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成為新的教學重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成為新的議題。在美國教育學家邁耶斯女士的研究項目啟發(fā)下,對鏡像教學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綜述,結合現有技術和案例,對口語教學新方法進行探究,并且對已有鏡像項目教學進行簡單闡述。通過以上內容,探究鏡像項目對于口語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口語教學;鏡像;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尚維芃,渤海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一、引言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英語教學的模式在不斷地探索,但是大多針對的是語言學習的語法、句式、單詞、聽力等方向,針對語言的應用和語音語調方面的教學探索還不是很多。通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可以看到五級的能力描述接近于《中國英語教學指南》“提高目標”中的口頭表達能力,即“能就日常話題用英語進行簡短但多話輪的交談;能對一般性事件和物體進行簡單地敘述或描述;經準備后能就所熟悉的話題做簡短發(fā)言;能就學習或與未來工作相關的主題進行簡單的討論”。自此,英語教學的關注點也開始向口語教學傾斜。而英語口語開始納入正式考試后,英語口語的關注度也得到了更加顯著地提高。
二、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科琳·M·邁耶斯一直擔任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CEI的教育項目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是語調教學并撰有一篇論文,論文中指出鏡像項目在改善以英語為二語的演講過程中的連貫性和可懂度的影響。鏡像學習實質是英語使用者在進行演講或者面對觀眾進行表達和交際的之前,學習者在觀看完一段演講相關視頻后,會下意識地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模仿視頻中演講者的語氣甚至是動作。然而,類似的教學實踐,在中國卻非常少。從中國知網收錄的論文期刊來看,截止到2019年5月,近五年的文章,以“鏡像學習”為關鍵詞檢索,只有8篇,與英語相關的只有兩篇。以“鏡像”為關鍵詞檢索,有12488篇相關,但是大多為醫(yī)學、工科、心理學等方面。以“英語 鏡像”為關鍵詞檢索,有33篇相關,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3-4篇是真正和鏡像學習相關。而教學重點不是針對語音教學,更多的是針對寫作方面的教學。
目前在國內,極少數的教學課堂會使用多媒體或者線上視頻的方式對口語進行測評和教學,卻并沒有完整的教學流程,只是針對學習者是否能夠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的實證研究,那么這種基于視頻的教學方式的具體情況,筆者將結合邁耶斯的教學案例進行綜述。
三、鏡像學習
鏡像一詞,來源于法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和結構主義學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拉康認為,自我的建構離不開自身也離不開自我的對應物,即來自鏡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過與這個影像的認同而實現。鏡像階段是一個自欺的瞬間,是一個由虛幻影像引起的迷戀過程,是想象性思維方式的起點。由此,鏡像神經系統對語言習得的啟示是:重視觀察和模擬,需要增加身體經驗和互動性,建構共情學習氛圍。其實,鏡像神經機制的運作,外表看不到,但在運作中實際作用。由此,根據Heyes2001年提出了著名的聯想學習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模仿幾乎全部取決于需要感知和運動神經元的結合。換句話說,就是模仿行為不是天生的行為,而是通過個體進行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獲得。以上,說明鏡像學習,在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用來幫助人類模仿和進行聯想學習。由此可見,鏡像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口語方面進行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其他學科進行更好的學習。
四、當前國內國外的英語口語教學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催生了許多在線教學平臺的產生,較為熟悉的大多是課程自學平臺, 比如,“暢言互動英語學習平臺”,該平臺是由科大訊飛開發(fā)的英語口語在線自主學習系統。Tan & Tan以元認知理論為指導,讓學生通過語音博客錄制口語課外訓練音頻的實驗與之相似。該系統可以進行口語測試,但是方式大多以朗讀為主,考查內容較為單一,互動性較差,更難得有表情或者肢體動作。微錄客“視頻筐”是一款“移動視頻+社交”應用軟件,支持視頻私密分享;而“視頻筐”是指教師創(chuàng)建的口語主題頻道。當學生在拍攝練習視頻后,通過微錄客設置播放權限,并將學習視頻投入相應的“視頻筐”使得師生間互評互聯。Shih, Hung & Liu也同樣是使用視頻為載體,從混合學習的角度對 “presentation”的教學方式進行了研究,與“視頻筐”類似,學生將作業(yè)視頻傳至博客,師生間進行互評,研究結果說明,這種方式提高了口頭表達的語言質量,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肢體、眼神、表情等潛在的能力。但是劣勢是缺乏實時對話機制。以上技術的發(fā)展,為口語教學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鏡像教學以及學生的鏡像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五、鏡像教學法
在國內,鏡像教學法大多出現在高職學校的課堂當中。比如,在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的視覺設計藝術基礎教學過程中使用鏡像式訓練模式,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特點,來改變被動的接受基礎知識的狀態(tài),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且在游戲中獲得認知和理解藝術的能力,并且提升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團隊協作。廣西電力職業(yè)學院教授嚴方(2012)著有《應用職業(yè)鏡像的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讓學生置身職業(yè)場景中,形成多元職業(yè)價值觀,不需要實地從事多種職業(yè),通過實踐場景,實現對職業(yè)的正確選擇。也是通過鏡像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進步和學習的實踐案例。而鏡像教學法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實踐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是由王娜教授撰寫的《通過“鏡像學習”提升自我效能——“體驗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旨在通過“寫作學習語料庫”進行“鏡像學習”,用來探索提高學生習作的自我效能感。但這一研究,旨在探索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沒有把研究重心放在鏡像教學和學習的方向上。但文中也提到,使用英語作文語料庫作為鏡像,吸引學生對寫作學習的興趣,展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讓學生進行語料庫中寫作范本的模仿,從而減少了英語學習中寫作的焦慮和壓力,提高學生的協作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學習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還有高校使用“鏡像”教學法進行藝術設計的探尋和摸索,但是在藝術設計中“鏡像”是狹義的,以為圖形的正反對稱,如同在鏡子中影映出與之對稱的另一圖像,因此,教師利用這種方式為學生布置任務使他們將“音樂圖形化”,訓練學生的形態(tài)想象表現力與畫面,也就是將大腦中根據情境想象到的圖形實體化。這和英語教學中的鏡像教學也是不謀而合,只不過邁耶斯鏡像項目是把大腦中想象中的鏡像過程,搬到攝像機中來,通過攝像機的回顧,讓學生尋找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的不足,所以,可以說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局限于英語教學中的,但卻又十分適用于英語教學。
六、在科琳· M·邁耶斯的實驗中的鏡像項目
目前,邁耶斯女士所做的鏡像項目是比較完整的鏡像教學和鏡像學習的研究范本。首先,這篇研究論文的中心定位在第二語言習得的口語方面。之所以選擇口語方面,是因為在鏡像項目中,口語方面的練習會展現出較為明顯的變化,成績的提高是比較顯著的。選定的實驗對象是國際助教,重點是訓練國際助教教授他人課程時的語言使用能力,也就是簡短的口頭獨白能力。這也就可以看出,這項研究著重于成年學習者的發(fā)展。對于口語的可理解性,也很好理解,就是從聽者可以理解多少表達者說出的話。而這項培訓并不是說讓這些國際助教擁有如母語人士般專業(yè)的地道的口音或者語調,而是應通過已經習得的第二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而比較重要的是在清楚表達自己的能力中,可以劃分為手勢,眼神接觸,頭部活動和身體運動等等。邁耶斯教授使用課前任務,滲透鏡像教學,并使用楊瀾女士的演講視頻作為范本,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尤其是在手勢,眼神接觸,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頭部運動,與臺下觀眾(臺下學生)的互動等等。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他選擇了一位在美國居住和學習超過兩年,且在中國學習英語超過15年的非英語母語的在美博士研究生來對該段楊瀾的演講進行模仿。首次測試時,學習者能夠較好地掌握演講的分段,但是整個演講沒有什么情緒起伏,缺乏對聽眾的吸引力。第二次測試,在經過了更多次的視頻觀看之后,可以將聲音的音高和強度控制好,并且吐字會更清晰,開始有小幅度的手勢和眼神的交流。第三次測試,經歷了多次的反復視頻觀摩。這時,實驗者仿佛是楊瀾的孿生姐妹一般,可以幾乎一致的斷句,使用手勢和眼神的交流,甚至可以完全模仿出楊瀾的演講風格,傳達的感情也更加的豐富飽滿。這也就達到了口語能力和輸出持續(xù)提高的目標。
在其他國家,早些年也有同樣的視頻教學項目,比如George在大學法語課上,通過對有關法國村莊內容的學習,錄制學生的角色扮演視頻。學生對此課堂任務的評價中表示,視頻的分析和回看使得他們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還有Tatsuya讓大學中級班學生用日語拍攝學校的宣傳片,這篇文章主要為了說明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一定是以任務為依托而進行的。
七、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不同語言課堂利用多媒體進行口語教學的多個案例,可以看出,許多案例僅僅是由音頻或僅僅是用于學生測評,而像邁耶斯鏡像項目般齊全且任務明確的教學設計,還較為少見,但是邁耶斯鏡像項目中目前的研究對象和項目使用目標人群,僅僅集中于未來的用英語進行其他課程教學的學生和從業(yè)者身上,那么這個項目到底值不值得在各個層次的英語學習階段中推廣,適不適合中國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且是否符合中國人口基數較大,每個班級的人數保有量較多的情況,能否使得鏡像教學在口語教學中得到很好的使用和發(fā)揮,還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賈國棟,王珠英,劉力,田麗麗,馮瑞敏,劉啟升.新《量表》下校本大學英語口語能力標準的制定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9 (06):78-85.
[2]HeyesCM.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mitation[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1,5:245-261.
[3]Tan Y H, Tan S C. A metacognitive approach to enhancing Chinese language speaking skills with audioblog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7):1075-1089.
[4]Shih R C. Blended learning using video-based blogs: Public speaking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0(6):883-897.
[5]張昊,姚志奇.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鏡像”教學法探尋——設計教學與奧爾夫教法的契合[J].職教論壇,2016(32):73-76.
[6]George V.Santoni. Using Videotape in the Advanced Conversation Clas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75(8):233-238.
[7]Tatsuya Fukushima. Promotional video produc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5(3):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