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普通高校,作為美育教育重要內容的學校藝術教育,與教育方針中的“德育、智育、體育”三個方面相比,呈現出嚴重滯后的局面。為此我們調研了遼寧近20所高校,旨在全面了解掌握全省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分析研究,查找出制約高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癥結之所在,為藝術教育事業(yè)的振興,為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能夠健康、迅速的步入正確軌道,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高校領導普遍存在對公共藝術教育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領導普遍對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的獨特重要作用,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將藝術教育與學校的其它教育等同對待,不能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科學、合理、應有的投入與支撐,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忽視學生平等接受全面教育的權利。
2、公共藝術課程開設不齊不足
在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方面,學校各級領導關注程度不同,學校所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普遍沒有開齊,類別相對較少,門類不齊,尤其是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方面還做的不夠。
3、公共藝術教師數量不足、水平較低、科研能力較弱
公共藝術教育的藝術門類不齊全、門類分布不均衡。各個學校的專職教師人數沒有達到標準,教師稀缺是各個學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不能滿足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要求。為了湊數以達到評估指標,一些院校將本校其它院系的專業(yè)藝術教師認定為公共藝術課程的專職教師,甚至有些學校還成立了公共藝術教研室,但實際上是虛設的機構,人員都是來自其他院系的藝術專業(yè)教師。因為是兼職教師很難像專職教師那樣要求到位,在教學管理的很多環(huán)節(jié),就出現很多的管理難點,并且教師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也不合理。教師出版的教材普遍不多,承擔的科研任務也較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還不能滿足學校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4、公共藝術教學管理機構不健全、監(jiān)督機制薄弱
很多院校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存在不完整性和不獨立性,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監(jiān)督機制不合理、不完善。藝術課程教學管理部門五花八門,大部分學校歸屬教務處,還有部分院校歸屬基礎部、思政部、藝術部、團委、院辦、等部門管理;有的院校成立了教學機構,但形同虛設,只有1人或空有機構而沒有人。由此可見,長期以來,從未將公共藝術教育開展狀況列入高校教育評估檢查范圍之內,學生藝術素質的高低也從來沒有被納入到考核標準的體系當中。直到目前,我省各普通高校也未建立學校藝術教育研究機構或研究團隊。
5、公共藝術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和實踐性學習
很多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的教學內容隨意安排,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在八門四大類的藝術課程中,普遍存在單一門類授課的現象。受課時所限,學生只有2學分的選擇,如何在32 學時中展現藝術全貌,讓學生對整個藝術以及某一門類藝術具有系統(tǒng)的認識是當務之急應該解決的課題。此外,教學內容也缺少實踐性學習,各個高校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大部分是藝術鑒賞、理論教學為主,缺少實踐類課程,只有少數幾所大學開出了合唱、小提琴、攝影、舞蹈等藝術實踐類課程,但大學生經過應試教育的洗禮,很多學生非常缺少自信藝術地展現自我,他們太需要藝術實踐的指導和學習,來全面提升人文藝術修養(yǎng)。
6、公共藝術課程學生考評過于單一
與開設的教學內容相關,學生的課程考評存在單一化問題,理論文字考核多,實踐考核少。許多院校在美術相關課程上有實踐考核,但在器樂、聲樂、語言、舞蹈等藝術方面則沒有實踐類教學,只有理論教學,多采取課上提問、考卷問答、心得體會、小論文等考評方式。各個普通高校應該探索實踐類考評方式,使普通的大學生在沒有任何藝術特長的基礎上,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考評時能獨立完成作品展示,逐步實現公共藝術教學的實效性和育人目的。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
1、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納入法制軌道。
呼吁國家教育部和人大立法委員會,盡快制定和頒布《學校藝術教育法》,使學校藝術教育步入完善合理的軌道,要人人接受美育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全民藝術素質和文明修養(yǎng),為建立長治久安的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學督導檢查和評估機制
各級教育部門應盡快將藝術教育納入學校督導評估體系,完善素質教育考評機制,開展經常性、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督導檢查。要有計劃地組織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參加藝術教育培訓,提高他們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藝術教育的管理水平,健全管理機制,強化問責機制,使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3、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師隊伍建設
上級行政管理部門應制定政策,為各學校創(chuàng)造條件,盡快配齊藝術教育教師隊伍,構建一支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具體的辦法有:(1)增加編制,確定崗位。(2)內部挖潛, 鼓勵兼職。(3)校校聯合,資源共享。(4)外聘專家,好風借力。同時,各高校為公共藝術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進修、學習、交流的機會,使大家及時掌握學校藝術教育的前沿信息,促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提高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水平和質量。
4、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學課程研究
建立健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機制與研究機構。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教學科研活動,規(guī)范教學文件的撰寫,組織申報中小學與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內容如何相互銜接的研究項目,組織編寫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與教材,促進各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工作共同發(fā)展。
5、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學評價體系
加強公共藝術課教師的評價體系,督促教師認真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的課程考評上,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方法,將學生最終考核與平時學習相結合,盡快建立公共藝術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分級分層的統(tǒng)一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廳[2006]
[2] 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
[3] 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2002]
作者簡介:賈巍,1970年6月出生,女,遼寧沈陽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本文系2019年度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項目名稱:《構建新時代高校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L19BSZ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