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巨勇
摘 ?要:現(xiàn)階段的教育主要分為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兩個方面,其中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意義,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在教育中體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學科,美術學科作為一門極具美感的藝術類學科,不僅僅是在藝術方面能給人們帶來感官美,更是人們深挖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徑,現(xiàn)如今藝術生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尤其是高中階段的美術專業(yè),更加需要教師結合學科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本文結合高中美術學科對“美”德的有效滲透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美德;高中美術;滲透方式
高中圍繞美術班日常教育德育管理,術科班高中是獨立專業(yè)班……
一、高中美術學科德育教學現(xiàn)狀
高中階段可以說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因為面臨著考高壓力,學生和家長包括教師都顯得異常緊張,尤其是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引導者,利用每一分鐘給學生講授知識,而不關注甚至忽視非高考類學科,美術課程時間在高中階段有被其他課程所占據(jù)用來文化課教學的現(xiàn)象,并且在美術教學中存在形式主義,一方面是美術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缺乏德育觀念,美術學科非常適用于融入德育教學,但許多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在學科中尋找和提取德育素材,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都不重視美術學科的教學,因為是學校小三門科目,所以對于學校的整體升學率和學生的升學考試都沒有什么影響,這是極為嚴重的錯誤認知,因為在當下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都應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延續(xù)應試教育的單一教育模式,許多家長甚至是一些教師在意識里都認為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無論是在考試占比分數(shù)上,還是今后的實際應用和就業(yè)上,都遠不及其他學科實用,所以對于美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就不足,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主科學科上,這是極其錯誤的思想,在素質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對于就業(yè)門檻的標準也發(fā)生著質和量變化,學歷不再是任用人選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看重學生的內在核心能力,尤其是能夠在自主思維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應該扭轉這樣的思想意識。同時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得不到良好的鍛煉,阻礙了學生拓展思維能力。
二、高中班主任美術班日常德育管理措施
(一)結合學科特征進行德育融合
我們都知道藝術種類之間是相通的,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都有各自明顯的特征,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開放教學,打開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音樂和文學因素,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首歌曲,讓學生用心感悟后,用畫紙詮釋自己腦海中對這首歌曲理解的畫面,由于每個人對同一首歌曲的感悟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作也是各式各樣的,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沒有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規(guī)則限制,所以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隨心所欲的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藝術上的自由度,間接的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還可以加入文學元素,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古詩詞、詩歌散文等不乏一些優(yōu)美的文章,以同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新。
(二)引導學生增強自我管理素養(yǎng)
這是引導學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的關鍵內容,所謂自我管理素養(yǎng)實際上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捋順所學知識,并有計劃的進行自我學習和復習的習慣性管理,主要用于對新知識的接收和復習中對以往知識的歸納總結,而另一方面是結合德育教學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例如制定一些趣味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值日表可以融入學科知識點,設置一些簡單有趣的小障礙,通過簡單運算得出值日人員,讓學生樂于計算和思考,制定一些早午晚的集體口號和行為規(guī)范,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并因此有提升對自身要求的欲望,包括一些安全常識和獨立動手能力,甚至是要求學生每日按照科學的睡眠方式來補充精力,這些都可以作為引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教學內容。
(三)創(chuàng)設個性化德育
高中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自我思考能力,具有獨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自我的,所以高中美術德育要個性化,高中美術科班是美術學科的專業(yè)獨立班,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在制定班級日常管理制度基礎上,實行分層德育教學,建立個性化德育機制,建立學生個人特點分析機制建立學生個人特點分析機制是開展個性化德育工作的前提。德育工作者要在掌握學生集體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生個體情況,可多途徑收集學生個人資料與信息,為分析學生個人特點提供多層面、多角度參考,如對通過學生個人信息采集表、心理測試表及道德價值觀測量表等表格采集學生個人資料與信息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確保詳細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志東.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分析[J].中學教程輔導(教室通訊),2016(5):70.
[2]黃春芬,羅剛淮.讓德育活動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實效[J].思想理論教育,2011(2).
[3]王志偉.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淺談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J].教書育人,2018(22):78.
(作者單位:封開縣江口中學,廣東 ? 肇慶 ? 5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