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霞
摘 要:3—6歲的幼兒正值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的幼兒教育雖然發(fā)展迅速,但是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是否得到了專業(yè)的呵護,是否能夠健康快樂,卻是每個家長都擔憂的問題,也是每個從事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應該反思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健康;快樂成長;反思
父母將孩子托管至幼兒園,其目的是想要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脫離父母的懷抱,讓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專業(yè)的呵護下,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能夠適應集體生活并且享受在集體中的快樂。但是事實上,很多家長對此表示擔憂,由于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無法實時監(jiān)控,導致很多家長無法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且很多負面新聞的頻頻爆料,也加重了家長的擔憂。如何讓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反思和關注的問題。
一、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
學前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導致從事幼兒教育行業(yè)的教師數量跟不上發(fā)展的步伐。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民辦幼兒園16.6萬所,在園幼兒達到了2639.8萬人,據統(tǒng)計,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數量缺口將達到248.8萬人。正如教育部長陳寶生表示:“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fā)展最快的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而幼兒園教師的培養(yǎng)至少需要3—4年的培養(yǎng)周期。一些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來個人就行”,結果就是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很多都是沒有教師資格證的,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孩子們無法在幼兒園里得到專業(yè)的呵護。因此,要想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顯得至關重要。
二、營造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
很多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這樣的集體環(huán)境和群體生活,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為孩子們營造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為孩子們創(chuàng)建自由、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這種充滿關懷的環(huán)境中放松自己并享受身處其中的快樂。尤其是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們,很多小孩生活不能自理。很多教師面對小班的幼兒時,容易失去耐心,這個時候教師不應該去指責或者打擊幼兒,而是應該多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一個擁抱,告訴他們即便如此也沒有關系,用親切的話語和溫柔的笑容傳達教師對他們的愛,讓他們能夠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積極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活動可以拉近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孩子們放松身心,在游戲活動中與老師和其他幼兒交流。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玩類似的游戲;或者借助幼兒園里的玩具來開發(fā)孩子們的智力,比如積木、拼圖等;也可以開發(fā)一些互動游戲,比如角色扮演,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模擬購物、義賣活動等,讓孩子在一次次的游戲中感受快樂,不斷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以不斷獲得成長和發(fā)展。相對于城市幼兒園,農村的幼兒園一般玩具較少,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地和幼兒們玩游戲,比如丟沙包、捏泥人等。教師一定要注意,組織游戲時要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特點。
四、改善幼兒膳食
很多幼兒園為了盈利,以最低的成本為孩子們置辦伙食,雖然政策規(guī)定幼兒教師必須同孩子們一起用餐,但是膳食的質量有待提高。一些幼兒園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最基本的營養(yǎng)需求都滿足不了,怎么簡單怎么來,怎么賺錢怎么來,導致孩子們在幼兒園吃不飽吃不好,很多家長雖然擔憂,但也無能為力。所以,幼兒園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去查看幼兒園的伙食食材是否新鮮,伙食質量是否達標,并耐心聽取家長們的意見,不斷改善孩子們的膳食,以保證孩子們都能吃飽吃好,獲取身體所必需和必要的能量。
五、家園教育相互促進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學校之后,教育的責任便主要在學校,但幼兒園只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家長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孩子的在園情況,以便及時對孩子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教師也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家時的表現,以不斷改進教育措施。此外,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存在,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應該著眼于每一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鼓勵一些比較內向的孩子勇于開口,敢于開口,并對孩子們的積極表現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對一些有交往障礙的孩子進行個性化的輔導,經常傾聽他們的悄悄話,并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他們每一天取得的進步,以促進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們人格、情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為了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從以上幾個方面做起。除此之外,社會各界要給予幼兒更多的社會關懷,讓孩子們在碧海藍天下健康快樂長大。
參考文獻:
[1]李曉巍,劉倩倩,郭媛芳.改革開放40年我國幼兒園、家庭、社區(qū)協同共育的發(fā)展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19(2).
[2]李婷婷.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3).
[3]黨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時代教育,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