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敏
摘 要:通過對廣州市某小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行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城市外來務工低收入人群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親子相處時間少,孩子行為習慣欠佳,親子關系緊張。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措施,從外來務工人員自身、學校等方面入手,力圖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現(xiàn)狀。
關鍵詞:外來務工;家庭教育;現(xiàn)狀;指導策略
2018年年初統(tǒng)計,廣州市共有常住人口約144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97.87萬人,外來人口551.97萬人。調查顯示,全國城市外來務工常住人員中約三分之一以租房為主,居住條件較差,他們大多學歷低、收入微薄;他們從事的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由于生活壓力大,他們當中約94%為完整家庭,約6%家庭殘缺。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親子關系現(xiàn)狀
據(jù)調查,城市低收入外來務工家庭大部分缺乏科學教育觀,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孩子行為習慣欠佳,親子關系緊張。由于父母承受經(jīng)濟和工作雙重壓力,他們對孩子期待較高,但缺乏與孩子的溝通。據(jù)不完全調查,49.7%的學生反映家長不能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伴自己讀書,家長教育方式多呈“強制型”“暴力型”等極端。據(jù)調查,20%的外來務工家長有“經(jīng)常打罵、貶低、威脅孩子”的行為;40%以上的外來務工家長與隨遷子女的深度溝通不夠,反映出部分家長在尊重孩子人格,關注孩子情緒、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使孩子容易固執(zhí)、任性、易怒、敏感、自卑、內(nèi)向。
二、對外來務工家庭的跟蹤指導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外來務工人員在全國勞動者中占據(jù)相當大的比例,外來務工家庭子女的教育質量也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狀況將極大地影響我國青少年的發(fā)展水平。下面筆者將淺談對外來務工家庭教育的指導策略。
(一)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1.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學校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家訪、家長大課堂等方式與家長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首先做好學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根據(jù)學校、家長的實際情況以及家庭教育中凸顯的共性問題,開展適合本校家長的家庭教育系列講座。根據(jù)主題每個學期舉行2~4次專家講座,一年級是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在入學第一學期可以給家長做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專題講座。針對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工作忙碌的情況,學校還可以開展線上課堂教育,利用一些好的家庭教育資源每周進行線上推送,以爭星形式鼓勵家長積極觀看,并針對學習情況頒發(fā)星級家長結業(yè)證書,激發(fā)家長的積極性。
2.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培養(yǎng)親子感情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外來務工家庭大多存在溝通問題,學??赏ㄟ^組織多種親子活動架起親子溝通的橋梁。如定期組織各種茶話會、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親子運動會、家長進課堂活動、親子綜合實踐活動等,讓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學校教育同步,同時和孩子一起在活動中參與、努力、經(jīng)歷、成長,培養(yǎng)和諧的親子關系。
(二)開展家庭幫扶活動
1.加強外來務工人員與學校、家委會的互動,開展家庭教育幫扶活動
學校成立家委會,以家委會為平臺,開展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聯(lián)誼活動、家庭互助小組結對活動。學校組建年級或者班級“家庭教育聯(lián)盟”,通過微信、QQ等多種渠道交換家庭教育信息,共同研究對策,家庭組合共成長。
2.開展特殊家庭跟蹤服務活動
部分外來務工家長觀念落后,親子關系緊張,不熱心參與各項家庭教育學習活動。學??梢葬槍@部分家庭建立檔案,進行定期走訪跟蹤,準確把握特殊家庭的教育狀況,根據(jù)家庭教育問題制訂教師跟蹤教育計劃,并做好孩子的成長記錄,縱向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及時調整家庭教育跟蹤策略。通過這項家庭跟蹤活動,我校成功改善了不少親子關系緊張家庭的現(xiàn)狀,從而讓孩子健康發(fā)展。
三、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心理輔導工作
自卑、焦慮是外來務工子女典型的心理問題,個別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親子關系不和諧,還表現(xiàn)出沖動、敵對等心理現(xiàn)象。學校應利用好心理課程,開展幸福心理課堂,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我認同感。一些特殊學生反而更信賴老師,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學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個人檔案,組織心理教師、班主任教師團隊研究孩子的個人情況,量身定制個人心理跟蹤輔導方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打造家長高效陪伴課堂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每天只能抽出較少的時間陪伴孩子的現(xiàn)狀,學??梢蚤_展“高效陪伴”親子課程,打造“高效高能陪伴模式”,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家長有效分配時間,高效利用時間,創(chuàng)造最佳的陪伴,如節(jié)日親子活動、每天半小時高效陪伴活動等。
在實踐中證明,家校合作是提高外來務工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家長、學生“2+1”互動模式是促進城市外來務工家庭心理建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裴超偉.外來務工家庭子女教育社工介入個案研究[D].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7.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