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梅
摘 要:從基本語文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即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思維能力等。作為教學的真正主人翁,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語文教學的要求,采取“有趣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形成在四個緯度上:語文知識、語文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的興趣達到最高頂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做到事半功倍、高效低耗,就必須注重有效的教學,而興趣是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特別有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趣有效;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體制的完善和變革,為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提出了一系列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發(fā)揮組織者的作用,根據(jù)個人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去應用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將來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還包括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審美能力,以及要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從而去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在這個階段沒有意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種相當混亂的情況,即“有趣有效”的應用教學法使學生在容易學習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并提高能力。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有趣有效”教學的意義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應該思考的基本問題是,是重視語文學科所具備的工具性特點,并如何通過它喚起學生對教學課程的興趣,將自己的文化理念傳達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態(tài)度,創(chuàng)造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不斷引導學生學習,也要有聆聽學生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謹慎的思維模式。采用“有趣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擺脫以往過于單一和過時的教學模式,使他們能夠在學習文化和提高興趣的環(huán)境中積累知識。同時,教師應改變教學態(tài)度,適當減輕教學壓力,改善學生融入學校氛圍的情緒,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1]。
2、改善教師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小學教師不僅要搞教學創(chuàng)新,還要兼顧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的職責,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和家長對小學教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能力,最好程度的教育學生。因此,小學教師被迫在確保正常教學的同時,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并在整堂課程教學的學習中表現(xiàn)出興趣和積極性。這也可能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孩子的想法,以及導致他們很難及時鼓勵和照顧學生,導致許多學生學習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興趣下降。
3、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是感覺陌生的,而逃離陌生事物而不與其接觸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此外,語文學科的內容本身比較抽象,學生自然難以理解,以致課堂上很難進行積極的討論,而學習興趣很難調動。在實踐中,“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仍以小學生為對象,并能夠將其應用于語言課堂,使學生從被動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踊顒樱粌H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他們在視野、聽覺等方面的潛能,以更快的速度地跟上老師的思維。例如,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有趣而有效”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在自由的空間里思考和練習。
二、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有趣有效”教學方法的運用
1、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專業(yè)教學目標為指導,為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教師應結合實際合理的教學任務,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規(guī)范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科學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的去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以課程教育的基本功為標桿,用科學的方式去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有組織的活動來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同時,教師要分析教學背后的基本概念,明確其意義,建立關系,確定教學目標。然后改革創(chuàng)新現(xiàn)有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活潑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動員學生去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水平[2]。
2、以輕松的方式提高效率
孔子曾經(jīng)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以同樣的方式教授學生的全部知識。但畢竟教師的課時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許多學生更喜歡接受細節(jié)碎片化的短文,而不是耐心地過長的名人著作,所以老師可以從這方面開始教學生。例如,在課堂上可以組織一場讀書競賽,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寫一篇關于自己閱讀感受的文章,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評估,選擇最佳文章進行獎勵。
3、充分擴展課堂教學活動
只有在以鮮活主題為中心的學習計劃指導下,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來說,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不夠發(fā)達,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3]。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興趣指導他們的學習,為他們提供學習指導,協(xié)助他們制訂課程,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語文作為生命統(tǒng)一的學習科目之一,其特點是個性化和自由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處理實質問題,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高效的學習方法,向學生灌輸良好的習慣和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教學故事,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學習的特色,例如通過“烏鴉喝水”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該在語言教學中運用更多的生活知識,讓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結束語
語文教師以基本的核心素養(yǎng)為本,透過“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小學生的認知欲望,真切感受到學習不再是片面的、枯燥的,而且是有趣的、真實的,這樣整個學習都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活動的最終結果也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語言學習能力有一定的進步,以及促進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是“有趣有效”學習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認知意識和習慣,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吸引力,從而享受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實施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趙文麗.聚焦核心素養(yǎng),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J].中華少年.2019(28).
[2]蘇吉娜.如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J].學苑教育,2017(17):39.
[3]孫鳳杰.勤于觀察趣味教學注重實踐———談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J].祖國,2017(1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