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峰
摘 要: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和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使高中歷史教學出現了新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新的變化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轉變觀念,主動適應;也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要重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完善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打造有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興趣;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1-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33
伴隨著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逐步展開,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進,當前高中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適應其終身發(fā)展和未來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于高中歷史學科來說,也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這五個方面的素養(yǎng),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構建自己對于歷史的正確認識,是當前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
著名歷史教育教學專家葉小兵老師曾經說:“歷史學科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養(yǎng)?!边@里所包含的既有知識層面的,更有思維品質和認知能力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的是關注知識本身,為了高考備課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對于歷史學科本質的關注度不夠;所以在日常歷史教學中所有的活動基本上是圍繞知識展開,并沒有聚焦在學生個體發(fā)展需求上,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實際上,進入新世紀以來,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在不斷地發(fā)展,從之前的“雙基”目標,到后來的“三維目標”,最終發(fā)展到當前的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對于育人方向更加明確,適應了新時代“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需求,與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是一致的。當然作為高中歷史教師來說,也要以新時代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要求出發(f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調整好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
一、轉變思想,提升認識
思想支配行為,是行為的先導,因此要想改變行為重要前提就是要轉變思想。對于歷史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學生的學習思想都會影響歷史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效果。從教師層面來說,基于高中歷史學習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準備高考,所以很多教師的歷史思想還是集中于分數上,進而教學的關注點就是在知識這一中心上,上課基本上就是講知識,要求學生課下練知識,這會影響學生的認識,也會使學生把關注點也是放在知識層面,對于能力和素養(yǎng)關注不夠;從學生層面來說,雖然初中階段已經開始了歷史學習,但是很多學生對于如何學習歷史、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等問題缺乏深入的認識,目的性不明確。同時,在學習歷史方法上,絕大部分學生是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理解知識,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歷史學科就是背記即可,導致所學知識缺乏深度理解和聯(lián)系,影響了學習實效。
改變歷史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首先要轉變思想,提升認識。作為教師來說要知曉新時代歷史學科教育的意義,特別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提出對當前歷史教學的新要求,務必要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意識和歷史能力,從而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適應新時代歷史教學的需求。對于學生,歷史教師也要從歷史學習的意義、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新的高中選課制度的調整的新變化,引導學生學會學歷史,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興趣引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落實高中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的各項目標要求,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特別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培養(yǎng)更是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需要多種途徑著手,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明確學習層次的能力要求,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盲目追求難度,給學生增加負擔。對于學生來說,在落實知識的同時,更要針對學生歷史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有必要的話對于能力稍弱的學生可以提供一對一的指導,注意學生個體層次的差異性。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注重對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歷史學科有了興趣,學習的內驅力才容易被激發(fā)出來,學習才能夠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才會逐漸優(yōu)化。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要從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實際上,歷史學科的很多知識所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身邊或者生活中的事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進行順勢的引導,比如與歷史有關的名勝古跡,比較著名的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還有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這都可以作為激發(fā)興趣的著眼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分什么是真正的歷史,以及如何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切入點也很重要,要從學生關注的問題著手來引導,例如2020年初爆發(fā)的疫情,我們就可以以“歷史上的瘟疫”“歷史上的抗疫”的話題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結合學生看待歷史一方面是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是聯(lián)系性不強的問題,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特別是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的角度來分析歷史問題。同時,要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這樣才能夠全面地分析問題。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就能夠體會到自己的提升和進步,這種成就感也能夠激勵學生更多的歷史學習投入。
三、改變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中歷史學科有其內在特點,特別是在教材調整之后,現行的高中教材基本上是以專題為主線給學生呈現知識,知識的跨度大、有深度且綜合性比較強,特別是中國古代史部分對于學生的難度很大,因為學生了解的相關知識比較少,所以學習起來障礙重重,這是真實的學情體現。
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是主導,既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這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出調整,適應新時代高中歷史教育的發(fā)展需求。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特別是2017版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不同層次要求,之后結合學生初中歷史積累的基礎上來分析如何應用教材,有必要的話可以在新內容學習前給學生提供導學案,把基礎知識梳理和重點知識探究等基本要求告知學生,使學生在上課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單一的知識講授,因為有些基礎內容學生初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最好是多設置探究性的問題,特別是史料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和史料分析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多媒體的靈活應用,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特別是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這是學情最真實的體現,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同時,要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也能夠得到提升。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思想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特別是體驗歷史學習的實用性和價值所在,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是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下來學習歷史、體驗歷史,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素質教育下的高中歷史學習,知識、能力、方法、認知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學生在學習了一段高中歷史后,根據高中試題的變化慢慢就知曉了學習歷史絕對不能夠簡單地死記硬背。在接觸了高考題后甚至發(fā)出來“凡是書上講的幾乎都不考,而考的都是教材中沒有的”的抱怨。這實際上表明了高中歷史更強調能力的考查,是需要在扎實掌握基礎上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據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特別是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下,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分析問題能力、史料解讀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有了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學法的指導,有必要的話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為學生獨立學習打下基礎。
五、完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歷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教學評價能夠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診斷,對課堂教學進行調節(jié),也能夠對學生學習有效激勵。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教學評價中,知識評價是核心,且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評價,這是不夠全面的,會影響教學評價發(fā)揮的應有作用。
新的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要求和新變化,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從教師教學方面來說,因為新的高中課程改革剛剛開始,教師們都是在摸索中前進,這需要發(fā)揮團隊的力量來共同努力,要強化教研組教研實效,對于教師教學要有研討,互相學習和交流;多相互聽課,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取長補短;發(fā)揮評課的作用,要結合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實情況來進行評課,更要重視學生的評價和反饋,這樣才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問題。從學生層面來說,要注意綜合性評價學生,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立足于學生長期發(fā)展需求,全方位評價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結合起來;方式可以是師生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也要做好常規(guī)的提問、檢測,切實發(fā)揮課堂評價的作用。
新時代、新要求,也是新挑戰(zhàn)。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特別是新高中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意味著歷史教師必須要結合時代要求不斷地提升學科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現實需求,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出發(fā),關注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重視過程中的培養(yǎng),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把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葉小兵.簡論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歷史教學特征[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12).
[2]王華.培養(yǎng)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7(45).
[3]劉主勝.淺論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3).
[4]向佐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歷史學科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分析[J].中學歷史教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