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春
摘要: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所欠缺,通常都是物理教師開展相關實驗,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或者使學生按照自身思路來完成實驗,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此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較低,思維能力有所局限。所以,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采用現(xiàn)代化的物理教學模式,充分考慮到新課程改革的特點,為教學內容增添新的生機,在多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下,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越來越強,為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利保障。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而言,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不僅老套、單一、刻板,而且未知、抽象,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并且也難以深化相關的物理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一直達不到教師預期的效果。而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與深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就進行了改善,要求教師要注重開展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實驗精神以及物理能力的形成,要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教學重點,來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具體應該策略如下。
一、明確實驗目標與內容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所面對的學生群體,是充滿好奇心、求知欲望的中學生,那么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yǎng),教師如果依然只關注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理論的灌輸式講解,那么顯然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還會限制住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因此,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yǎng),教師就需要充分發(fā)揮物理實驗教學的魅力,要運用未知、神秘且具有探索性的物理實驗,來調動出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針對教學內容“探究物質的密度”一課開展實驗教學時,首先,教師就需要確定出相關物理實驗的目標與內容,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雪頂藝術瓶物理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內容來引導學生分析密度的大小,并幫助學生掌握密度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從而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這樣的物理實驗就可以稱之為有效實驗。然后,在教師確定完實驗目標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實驗內容進行轉變,如將其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危險性因素都進行轉變,以此來提高物理實驗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就拿雪頂藝術瓶這項實驗來進行舉例說明,在這項實驗中其正常需要運用到色素材料,而為了加強實驗的安全性,教師則就可以運用水彩材料來進行代替,這樣既能夠保證實驗的完整度,同時還能夠加強實驗的安全性,從而通過有效的物理實驗,來進一步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革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所有教師都必須要重視的一點,而要想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則就需要教師注重將創(chuàng)新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要注重革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收獲到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另一種認知,那就是原來還可以這樣學習物理,這樣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注重革新教學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心理特征,要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這樣才有助于調動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倘若始終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技巧表現(xiàn)出明顯的滯后性,學生也會過于關注自身的學習成績,久而久之,學生無法進行靈活性的學習,思維能力也不夠理想,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較為低下。如果想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及時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并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應有所創(chuàng)新,不能始終停留在教材中,而應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良好的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的教學演示實驗調整為學生占據(jù)主體位置的互動性實驗。在開展實驗的階段里,教師不可一味的演示給學生看,應使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相應的物理實驗,教師可以發(fā)揮出自身主力軍的作用,在適當情況下進行一定引導,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初中物理“研究液體的壓強”的學習中,由于壓強的概念不容易理解,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抽象性,倘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所不足,那么想要充分理解液體會對容器側壁產生壓強等現(xiàn)象存在很大難度。為了降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與現(xiàn)象的難度,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研究液體的壓強”的實驗:首先,使每個學生準備1個礦泉水瓶,使用工具戳3個高度各異的孔在礦泉水瓶的側面,使用透明膠帶將其封閉完整,隨后倒?jié)M水在礦泉水瓶中,立即撕下膠帶,此時學生就會觀察到礦泉水瓶側面的3個孔中噴出水柱,并且水柱的噴射距離具有一定區(qū)別,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直接的了解到水對容器側面造成壓強的狀況。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水柱噴射的距離具有差異性,經過細致的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狀況是因為3個孔離水面的深度存在差異性。學生可以得出結論:當液體的深度有所區(qū)別時,對容器側壁造成的壓強同樣各不相同。
綜上所述,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師教授的重點內容。在日后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調整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以問題情境為主,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增添現(xiàn)代化元素在教學內容中,并落實分組的教育形式,營造積極的物理實驗氛圍,確保全體學生均能主動的參與至活動中,給與學生自主實驗的機會,在學生自主開展實驗的過程中進行鼓勵,促使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在日后的物理實驗中形成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占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探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122-123.
[2]童堃.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2020(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