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林
摘 要:探討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新變化,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的一些改革。
關鍵詞:角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一、新課標背景下要求的新改變
1.教師角色的改變
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認為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從而在課堂上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缺乏與學生間的親切互動,致使學生不敢與教師多交流,這使得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久而久之,導致師生之間越來越生疏。新課標背景下,要求教師學習新理念,教師的角色和其教學的重點,不再單純局限在課堂教學或是提升學生成績上,而是要積極、主動融入學生生活中、學習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變化與學習需求,與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其需要的教學服務,從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2.教學內容發(fā)生了改變
我們看到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將知識局限在課堂上,忽視語文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lián)系,而長期的理論與思維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完整地認知語文學科,逐漸將思想與思維框定在課本上,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與素養(yǎng),要求語文教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鍛煉學生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3.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改變
學生是教育活動服務的對象,但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每個服務對象的情況,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始終處于進步狀態(tài),這就需要語文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與耐心,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的制定,都需要從整體學生著手,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并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糾正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語文學習水平以及綜合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1.教學理念改革
教師與學生作為參與活動的兩大主體,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教師的主要責任在于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啟迪學生智慧,開發(fā)學生思維,從這個角度來講,教師并不能一人統(tǒng)治課堂,其需要以學生為導向,了解學生的需求,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素質發(fā)展融合在一起;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要行為主體,其直觀地展現(xiàn)著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應發(fā)揮其作用與價值,配合教師的教學思路循序漸進地探究知識,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學習,解決自己認知層面的困難。
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教師以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描述了春的景象,將學生帶入到美好的春的畫卷中,與學生共同開啟關于《春》的學習;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與學習小組共同探究問題,及時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并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2.教學模式改革
以前的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敢打斷教師的講解,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并未真正掌握知識。因此,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其學習過程中反饋的信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以便提出科學的引導。教學模式改革意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實踐機會、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能力、發(fā)展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機會。例如,在《觀滄?!返慕虒W中,由于古詩的年代與學生生活相距甚遠,在課堂教學前,筆者通過微課的方式,將關于曹操生平以及所處歷史階段的信息進行了介紹,視頻為動畫形式,人物圓潤、可愛,長達8分鐘的視頻很多學生反復觀看,視頻的末尾對學生提出了要求,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對曹操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如其家庭、成就等,帶著這些信息去讀詩,并試著翻譯。第二天正式上課前,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分享關于讀詩的感悟,與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交流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如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最終匯總答案,在班級內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的開放性大大提升,有些喜歡歷史的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在網絡上找到了更多史實資料,通過資料的分析,深刻體會古詩的情感與內涵;同時,學生掌握著自主學習的權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再受教師的控制,以此學生轉變了對學習的認識,產生了強烈的語文學習興趣,而這就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與契機,其可以讓學生產生持續(xù)性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3.教學方法改革
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以切實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手段,營造靈活、多變、健康、和諧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愉悅與滿足。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主動溝通,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即使學生出現(xiàn)了常識性的錯誤,教師也不應嚴厲地指責學生,應鼓勵學生自我改正與自我批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同時,教學過程中,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不再拘泥于身份的界限,這樣可以更充分地展現(xiàn)學生個性,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教師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生潛能開發(fā)策略,讓學生真正在快樂中發(fā)展能力、完成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理念、教學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與傳統(tǒng)教學情況相比有了本質上的突破,破除了其中諸多落后、陳舊的方法體系,使語文教學的科學性、綜合性顯著提升,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初中語文教學會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不斷調整,完整與系統(tǒng)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費洪珍.語文課堂個性化教學初探[J].吉林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