學科,它是所有學科的根源。語文教學中最為枯燥乏味的地方是識字教學,每一個漢語言文字就像是高樓大廈的地基磚一樣,質量不過關會影響大樓的整體構造和質量。我多年來的教學中形成了一套學習漢語言文字的方法,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構流程:
一、生字教法
(一)教學流程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及偏旁部首,并按漢字正確的筆順書寫漢字。二年級教學中則要求學生會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
我在教學這兩個學年的學生時,在學習每課生字之前都留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觀察所學漢字的字形及組成的各部分名稱,課堂教學中指名學生先匯報,然后再做深入的講解。
在進行三四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時,則根據(jù)學生識字量及前兩年的學習基礎,而有所拓展的學習,在只有課前觀察字形及組成結構的基礎上多加了幾項學習內(nèi)容,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字典或網(wǎng)絡來學習音節(jié)、音序、結構、部首、字義、組詞,這里面要求學生對一字多音的生字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注音進行標注學習,也就是多音字在什么詞語中發(fā)什么音,什么語境下讀什么音,做引導性的暗示并要求學生識記在識字本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最近的識字方法,此時在漢字學習中對學生的學習項目繼續(xù)增加內(nèi)容,從生字的音節(jié)、音序、結構、部首、字義、組詞、同音字、形近字這幾個方面學習。此時的字義要求一字多義時多寫2個字義,并且每種字義的后面跟一個此字義下的組詞,形近字是根據(jù)漢字的產(chǎn)生特點只是發(fā)音或形旁不同,從而產(chǎn)生音義不同的兩個字,并對其進行組詞,隨著年齡的升高,學生能力的訓練,學生的學習過程會很順利,對于漢字,音形義都能在無形的教學中潛移默化的理解。年級越高,自學能力越強且能舉一反三的同時,思維遷移練習。這為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效果顯著。
課堂上匯報的內(nèi)容也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變得廣泛了。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匯報時,主要是教師在講解生字的時候,學生被指名后才匯報。三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些自學能力,根據(jù)生字的難易度適時的指派學生到黑板上講解,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都講解出來,教師根據(jù)情況再進行深入的講解。五六年級的學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我指導學生當“小老師”到黑板上講解,此過程中的基礎好的學生能將所預習的知識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基礎差一點的學生,會出現(xiàn)在匯報時遺忘所學項,指導此類學生當出現(xiàn)遺忘現(xiàn)象時,指名學生回答,將教學活動按計劃進行下去,教學目標能順利的完成。
(二)活動評價
通過這樣的設計和訓練,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識字、記字都準確無誤。課堂上學生當小老師的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明顯的是基礎知識差一點的學生,雖然不能將所學全部匯報出來,但是能調(diào)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教學效果得以實現(xiàn),效果很好。自學探究的預習方法,課前做好學習,課上做好匯報,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文教法
(一)教學流程
我在教學課文閱讀時,也是運用課前有目的預習,課堂討論匯報,我將次日所要學習的課文提前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回家后將課文閱讀兩遍以上,且在自讀后提出一到兩個問題。此問題要針對課文的內(nèi)容來提,所提問的問題可以是自己讀懂課文后所悟出來的問題,也可以是讀文后疑惑的問題。第二天在課堂上,我預留出時間給學生匯報所提的問題,并提煉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講解。講解前同學們小組討論解決同學們所提的問題,并在討論后匯報答案,教師給予適時點評。我在點評時,適時的追問,將問題升級拓展,讓教學的重難點都穿插到問題中得以解決。
(二)活動評價
這種課文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訓練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初期的教學中,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不能緊扣主題的提問,重難點的穿插教學有難度,隨著訓練強度的加強,學生的問題逐漸貼近于課堂教學中的主旨思想,重難點的目標也得以輕松的解決,效果顯著。
先學后教,課堂展示,這種教學模式也許不是最棒的模式,但是卻讓我的教學活動有效的進行著。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無論哪種模式都是一項長期堅持,長期訓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