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斌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2005年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強調要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體育活動,保障大學生每天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國家體育總局印發(fā)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對體育鍛煉人口數量及其結構提出了目標,要求在“十二五”期間,體育鍛煉鍛煉人口數量要達到32%以上,在我國女性略為偏高的男女比例結構中,促使女性參與體育運動顯得極為重要。筆者所在的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以女性居多,充分調動女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參與到體育校園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校園文化是在大學教育理念導向下,以培養(yǎng)四有新人為目標的、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了物質、精神、生活、藝術、行為、體育、社團、科技、心理等。其中,校園體育文化主要是指廣大師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高校精神的體育文化,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廣大高職院校師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體育校園文化的構建,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由女性參與體育運動、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綜合。
強身健體是體育運動的基本功能,也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階段由于社會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種類繁多的電子產品應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娛樂、休閑等方面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電子產品的大行其道,占據、壓縮了學生正常的體育運動時間。特別是女大學生,由于生理和性格方面的原因,適合女大學生從事的體育活動項目較少,導致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我國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較差的一種重要原因。因此,高校積極推動體育文化建設,針對女大學生的體育文化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培養(yǎng)體育興趣的方面增加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次數,通過各種體育運動來提高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此外,僅僅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人們每天都在承受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女大學生同樣如此。學校通過對女大學生體育文化的建設,引導女大學生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持、堅毅、永不言敗的精神,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失敗,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正在不斷地先前推進,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中國教育部門再一次強調了德、智、體、美、勞五美并重的方針,提出了“要將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尋找到樂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通過體育訓練來減去學生的人格、鍛煉學生的意志”。大學時期正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建設女大學生體育文化,來培養(yǎng)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推動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學習節(jié)奏逐漸加快,人們在承受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倘若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女大學生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迷失自我。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頑強拼搏、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用于進取的精神,而且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團結協作、相互幫助的團隊精神。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正確面對失敗、面對困難的能力,提高學生抵抗困難打擊的能力。
在大學校園中,男生往往要比女生更加善于人際交往,這一現象的存在固然有性別上的先天性差別,但不可否認的是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加喜愛參與體育活動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許多體育運動中,特別是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在進行過程中需要每一個參與者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時,還需要不同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因此,體育活動往往是一個小型的社交圈,其中也包含復雜的人際關系。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各種人際關系的處理,提升了自己與他人的交流、溝通能力。因此,通過女大學生體育文化建設,可以促使女大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體育運動中去,增加女學生的人際交流的機會,消除她們在人際交往中的陌生感和緊張心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體育運動種類繁多,可以滿足不同性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學校通過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積極引導大學生,特別是大學女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參與到各種體育鍛煉中去,有利于女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如足球、籃球等對抗性強,運動相對激烈的體育運動,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開朗活潑,熱情奔放的性格;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對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獨立、頑強的性格;游泳、健美操、攀巖等體育運動項目可以培養(yǎng)女大學生時尚、前衛(wèi)的性格等。
體育行為動機是促使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驅動力。作者隨機抽取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可知,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包括身體健康、美容健身、學習發(fā)展、應對考試、社會適應、挑戰(zhàn)自我、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等。其中,68%的學生表示體育動機是應付考試,并且這種動機占首位;其次為美容健身;接著依次為身體健康、學習發(fā)展、社會適應、挑戰(zhàn)自我等。由此可見,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
通過調查可知,當前僅有3.5%的女大學生每天堅持參與體育鍛煉,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女大學生占33.1%。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深入的交談過程中發(fā)現,60%的學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根本沒有達到國家陽光體育運動要求的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而男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頻率明顯高于女生。從總體上來看,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都不樂觀。
當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豐富多樣,包括籃球、武術、游泳、健美操、排球、羽毛球、跳繩、瑜伽、跑步、體育舞蹈等。通過調查發(fā)現,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女大學生體育鍛煉項目排在前5位的為跑步、羽毛球、健美操、體育舞蹈、游泳,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這與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相符,因為女大學生喜歡參與競技性比較弱的體育運動項目,追求健康美、時尚美以及休閑娛樂。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人性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個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刺激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二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應該應該把培養(yǎng)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的放在首位,以激勵、喚醒、鼓舞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驅動力。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學習一項或幾項運動項目,并加以訓練,形成自己的專長,讓學生在專項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激發(fā)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如,舉辦校園體育文化節(jié),通過體育文化宣傳教育、體育比賽、體育專題講座、體育圖片資料等途徑激發(fā)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以及體育教學的考核方面都沒有體現出對女大學生的針對性。女大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運用到了手機、電腦燈電子產品方面,自覺、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女大學生并不多,體育活動成為男生的專利。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女生在學習各種體育技能和進行體育訓練時,往往缺乏自信心,在動作練習中更多是在進行 “厲行公事”,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甚至在大部分時間內,女生都很在意表現出自己的體育天賦,害怕別人在體育運動中將自己與男生相比較。大學女生對體育運動存在認知上的誤區(qū),導致其參加體育涌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學校應通過加強體育文化建設,來培養(yǎng)女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識。首先,要提升體育教學在大學教學中的地位,特別是一些針對女大學生的體育項目,如健美操、體操、花樣滑冰等體育項目的教學地位;其次,要加強對女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光爆、宣傳欄、校園網絡等途徑對各種女性體育賽事競相報道,提升女大學生對女性從事體育項目的了解和認可度;第三,學校要積極組織各種針對女大學生的體育項目比賽,如,跳繩比賽、啦啦操比賽、踢毽子比賽等,通過各種娛樂性體育比賽,營造女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氛圍。
所有的體育項目都需要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的共同支撐,而體育場以、籃球場、足球場等專業(yè)體育項目場所是學校有效開展體育教學的相關設施保障。因此,首先學校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硬件設施建設,特別是針對女大學生體育項目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如,體操、健美操、藝術體操等體育項目的訓練場館、訓練設施的建設。對現有體育場館進行改造和生機,以使其適應女大學生體育教學任務;其次,學校要積極招收、培養(yǎng)具有女生體育教學的教師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塑造科學先進的女大學生教育觀念;第三,要積極開設各種針對女大學生的體育運動社團,如,體操社團、花樣滑冰社團、藝術體操社團等,養(yǎng)成良好的女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氛圍,提升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調動女性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從而達到建設具有女性特色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