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聽力是英語理解技能之一,聽力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本文以圖式理論為框架,結合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試題,探究初中英語課堂的聽力教學,幫助學生解決英語聽力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關鍵詞】圖式理論;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福建中考
【作者簡介】曾瑢(1994.03-),女,漢族,漳州人,漳州市第三中學,中學二級,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聽力理解是語言理解的基本形式,也是語言教學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Vandergrift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主動過程,即聽者除了要掌握重音、詞匯和語法,還必須將聽到的內容與已有的背景文化知識相結合來理解。因此,在日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重視語音、語調、詞匯和重音等語言知識的輸入,還要豐富與聽力材料有關的背景知識,即圖式。
圖式理論最早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認為圖式是連接概念和感知的紐帶。1932年,英國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學家F. C. Barlett在其著作《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Rember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r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將“圖式 ”定義為過去反應或過去經驗的主動組織過程。將這一理論運用到外語教學的人工智能學家魯姆哈特(Rumelhart)認為圖式是認知的奠基石,加工一切信息要以圖式為依托。為了使圖式理論具有可操作性,部分學者根據(jù)其特征對圖式進行了分類,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語言圖式是指聽者所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即關于語音、語調、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圖式指聽者對聽力材料所涉及的領域及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形式圖式指聽者對聽力文本的體裁、篇章結構的熟悉程度。接下來,本文將根據(jù)這一分類探討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三個步驟——聽前、聽中、聽后的具體運用。
一、 聽前熱身,準備和激活圖式
聽前熱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聽力理解的準備,有利于聽力活動的開展。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聽力前為學生提供大量與聽力材料有關的詞匯、短語以及背景知識來準備和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結合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考查題型,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相關詞匯的激活。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聽句子選圖片,第二節(jié)聽對話選正確答案,第三節(jié)聽短文填詞。以2019年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試題為例,在聽前預熱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和內容圖式為聽力理解奠定基礎。
例如,聽力理解第一節(jié)聽句子選圖片,主要考察圖文對應。聽懂陳述的句子,選擇相應的圖片。該題型呈現(xiàn)的特點是圖片的生動、日常及突出性,并且它涵蓋的范圍具有廣泛性,涉及交通指示(禁止向左、禁止向右、禁止直行)、人物外貌特征、物品(郵票、硬幣、娃娃)、節(jié)日(中秋節(jié)、春節(jié)、端午節(jié))以及日?;顒樱ㄗ矫圆亍⒋蚱古仪?、下棋)。因此,在播放聽力材料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讀圖,把握圖片反映的關鍵信息,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用一句話簡要描述圖片內容,并記錄關鍵詞和短語。由于圖片的生動性和突出性,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出每小題中三幅圖的異同點。同時,學生觀察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能夠給出不同的句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激活與圖片相關的詞匯,而且還培養(yǎng)了讀圖能力。該題型僅考察單句提供信息,即使考生不能完全把握整句話的內容,只要記錄下關鍵詞或短語,并且認真讀圖,就能夠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答案。
2. 相關背景的激活。從近幾年福建省英語中考題來看,聽力選材內容豐富,均來自《英語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話題,如節(jié)日、天氣、愛好和日?;顒拥?。選材與學生生活和當今時代息息相關,又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了學生在英語聽力中獲得的成就感,同時也使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受到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熏陶。
如2019年和2020年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第13題、第14題均問及談話人之間的關系,屬于推斷題,具有挑戰(zhàn)性,常見的選項有以下幾種: Brother and sister; Father/Mother and daughter/son; Teacher and student;Doctor and patient; Salesman and customer; Boss and worker; classmates or friends...在進行聽力測試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該題型選項進行預測,在不同的人物關系中,稱呼和談話內容有所不同,也可根據(jù)場所的不同來推斷人物關系。因此,聽力過程中學生要從這幾點把握好對話中出現(xiàn)的關鍵信息。又如2017年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試題最后一節(jié)聽短文填詞,選材與衛(wèi)生健康有關,談論如何保護耳朵,眼睛和牙齒。教師可在聽力活動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當一名“小醫(yī)生”,給“病人”提建議,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保持健康的視頻,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能夠激發(fā)學生頭腦中關于衛(wèi)生健康的相關圖式。如Brush your teeth 16. ? ? ? ? ? ? ? ? a day.(一天刷幾次牙)/ Avoid too much 17. ? ? ? ? ? ? ? ? and soft drinks.(避免太多的什么和軟飲料)/ Don't listen to 18. ? ? ? ? ? ? ? ? music. (不要聽什么樣的音樂)。依托情境創(chuàng)設、視頻觀看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寫出正確答案: brush, candy, loud.
3. 聽力目標的明確。適當預測聽力內容,能夠調動學生對聽力材料的興趣,從而明確聽力訓練的目標和方向,提高學生通過聽力理解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因此,在聽力訓練前,教師應合理設置預測環(huán)節(jié),不僅要喚醒學生的已有語言和內容圖式,還要讓學生根據(jù)題干和選項仔細揣摩文本材料可能出現(xiàn)的關鍵信息,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教師在開展聽力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聽力內容,判斷需要重點捕捉的聽力內容,這樣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二、聽中活動,重組和豐富圖式
圖式理論模式強調“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信息處理方式。在英語聽力教學中,“自下而上”方式重在語音、語調、詞匯和語法等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或具體圖式的運用,即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白陨隙隆狈绞絼t指從高層次的圖式和背景開始,以它們來預測、篩選、吸收或同化輸入信息,即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聽力理解中,這兩種信息處理方式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1.“自上而下”泛聽,重組圖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對聽力內容進行辨析、解碼和重組。教師應運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引導學習者識別所聽材料的整體篇章意義,即所謂的泛聽。
在聽第一遍時,只需把握聽力內容的大致意義。學生會利用聽前熱身中已激活的語言和內容圖式,在聽力過程中不斷調整新舊圖式,重視新舊信息的重組,以保證注意力的有效指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所聽到的大概內容,交流和補充所聽到的信息。在學生的通力合作下,新舊信息互相融合,新信息更易被接受,所聽材料的整體篇章含義會更清楚明確。
2.“自下而上”精聽,豐富圖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應要求學習者注意將第一次聽后所獲得的信息與他人不相同或不確切的地方加以認知,同時還應運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引導學習者識別重要的細節(jié)信息,即所謂的精聽。
由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筆者認為教師應適當摒棄聽力材料中的無效內容,要根據(jù)題目設置有選擇有目的地精聽重點細節(jié)。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聽力中的信號詞,幫助他們理解輸入信息的結構和整體意義。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也能夠緩解學生聽不懂無效信息時的緊張情緒。在完成全部聽力理解后,可再播放一遍錄音,讓學生完整地回顧熟悉一遍所聽材料,奠定聽后深化理解的基礎。在這一步驟中,學生頭腦中的新舊圖式互相聯(lián)系,互相調整適應,已有的圖式結構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結構趨于合理化,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的聽力能力與效率也會隨著逐漸完善的圖式而不斷提高。
三、聽后總結,積累和鞏固圖式
由于語言收聽過程中所產生的記憶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因此記憶的痕跡十分膚淺,所帶來的作用很短暫,其保持量也相當有限。為了強化記憶,聽后總結和歸納尤為重要。教師可根據(jù)圖式分類,設計不同的任務。
1.語言圖式。聽力材料的錄音多為地道標準的語音,除了常規(guī)的做題核對答案之外,筆者認為這也是學生跟讀、模仿的寶貴資源。讓學生多聽、多讀、多模仿,從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重讀、弱讀和連讀等。同時,教師可以設置缺詞填空,把聽力材料中的信號詞、重要短語表達挖空,讓學生邊聽邊寫邊記。課后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歸納總結聽力材料中的詞匯和詞組。
2.內容圖式。引導學生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話題,將聽力材料的內容進行分類,如節(jié)日、購物、天氣、問候、道歉致謝等,注意不同語境背景下聽力對話中可能出現(xiàn)的用語、提問方式以及語氣特征。基于聽力材料,教師還可以設置不同的聽后任務,如組織學生復述或者小組改編對話。復述并不是機械簡單地背誦,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語言清晰且流暢地對聽力文本的內化、吸收和表達。福建省英語中考聽力第二節(jié)題型是情境對話,話題涵蓋范圍廣泛,是具有真實性的日常交際,能夠作為學生日常口語操練的范本,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聽力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改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形式圖式。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聽力材料,把聽力訓練與體裁相結合。首先,教師應當深入講解體裁和篇章結構,引導學生掌握區(qū)分不同體裁的方法,進一步對各種體裁形成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師還要在聽力訓練時引導學生基于when、who、where、what、why、how等,集中注意指向,找出關鍵信息點。此外,教師通過對不同體裁篇章的比較,訓練相應的聽力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需有意識地提供各種體裁的聽力材料,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聽力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最后,教師還應讓學生積累福建省中考英語聽力題型和解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
四、小結
綜上所述,對聽力材料進行辨析、解碼和重組的過程,是一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信息處理過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語言知識,還應了解豐富的背景知識以及不同的體裁和篇章結構。聽力課堂中,教師要做到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并重,積極準備激活圖式,幫助學生重組豐富圖式,不斷鞏固積累圖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Barlett F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張洋,李寧.圖式理論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J].科技視界,2013 (204).
[3]梁嵐林.圖式理論下的聽力課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4(168).
[4]陳吉棠.記憶與聽力理解[J].外語界,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