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將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進行有機整合,是教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閱讀基礎進行課文縮寫教學的實踐,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并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圍繞如何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有機整合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文訓練;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3-134-03
【本文著錄格式】李克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有機整合[J].課外語文,2021,20(33):134-136.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活、閱讀等方面的積累還不夠充足,這也就影響了小學生在作文中的創(chuàng)作。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更多類型的文章,拓展自身閱讀方面的廣度,利用有效的閱讀積累豐富的素材,并在作文寫作中靈活運用。通過廣闊的閱讀提升學生認知范圍,豐富思想感情,為語文學科提升打好基礎。由此可見,教師應將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有機整合起來,以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有機整合有何意義
(一)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進行有機整合,可在一定范圍內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與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有機整合,能幫助小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豐富寫作素材,并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提升教師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二)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以灌輸語文知識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不充分。因此,教師在課堂語文教學中應及時有效地對小學生學習做出指導,以學生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提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以有效的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相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教學方式下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以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擴展學生語文思維
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有機整合起來,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實際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往往被教師分離開來,小學生不能將自己在閱讀中感受到的情感,在作文中及時、有效地表達出來,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逐漸忽視了閱讀過程中所碰撞出的激烈情感,也不能有效地將這種情感在作文寫作中抒發(fā),學生在語文思維發(fā)散中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師應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接受高質量的閱讀教學后,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作文訓練,提升小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能力。
二、閱讀與作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lián)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整合前,還應充分了解閱讀與作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lián),兩者在教學目標、知識積累等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一)兩者在教學目標上相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促進學生能深刻理解文章,了解作者意圖,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有效閱讀教學,學生能學會分析文章、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應該如何表達。作文訓練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學習到文字、句子等語文知識,以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美的文章。
(二)閱讀的積累即作文素材的積累
學生只有進行有效閱讀,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同時開闊學生閱讀視野,并獲得語文思維的發(fā)散,豐富學生想象力。學生通過深入閱讀并與作者在文章情感表達上產生共鳴,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中情感上的升華。學生將語文閱讀中積累的豐富知識,合理、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豐富作文素材內容,如名人名言、歷史故事等。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以閱讀素材實現(xiàn)內容的豐富,幫助學生完善寫作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能夠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流露真情實感,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假大空”的現(xiàn)象。
(三)兩者在關系上密不可分
學生通過豐富閱讀的過程,即是寫作素材不斷積累的一個過程。豐富閱讀中積累下的寫作素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儲備更多的寫作材料,還能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作文寫作手法與事件表達方式。當學生在進行模仿寫作時,就可以根據(jù)寫作要求運用適合的寫作手法與技巧,完善寫作內容。另外,教師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知識理解能力。學生在完成大量的閱讀后,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提升了思想層次,促進了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緊密聯(lián)系。
(四)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思維
對于學生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幫助他們豐富了語文寫作的素材,激發(fā)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閱讀教學、作文訓練視為教學的一部分,將兩者有機整合起來,且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學生能準確輸出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能在寫作過程中熟練運用。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真實情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獲得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散,同時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有機整合具有積極意義,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語文習作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有機整合策略
(一)以閱讀教學,提升學生模仿寫作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模仿寫作是教師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模仿寫作的對象大部分來自課堂上已學習過的文章內容,一般模仿寫作以模仿學習過文章的用詞、語句連接以及思想表達等方式為主。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師在小學生作文訓練中應引導其將這些獨有的特色應用到自己的作文創(chuàng)作中,通過這樣的寫作形式可以豐富學生作文內容。同時,也使得學生的作文在層次上更加分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模仿寫作不能說是完全的文本創(chuàng)作。任何人在寫作積累中,模仿寫作是必須要經(jīng)歷的。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此時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不足,自主創(chuàng)作的能力也有待提升,而通過模仿課堂所學文章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可以幫助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講解《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重視學生對于文章中描述人物精美語句的記憶,文章中有多處巧妙描述人物的語句,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模仿寫作的重要素材。在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描寫人物的思路做出總結,以豐富并幫助學生厘清模仿寫作的思路。
(二)以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將閱讀獲得的豐富素材靈活運用在寫作中,能促使學生在寫作中快速形成整篇文章的構架及寫作思路,并在寫作中加入積累的素材,促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更順暢地表達文章中的情感,提升作文寫作的紀實性。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時,學生通過閱讀獲得語言的輸入,而作文訓練是經(jīng)過閱讀后的語言輸出。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或引導學生選擇適合閱讀的素材,這對作文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有重要意義。通過將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在作文訓練中應用,為學生降低了作文創(chuàng)作的難度,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在一次地震中,父親不顧艱難,不放棄挖掘,終于救出自己的兒子和他的同學的故事。這篇課文以父愛的偉大為主線,描述父親在地震中經(jīng)歷各種艱難,救出兒子的場景。通過文章的閱讀,學生能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父親救子的情感,感受文章中所傳達的父愛。只要心中有希望和愛,就能成功。教師可以在完成閱讀教學后,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深層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并在領會文章中描寫技巧和寫作手法的基礎上,將自己對父親的情感在作文中表達出來。
(三)在閱讀中激發(fā)情感,豐富寫作情感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缺少了閱讀教學中的興趣,也對學生作文寫作訓練的積極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學生也不能主動地進行語文閱讀,只將作文訓練當作一項學習任務來完成。這就逐漸使得學生對作文這項學習內容感到難以完成,甚至引發(fā)學生對作文訓練的反感,從而無法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有機整合,提升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字帶來的樂趣,提升學生對作文訓練的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同時,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擴散思維,提升閱讀能力。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學生寫作水平、寫作效果提升的關鍵。模仿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并掌握相應的寫作方法,但如果學生不能真正化為己用,在之后寫作中也就不能真正地提升個人寫作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教授時,教師可以在正式進行授課前,讓學生先寫一篇關于母親的文章,將自己對母親的真實情感用已有的寫作手法表達出來,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分享自己的作文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到他人是怎樣描述母親的,獲得學習寫作的機會。而后教師通過對《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文章的詳細教授,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及情感表達。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能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以及文章中所學來表達情感,豐富作文內容,從學生的有效閱讀中激發(fā)情感,并在寫作中豐富情感。
(四)重視閱讀后讀后感的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閱讀成果體現(xiàn)是在閱讀后寫讀后感,以寫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將閱讀后的感悟寫出來,這樣的作文訓練方式能強化學生對已讀文章的印象,并能促進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有效提升,在讀后感寫作中將自己對文章理解后的真實情感抒發(fā)出來。教師應重視讀后感的寫作訓練,這也能幫助教師在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閱讀與作文訓練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作文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將它們在教學中重視起來,并進行有效整合,讓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曉霞.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
[2]張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信息提取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3]張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
[4]高小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整合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0(28).
[5]吳朝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9).
[6]黃海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整合路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0).
[7]寧玉仙,曹子君.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優(yōu)課經(jīng)典教學培訓感悟[J].家長,2019(10).
[8]黃細纓.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整合模式的探究[J].課外語文,2019(33).
作者簡介:李克新,1974年生,山東新泰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