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思維能力活躍程度比較高,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切實可行的。高考評價體系強調立德樹人、服務人才、引導教學,基于高中歷史統(tǒng)編教材涵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就將針對基于統(tǒng)編教材涵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方式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高中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上也明確提出: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高中生學習統(tǒng)編教材,除需要學習系統(tǒng)、全面的歷史知識以外,還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提升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而這也是高中歷史學科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在這時期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文章就基于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進行詳盡闡述,希望對今后的高中歷史學科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 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樹立歷史眼光,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在這背景下,需要認真領會會議精神,進而全面促使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想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獲取歷史的啟示、提升歷史學科綜合素養(yǎng),就需要發(fā)展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而所謂的歷史思維能力,其本質上就是一種把握歷史發(fā)展進程、分析和評價歷史客體的一種素養(yǎng),具體來說,其中包含科學合理的歷史觀,也就是所謂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有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和解決社會歷史問題。在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其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變化過程,包含簡單到復雜、抽象到具象和感性到理性的順序,并且會隨著高中生的歷史學習和年齡的逐漸提升不斷成熟和完善,這也是高中生綜合素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涉及學生參加高考和對大學的選擇,而現(xiàn)階段部分高中學校都比較重視主流科目的教學,于是高中歷史學科教學就遭到了忽視。隨著新高考“3+1+2”改革的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強化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強調注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全面的歷史知識內容,還能夠感受到歷史知識內容所蘊含的魅力和意義,如此,也可以切實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使得高中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如在《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關于“巴黎公社”的學習過程中,通過運用教材、圖片及相關史料,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就可以得出巴黎公社革命爆發(fā)的偶然性和失敗的必然性??梢姡瑢W生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并且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高中生也會更加理解巴黎公社革命爆發(fā)的偶然性。
二、 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思維廣度不強
在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部分高中生都會出現(xiàn)同一類型的問題,就是思維廣度比較差,針對不同類型的歷史事件,高中生難以實現(xiàn)多角度的分析,譬如針對某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部分高中生通常認為是單一的原因所導致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說明了高中生在學習歷史時,思維廣度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強,
這一問題不利于高中生高水平歷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思維深度不足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具有相對應的歷史意義和作用。而高中生在實際的歷史學習中,難以對抽象的歷史概念和名詞進行理解和記憶,甚至還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高中歷史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高中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采取死記硬背的策略,既費時又費力,并且也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歷史學習效果,這樣自然就不能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思維創(chuàng)新不夠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個人的生活中,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歷史學科教育過程中也是一樣的。然而,部分高中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不足,學生對高中歷史新教材不適應,他們更不適應以自身為中心、主體的學習模式,在今后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三、 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當前高考評價體系強調立德樹人、服務人才、引導教學的背景下,對新時期高中歷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授人以魚”的同時做好“授人以漁”,簡單來說,就是在傳授高中生常規(guī)的歷史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這一點無論是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還是對高中生的綜合素質都至關重要。
(一)強化歷史概念教學
在高中歷史知識體系當中,歷史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思維活動的分析、判斷和歸納過程中,都需要運用到歷史概念。因此,在基于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需要重視歷史概念方面的教學教研工作,其既可以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可以使得學生以歷史核心概念為中心,實現(xiàn)課程知識的系統(tǒng)連接,有利于高中生對高中歷史進行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備課工作,將概念教學融入備課過程。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需要確定每一節(jié)課程的核心概念,并且實現(xiàn)不同概念教學之間的串聯(lián),這可以明顯提升課堂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在教學“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時,可以將夏商周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作為重點內容,并且將禪讓制、世襲制、內外服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核心概念進行區(qū)分,尤其是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加注意,因為高中生對于這兩種政治制度的學習、理解混淆概率比較高。在概念教學時,教師需要讓學生知曉“分封制建立地方體制,宗法制建立家族內部關系”,通過這種形象和具體的教學,使得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有利于高中生知曉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從而使其產(chǎn)生民族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視邏輯思維培養(yǎng)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也是形成高水平的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高中歷史學科教師側重于知識理論的單向灌輸式教學,這雖然能夠保障教學進度,但是教學質量
并不盡如人意。部分高中生正是因為缺少了邏輯思維能力,導致自身的歷史學科學習能力不強。在基于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首先,需要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歷史理論,教師在進行相關知識理論的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將歷史理論徹底講清楚,包含不同的歷史理論的由來和作用等,盡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使得高中生可以對不同的歷史知識理論具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系統(tǒng)歷史教學后,教師還需要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體驗和運用不同的歷史理論。其次,還需要重視高中歷史單元習題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對應的測驗提升高中生的歷史思維水平,這樣有助于高中生對歷史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
例如,在教學“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過程中,需要重視這一階段的政治制度的演變,對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開展探討為主的題目,教師還需要依據(jù)高中生的作答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一方面,鍛煉高中生的歷史思維,另一方面,成功對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進行引導,久而久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水平便會實現(xiàn)比較大的提升。
(三)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
當下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水平較低,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高中生對不同的歷史問題的理解相對單一,經(jīng)常認為某一歷史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衍生就是某一情況所導致的。面對這種情況,今后在高中歷史新教材教學時,教師要引導高中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思考不同類型的歷史問題,從新史觀的角度上對歷史做出全新的闡述,這有利于高中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漸開闊視野,并且以多元角度認知不同的歷史問題,這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如在《二十世紀以來人類的經(jīng)濟與生活》教學中,教師除要求高中生從現(xiàn)代角度思考這一課題外,還需要引導高中生從改革開放階段和其他的發(fā)展階段對這一課題進行理解,從而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這對高中生今后的歷史課程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教育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在其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是一樣的,能夠決定培養(yǎng)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水平的多種因素中,教師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在基于統(tǒng)編教材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中,行政教育部門、高中學校需要重視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為此,需要開展定時定期的教育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教師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得實際的教學工作效率得到保障。為達到培訓效果,還需要為培訓工作設置相對應的約束、激勵制度,約束制度可以保障培訓工作的基本效果,而激勵制度則可以鼓勵更多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師參與培訓,從而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可以促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從基于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對策的思考與論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水平情況并不樂觀,這明顯不符合高考評價體系強調“立德樹人、服務人才、引導教學”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重視對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今后,針對統(tǒng)編教材涵育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將進行持續(xù)性的優(yōu)化和完善,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其他問題,從而保障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施洪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歷史教學問題,2021(3):166-169.
[2]周靜.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芻議[J].求知導刊,2021(10):36-37.
[3]任宏祺.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教書育人,2021(7):50-51.
[4]石琳.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新智慧,2021(2):119-120.
[5]嚴茜.發(fā)展歷史思維能力的“生發(fā)型”習題探究[J].中學歷史教學,2021(1):66-68.
[6]劉曉君.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邏輯論證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1(2):89-90.
作者簡介:郭仕惠,福建省寧德市,寧德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