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理念的推行,使得初中語文教學不斷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尤其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提出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了目標上的明示,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對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個性化教學方向,不但要關注學生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寫作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獨特感受,作為語文素養(yǎng)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需要通過不同方法開展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做出仔細分析,以期能夠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探索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 語文 作文教學 個性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特點,做到‘以人為本,圍繞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fā)其潛能,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實施個性化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手段。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不僅僅單純的依靠技術層面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不斷挖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儲備和文學底蘊,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去積累寫作素材,全面理解和掌握閱讀素材中不同的詞匯運用和寫作技巧,在寫作過程中加深對素材內涵的感悟,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作促進閱讀的深入理解,達到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一、新課改理念中的個性化教學
新課改理念中明確提出寫作教學要樹立個性化目標,要“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依據(jù)學生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積累素材,多思多想、多習多寫,要做到有感而發(fā)?!睂τ趥€性與個性化,個性主要是指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經(jīng)歷了一定的生活歷練之后所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所有機結合而使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社會性,其主要是指一個人所具有或所形成的獨立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在特定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所自然而言或有意干預下所形成的人的固有特性。而與個性相對應的是共性,從初中語文寫作角度來講,主要是指寫作的基本目標,或寫作的規(guī)范要求,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作為習作依據(jù)或應該遵守的要求,但只是技術層面上的操作,個性是共性的存在形式,其要求一律就會壓制個性,這也就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精神,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有著不小的阻礙。
二、新課改理念下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的價值意義
第一,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來臨,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也成為了各國教育教學所關注的核心,但教育教學。既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同時也有壓抑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這就要求作為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師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實施與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性相一致的教育教學,實現(xiàn)教育從知識本位到智慧本位的轉化,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自身形成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而個性化教學立足于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和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最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1]。
第二,新課程改革標準當中明確提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人為本,其更加重視人的自然成長和健康發(fā)展,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同時也承認個性的獨特性。由此可見,個性化教學是對語文教育教學人文性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標準所追求的目標。而語文教學是能夠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個性,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學科。語文教材內容包含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同時也涉及到天文、地理,而且從中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作者的情感和喜怒哀樂,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其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對于語文素材的閱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理念當中所要求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閱讀”這一思想。這也可以看出,個性化教學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成長和獨特思維的有效途徑[2]。
三、新課改理念下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的策略建議
個性化的本質是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人格化與獨特化,個性化寫作教學是讓學生構思具有新穎且獨特的審視視角,內容上形成獨特的價值判斷與審美情趣,表達上更加多樣化且更具靈活性,情感表達更加真實感人,要實現(xiàn)個人習作的文文相異,各不相同。思想格局與情感感悟不同,則文章結構、語言風格、表達習慣也會各不相同。
作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屬于一種最具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作為教學的個性化方能夠改變當前寫作教學中學生習作的趨同化。
(一)通過大量閱讀,引導學生搜集個性化寫作素材
初中學生基本已經(jīng)具備了較為扎實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和一定量的知識儲備,但通過多年的學習,也基本形成了應試的固化寫作模式,使得其寫作視角和寫作思維也逐漸形成一定的定式,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在于每一個學生都是在以班級為單位的環(huán)境中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寫作訓練,所練習的寫作主題較為單一,而且基本上所有班級的學生都會訂閱統(tǒng)一的閱讀材料,用統(tǒng)一的寫作思維去進行寫作思考,這就導致很難使初中學生習作作品產(chǎn)生獨特的特點[3]。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仔細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尤其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不同課外文本素材的閱讀,要發(fā)揮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海量閱讀信息的優(yōu)勢,大量搜集和整理自己感興趣或認為有價值與著力點的閱讀素材,通過大量的閱讀,從細節(jié)出發(fā),運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進行多角度分析,挖掘與眾不同的寫作題材,形成獨特的寫作視角,凝練出屬于自身的獨特情感和寫作思路[4]。
例如,初中語文教材當中關于“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個XXX”為主題的寫作題目,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考,不拘泥于一個人物或一件事物,如教師可以再進行作文教學開展之前進行預習布置,指導學生進行傳記類閱讀素材的搜集,如某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甚至可以以某一種動物、物品為主要觀察對象,選擇不同的閱讀素材,通過閱讀分析和體會文本中的觀察角度、描述技巧,結合自身感悟展現(xiàn)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主旨,突出其中人物事物的品質或內涵,讓學生自由進行選題,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使其目光可以投向自己所感興趣的人物、事物或物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材,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開放出一片自由選擇的空間,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素材當中尋找和整合對自身有幫助的寫作資源,使其掌握利用自身獨特的視角和充滿代表性的文字的能力,呈現(xiàn)和刻畫出學生心中有著深刻印象的主題。
(二)著重個性化表達訓練,培養(yǎng)獨特寫作風格
初中語文教學階段是初中學生寫作風格形成和完善的黃金時期,尤其初中學生心理較為敏感,對每一項事物的觀察可以做到從不同的視角細致觀察,但同時也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開展個性化的訓練,需要借助語文課堂當中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屬于自身獨特的語言特點和寫作風格,這也是實現(xiàn)初中學生個性化思維培養(yǎng)的基礎[5]。
寫作一直是靈活運用文字抒發(fā)和表達自身內心情感與深刻體會到高層次載體,要想能夠寫出來,就需要學生學會表達,所以,教師可以首先從口頭表達入手,讓學生敢說、會說,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抒發(fā)觀點和情感的舞臺,創(chuàng)設與作文訓練題目相關聯(lián)的教學情境,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作文教學的開展,激發(fā)學生對作文話題思考和討論的積極性,使學生敢于用口語來表達出內心的所感所想,使其可以不知不覺間表達出自身的個性特點、愛好、性格、語氣和習慣用詞,將其所產(chǎn)生的對寫作主題的理解思考和體會進行個性化表達和展示。其次,教師要注意在學生合作探究和表達中形成自有的認知和口語表達思路,要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習作主題的整理和書寫,針對重點段落與細節(jié)做出當堂的語言訓練,憑借學生迸發(fā)的寫作熱情和表達欲望,激發(fā)其寫作的靈感,記錄下學生的智慧[6]。
例如,以初中語文作文“有感而發(fā)”為習作主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較為愉悅、輕松且自由的表達情境,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讓學生針對某一事件或某一情境或所看到的某一新聞主題談一談心中所想、所感,如對學生提問:“你在這一事件中是否體會到某種善意或某種關懷?”或“你認為這一事件表達了什么?”讓學生通過對切身感受所產(chǎn)生的體會,將想到的內容分享出來,再由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告訴學生用真心書法感受,鼓勵學生用新穎與別致的語言去生動描寫這些事件當中學生自身的體會,而且教師也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并將所觀察到的、所想到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形成書面語言文字,從而打造出獨特的寫作風格。
(三)提高初中學生觀察力,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寫作視角
初中學生早已過了只利用視覺和觸覺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年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不斷積累,越來越多的學生反而忘記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其接受新知識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過程開始至關注教師教學的過程,甚至部分學生只懂得從教師處獲得知識這一個途徑,在觀察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方面逐漸淡化甚至喪失,而且其通常是在同一教師或統(tǒng)一的教學理念下用同樣的寫作思維去進行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正因如此,絕大部分學生的習作作品往往都較為相似,導致很多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不足,尤其在觀察力方面有所不足,不懂得通過細致和多角度的觀察去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事物或感悟。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生活,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增加對生活場景中事物的觀察和深入思考,同時也要增加課外數(shù)據(jù)與文字的閱讀,另外還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形成獨立觀察和思考的能力,使其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和感悟所見到的事物,從而凝練出屬于自身獨特的情感與寫作思路。
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關于話題的作文習作訓練“走近CD? ? ? ? ? ? ”這一題目,該題目是屬于開放式題目的設定,教師可以再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布置好相應的預習任務,提示學生提前閱讀或搜集某一著名人物傳記類文章或材料,人物可以使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個著名或非著名的人,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材料或文章書籍的閱讀,去了解這些人物的平生,并且要選擇相關人物的素材,以展現(xiàn)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主旨?;蜃寣W生選擇某一歷史時期出色的藝術家,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著名畫家梵高等,讓學生去尋找這些藝術家的經(jīng)典藝術作品,通過對這些藝術品的觀察,結合藝術家生平資料去積累素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藝術家不一樣的人生和獨特的魅力,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闡述這些著名人物的性格、品質與內涵。在學生有了充分的選題自主權后,往往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使其能夠從更加多元的視角去品味不同人物的人生,從而獲得不一樣的感悟。此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尤其要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不同視角,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可以從海量的資源中尋找到更多的資源,在整合有效資源基礎上,勇氣獨特的視角和充滿生機的文字呈現(xiàn)與刻畫中其心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靈活運用個性化評價,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寫作思維
教師對于學生習作的評價往往能夠對學生寫作習慣和寫作思維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針對學生進行高質量、個性化評價,就能夠積極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思維的形成,而且學生習作作品是對其寫作教學效果的直接反饋,教師要能夠精心的觀察和閱讀每一個學生的習作,并且給出準確的評價,要尊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和不切實際的創(chuàng)作幻想,也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突破常規(guī)的寫作思想,利用獨具個性的表達方式去展現(xiàn)出學生內心的世界[7]。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刻板的習作評價模式,不以打分為衡量標準,而是要采取多樣化、激勵式、綜合性的評價原則,不斷放大學生習作作品中的閃光點,用贊賞的語言和墻面展覽等多種形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思維得以發(fā)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使其形成獨特的寫作思維。尤其要注意盡量避免對其中所存在的病句進行逐行修改,防止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要以鼓勵其勇敢表達和書寫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文學創(chuàng)作的驅動力。通常來講,初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為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和語文基礎,所以教師要著重開發(fā)學生寫作特長和其創(chuàng)作潛質,為其布置和挑選更具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寫作題目。另外,針對其中寫作水平稍差的學生,也要能夠幫助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使其能夠形成獨特的寫作思維,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習作作品。
四、結語
結合上述文章內容所述,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出富有個性和激情的習作,凸顯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其形成獨特的寫作思維,從不同視角將自身的獨特感悟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訓練,注重其創(chuàng)作的真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并從大量閱讀當中搜集個性化素材,通過學生閱讀所產(chǎn)生的獨特體驗,結合獨特的寫作視角來創(chuàng)新寫作方法,同時教師也要開展個性化表達訓練,使學生能夠尋找到符合自身個性化特點的獨特寫作風格,再通過個性化評價模式,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寫作思維,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先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探討[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5).
[2]張玉喚.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考試周刊,2020(24).
[3]郭群英.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1).
[4]王春玲,馬海山.淺論新課改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A版,2020(8).
[5]唐琿.淺談初中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J].絲路視野,2018(34).
[6]何得意.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的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4).
[7]李仁國.新課改理念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原則[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李穎(1995-),女,漢族,大學本科,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