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基本上使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視頻,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喜歡上課堂,這與情境教學法的目標不謀而合。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講述電教媒體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學中的應用,發(fā)現它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電教媒體;情境教學法
通過研究發(fā)現,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老師多次運用電教媒體,雖然課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在期末考試時卻發(fā)現學生的成績并沒有太大的提高,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這值得大家進行研究。
一、電教媒體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法中運用的優(yōu)點
1.抽象轉化為具體,更好地突破重點
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有些知識點比較抽象。中學生社會經驗較少,沒有寬闊的眼界,單靠老師語言的描述很難讓學生明白。例如講解說明文時,它最基本的特點是語言準確、嚴密。說明的中心要突出,數據要具有科學性,各種事物之間要有條理性。但是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不能親自去了解和觀察事物的特征,理解課文有了難度。比如學習《中國石拱橋》,文中有許多描述石拱橋的專業(yè)術語,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地講解一些深奧的詞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涉及的文體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四類,體裁有詩歌、小說、散文等。特別是對說明文的理解,即使老師描述得很清楚,但學生還是暈頭轉向,根本就不知道老師說的是什么,讓老師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很難展開,而電教媒體借用了信息技術,拓展了信息獲取、展示的途徑,為語文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比如《看云識天氣》,它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不同形態(tài)和光彩兩個方面講述云與天氣之間的關系。文章運用了大量篇幅去描寫各種形態(tài)的云,學生能夠很順暢地讀完課文,但是讀完之后還是分不清云,因為每種云的相似點太多,很難進行分辨。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把各種云的形態(tài)和特點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直觀看出各種類型的云,從而更好地去理解課文。這能夠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電教媒體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法中運用的缺點
1.易忘卻主要任務
電教媒體的應用雖然給課堂帶來了活力,但是如果老師過度看重教學方式,而忽略了教學內容,忘卻了教學的主要任務,這堂課對于老師來說還是失敗的。老師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本課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過多地采用一些教學方法,比如放視頻、聽音樂、做游戲。這些活動大量占用教學時間,讓老師在課堂上很少講解課文,對知識的理解要靠學生自己。初中生基本上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缺少人生的歷練,社會經驗較少,心智不成熟,對于一些問題的理解比較淺顯。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很難理解其中深刻的含義,所以老師在設計教案時切記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才是正確的教學手段。
2.不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多媒體上顯示的知識點,往往是老師根據自己專業(yè)知識和對文章的把握凝練出來的詞語。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老師會把自己總結詞語直接展示給學生,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老師的講解后,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但是當考試時遇到變化的題型,學生卻發(fā)現自己做不出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總結,沒有把學到的知識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碰到變化的題型就容易摸不著頭腦。
三、正確使用電教媒體的建議
1.根據體裁進行教案設計
要想上好一堂課,教師應該鉆研教材,要以教材為主,多媒體的應用只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要更加注重教學的重點,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難點。每個體裁的教學重點是有區(qū)別的,課件要根據體裁進行設計。例如在講授詩歌時,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老師可以應用電教媒體給學生放相關的音樂和視頻,烘托相應的氣氛,讓學生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驗作者的情感。
2.設置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用電教媒體時,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能夠充分進行思考,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講授《觀滄?!窌r,老師可以問:詩人觀賞滄海的立足點在哪里?詩中哪一個字能夠統(tǒng)領下文?哪些詩句描寫的是想象之景?你認為詩中哪些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這些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3.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拓展學生的視野
網絡帶給學生的沖擊,導致學生很少閱讀經典作品,造成學生表達能力不強,通常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老師應該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例如精讀《詩經》《楚辭》,細讀四大名著。
四、總結
綜上所述,電教媒體給教學帶來了一些好處,比如能夠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突破重點。但是也帶來一些缺點,比如學生不易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對傳統(tǒng)的語言也會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教案設計,并且設置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盡量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開闊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李印清.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