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呷子
摘要:在小學時期,語文教育是所有學生都要接觸的基本知識。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后,其就可以獨自地進行學習和思考,也會逐步產(chǎn)生自身的意識與情感思維。另外,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合理地滲入情感教育,可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思維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所具有的情商,而這些是現(xiàn)階段青年人發(fā)展當中的必備條件?;诖?,對情感教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和小學的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區(qū)別,小學語文在教學活動中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其還具備情感色彩的傳遞。即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三觀,豐富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是語文學科的精華和靈魂所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情感的教學。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師生的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與文章的作者有更多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使其體會到作者要通過文章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促進其對文章的內容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當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要充分抓住機會,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展開更加深入的思考,進而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并與其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更多的是通過形象思維對學習對象進行了解。
二、及時激勵性教學評價
肯定認同,滿足需求。小學語文教材之中,無論是敘述文、散文、詩歌,還是小說、應用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然而在教學目標的導向性下,課堂教學所傳輸?shù)耐际恰罢妗⑸?、美”的崇高情感,但小學生并沒有明確的真假、善惡、美丑觀念,在體驗與感受之中,勢必也會從其他角度去解讀,進而造成與課堂情感主線的偏差。若教師直接否定,勢必會讓學生的自信心遭受打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此,教師要及時給予激勵性的教學評價,在肯定認同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探索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以“美之為美,斯惡矣”的理念,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正向的釋放。以此發(fā)揮語文教學文本的育人功能與價值。如在《將相和》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年齡尚小,很容易“斤斤計較、小肚雞腸”,認為藺相如不應該原諒廉頗,雖然這并不是教學之中的情感主線,但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這種觀點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藺相如原諒廉頗,以國為先,更顯自身的氣魄與肚量。
三、從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入手,增強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教育
要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長遠發(fā)展,促進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活動中的有效融入,首先,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自身對語文教學活動的看法,對語文教學活動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識,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圍繞小學生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制訂語文教學計劃。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生情感能力的塑造,讓學生的情感活動變得更加豐富,使學生能夠獨立地對語文知識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可以促使整個教學計劃順利實施。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個人品格都處在一個發(fā)展階段,對事物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要想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首先,教師要提高專業(yè)水平,能夠就自身的情感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感受和體驗。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合理滲透情感,開展情感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理解情感教育的雙向性原則,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利于情感傳遞,進一步推動語文教學的開展。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以小學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特點為依據(jù)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確保語文教學中能夠融入更多的情感,使教學內容更具人性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分享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傳遞學習中的所感悟的各種情感,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在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同時,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
五、挑選恰當?shù)那楦薪逃贮c,提升學生情感體驗
在進行情感教育期間,老師不只要重視開展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合理性,同時注重學生感興趣的點,考慮到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感受,有和學生開展情感互動的思想準備。老師唯有投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引發(fā)自己和作者之間的思想共鳴,才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自身體會傳輸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與之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幫助其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提升課堂的情感體驗。從該角度出發(fā),老師在課程教學當中,應結合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與感興趣事物,挑選符合學生的情感教學突破口,把自身的感受與情感引入其中,讓課程教學的內容能夠充實起來,給老師進行情感教育打下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習知識與技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調控自身的情感,做一個理智的、有思想的新時代少年。由此,教師在教學之中,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以“情感”滲透的教育理念與實踐舉措,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以此樂學、好學、愛學,促使自身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雪婷.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探析[J].才智,2020(17):122.
[2]宋倩.讓情感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J].小學生(中旬刊),2020(06):96.
[3]時正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價值及措施[J].小學生(下旬刊),202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