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是目前一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是活潑好動的,自制力和控制力都不強,在學習上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監(jiān)督[1]。為了增強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英語實踐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本文就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進行研究,希望可以幫助一線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實踐與思考
引言: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英語、熟悉英語,為初中、高中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從學習的角度上講,學習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真正開始學習之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以后的學習是事半功倍的。故事教學法的引入,給小學英語課堂增添了許多歡樂。
一、故事教學
故事教學法其實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就早有涉及,只不過與目前的故事教學法稍有不同。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故事講解,主要是一些閱讀理解題目,是在教室講解完知識點之后進行的閱讀體會。只是帶領學生閱讀,講解故事的意思,故事中出現了哪些本章節(jié)中的單詞、語法之類。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故事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講解知識點之前,就把要學習的知識要點結合到生動的故事中用作學生們學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學和學生的興趣相結合。
故事課堂可作為引導、操練和擴展運用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作為單詞、語法、短文和閱讀的課堂。低年級學生好動,喜歡聽故事,想象能力強,剛好契合故事教學的方法。并且故事內容靈活多變,可以兼容各種學科教育,教師可以自主定制適合每個班級學生的故事內容。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的實踐策略
(1)巧妙把英語故事融入課堂教學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故事的核心就是抓住聽眾的心。為什么有些故事小朋友已經聽了很多遍,但是還是很愿意聽,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喜歡。因此教師講故事的時候也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喜好,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在的教育課堂,尤其是小學英語課堂,不能直接單純地闡述理論知識,要與相關案例相輔相成,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有所得。故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和實際操作,有多種簡單方便的操作策略和方法可以供教師選擇。
2、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小學生日常英語接觸的機會少,沒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故事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語言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故事的講述可以先由教師演繹,并且可以適當的增加肢體語言,繪聲繪色的演繹。等學生接受并且喜歡上這種形式之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適合小學生的、相對簡單一點的英語小故事,交給學生來講述。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讓小學生進行故事表演,讓學生進行動作模仿等。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自己編故事來講,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小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英語口語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力。
3、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
故事在激發(fā)小學生的思考、情感和想象力同時,小學生作為聽眾,當他們進入英語故事世界并對其做出反應時,會全身心都參與到故事中。講故事是一種人類藝術形式,它教授人類經驗。故事可以幫助教師以其他枯燥的、死記硬背的演繹策略無法達到的方式接觸新手。它們以有意義且相互關聯的方式將不同的信息帶入生活。當他們在認真讀故事的時候,能夠提高他們聽說的能力,對英文世界的認識也會提高。在故事課堂中,老師還能夠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原文的英語故事書籍,讓學生多聽一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一些發(fā)音,熟悉各種閱讀方式。為以后的英語聽力考試打好基礎[2]。
(2)故事誦讀活動
1、增強學生語感
通過故事誦讀活動,學生們可以聽不同的人誦讀不同的故事,不只是在課堂上聽教師一個人的演繹。聽的多了、豐富了,學生的英語語感也會隨之增強。英語語感就像中文語感一樣,語感這個說法,似乎總給一種玄學的感覺。"語感好"的人,實際上必然是熟練了核心詞匯和語法,語感是對語言的感覺,是指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語感并不是等同于語言規(guī)則,是人們對語言規(guī)則的一個朦朧的感性理解,但是有一部分人對語感不靠譜的理解。導致許多人想利用大量的聽說讀寫能力來形成并鞏固語感,并寄希望于能最終掌握英語思維規(guī)律的方式往往是不行的,或者說是對于英語學習的拖累。當然只是機械性的聽和讀是起不到增強語感的作用的。語感其實是在聽的多了,讀的多了之后,對一些固定的句式、語法,一些句子的構建變得很熟悉,憑著這種熟悉感,在做題時,遇到類似的形式,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印象中熟悉的結構。
2、鍛煉學生發(fā)音
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英語故事誦讀活動。適當的加入一些獎勵機制,鼓勵小學生多多參與。記憶中在學習英語的規(guī)程中,總有一些學生是在課堂基本不發(fā)言、不表現,平時也是不出頭,不冒尖。但口語的練習中,是要表達的,老師們才能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發(fā)音、口語也可以受到訓練。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不要害怕開口,在集體活動中,有同伴們共同陪伴,小學生不會像在課堂上被教師提問那樣緊張。學生的發(fā)音對英語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交流就是為了讓別人聽懂你,聽清你,那么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是應該從英語學習的初期就要養(yǎng)成的[3]。
3、提高英語知識點的記憶
教師講述了引人入勝的創(chuàng)意故事,激發(fā)了小學生的興趣,將其應用和學習各個領域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概念。這些故事點燃了一盞燈,形成了持久的記憶,以便它們可以用來解決日常問題。這既能夠有助于學生掌握故事中有關詞語和句型,又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思想情感和加強記憶。
記得人們常說"童子功",小的時候學習的東西不容易忘記之類。是刻在身體里面的記憶,可能一直沒有使用過,但是只要在需要的時候自然的記憶就會涌現出來。故事誦讀就是把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融入到教學課堂上,小學生對于感興趣的事情,記憶就會加深,再加上教師有意的定期舉辦,長期的熏陶之下,小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記憶只會更深。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故事教學法的實踐對小學生英語學習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在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時,通過故事教學演繹推理的方法,慢慢的引導學生明白其中道理,達到啟發(fā)小學生思維,開發(fā)智力的目的,同時英語學習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 白云.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詞匯記憶和理解能力的研究[C]// 2020年“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 2020.
[2] 吳慧. 快樂學習英語并不難——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 英語畫刊(高級版), 2019, 000(014):78.
[3] 張麗珍.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以閩教版《英語》四(上)Unit6 Meals Part B為例[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0):P.167-167.
作者簡介:宋竹梅(1989年10月—),女,漢族,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人,安康學院,紫陽小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