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徽
摘要: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要將閱讀走上“悅讀”之路,這也是學科發(fā)展的重要追求。在閱讀教學中,不管是自主閱讀、互助誦讀,還是自由鑒讀等,都是學生比較深奧的閱讀形式,需要教師科學配置、合理調(diào)度,使其能夠形成多元化的閱讀格局,提高學生參與其中的主觀能動性,以此逐漸啟動悅讀思維,打造高效的語音課堂,使其充滿閱讀質(zhì)感。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悅”讀教學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由此可見,閱讀板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當中,愛上閱讀,從而達到“悅讀”境界。同時,促使學生今后自覺地進行閱讀學習活動,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和水平。
一、實施趣味閱讀導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導學,是引導小學生快速把握閱讀主題,進入沉浸式閱讀學習狀態(tài)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利用新媒體,融入符合閱讀主題的且小學生也感興趣的元素,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初步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其快速投入閱讀活動。例如,學習四年級課文《觀潮》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選擇播放一段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片段。配合音效、畫面,讓學生直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洶涌、磅礴氣勢,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引發(fā)學生想要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探究欲,從而開展主課的學習。教師也可先展示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利用古詩的藝術(shù)性、深厚的文化氣息,從美學角度吸引學生對美的關(guān)注。讓學生朗誦古詩,體會古人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之情,借古人之口,去想象錢塘江大潮的壯闊畫面,升華審美體驗。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結(jié)合旅行經(jīng)歷或生活見聞,分享、交流曾經(jīng)見過的與瀑布、水流、大海、浪潮相關(guān)的真實體驗,與課文主題、錢塘江大潮紀錄片等結(jié)合在一起,引發(fā)共鳴,同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
小學生比較好動,高年級學生也不例外,同時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將相和”故事的意義,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將閱讀本文以課本劇的形式搬上“熒屏”。在此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不論從課本劇的劇目選擇、語言的揣摩、臺詞的增刪,還是表演動作的展示、舞美展現(xiàn)等,學生都有絕對的決定權(quán)。我則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進行“旁觀”,若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之時,我才會“出手”幫助學生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除此之外,學生在“打磨”好情節(jié)之后,我會根據(jù)學生的課本劇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便讓劇情顯得更為充實、飽滿,確保課本劇表演更加立體,讓觀眾對劇情產(chǎn)生極大興趣。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內(nèi)容,揣摩課文語言,理解、感受藺相如、廉頗等人的人物形象,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滲透閱讀方法,享受悅讀過程
想要實現(xiàn)“悅讀”的目的,有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這首詩歌時,教師向?qū)W生傳遞了兩個重要的閱讀方法:其一,深度感知。具體方法是:利用輕音樂幫助學生放松心神,然后初讀詩歌,讓學生在空白的紙上快速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是幾個字,也可以是幾個詞。接著,引導學生捫心自問,“為什么我會形成這樣的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再次誦讀詩歌,并寫下可能的原因。例如,有的學生在初讀詩歌后,寫下了這樣一些詞:“空靈”“清新”“閑適”。然后,學生再次誦讀詩歌,發(fā)現(xiàn)自己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初印象,是因為詩人的筆觸非常清新淡雅。例如,詩中第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人既沒有渲染雨勢,也沒有刻意描繪秋天,但是秋意躍然紙上。而且,整首詩歌能讓人產(chǎn)生美的聯(lián)想,仿佛置身在空山之中,能聞到新雨過后的泥土氣息,一切是如此清新自然。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即便不懂詩意,也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其二,捕捉意象。這種閱讀方法尤其適合古詩詞。教師引導學生圈出詩歌中提到的重要意象,如“山、雨、月、松、泉、石、竹、蓮、舟”等,讓學生根據(jù)詩歌的描繪,為這些意象增添一個形容詞。如“空山、新雨、明月、青松”等,讓學生根據(jù)意象揣摩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四、組織自由鑒讀,提升“悅讀”品質(zhì)
作為教師,應當清醒地意識到小學生語文鑒賞能力的不足,需要基于學法給予具體的幫助,使學生能夠?qū)﹂喿x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以《威尼斯的小艇》為例,可以布設(shè)語言鑒賞任務:通過文本閱讀找出典型的描寫片段,說一說這些片段具有哪些特點?表達效果如何?接受任務之后,學生基本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因為沒有特別強調(diào)鑒賞內(nèi)容,能夠更充分地展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學生提出:“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辈⒄f明這句話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讀起來靈動、有情緒。針對學生的鑒賞情況,教師需要及時進行點評,應當給出中肯的意見,指出其中的不足,這樣才能夠使鑒賞活動有序推進。
結(jié)束語
總之,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并借助多樣化教學手段靈活開展教學,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逐步愛上閱讀活動,并向“悅讀”方向轉(zhuǎn)變,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占彩霞.閱讀,悅讀――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1(20):62-63.
[2]王濱娜,周春玲.從被動閱讀到主動悅讀的嬗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品位·經(jīng)典,2021(05):165-168.
[3]王建華.小學語文讓學生“悅讀”的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