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器材在開展體育課內外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鄉(xiāng)村小學而言,不確定因素多,受限較大,體育運動場地狹小,體育器材滿足不了課堂教學。新課標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利用各類課程資源發(fā)揮教學優(yōu)勢,不要一味地循規(guī)蹈矩,應該靈活變通,為學校和教師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極大的空間。在這關鍵時刻,大力倡導體育教師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特點又形式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器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做到因地制宜,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取材于生活,自制適用的、實用的、多用的簡易器材,正確地引導學生積極配合與學習,讓其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得力的練習助手,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體育;自制器材;優(yōu)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144-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體育器材在開展體育課內外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利用各類課程資源發(fā)揮教學優(yōu)勢,不要一味地循規(guī)蹈矩,應該靈活變通,為學校和教師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極大的空間。“自制體育器材”,顧名思義,簡單來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新的體育器材。在制作體育器材過程中,需要師生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實用功能。教師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使其“變廢為寶”,根據(jù)教學內容自制出相應的體育器材,讓制作環(huán)節(jié)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體會“玩中學,學中樂”,將自制體育器材物盡所用,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
一、小學體育課堂“自制器材”的價值
(一)自制體育教具,彌補體育器材不足
體育器材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載體。隨著體育課程越來越重要,農村小學體育器材問題日漸突出,學校配備體育器材種類偏少,數(shù)量缺乏。無器材課堂減弱了學生學練的欲望,沖淡學生對體育練習的興趣。因此,體育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收集生活中可二次利用的雜物與學生共同制作簡易的體育器材,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提高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如師生合作用紙制作飛機、紙球;利用廢舊奶粉罐來制作成舉重器;利用校園廢棄橫幅做“綁帶”,組織“兩人三足”教學;利用麻繩、PVC管制作繩梯等等。自制體育器材不但彌補了學校體育器材的匱乏,豐富了學校體育器材的種類和數(shù)量,還給學生提供了挑戰(zh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環(huán)保意識及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提升教學趣味,保證小學生的鍛煉效果
簡易體育器材的應用,組織快捷、運動方便,可以有效地增加小學體育課的活動種類和數(shù)量。尤其是自制體器材的應用,還能提升體育課的趣味性,激發(fā)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保證小學生的鍛煉效果。
(三)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奇跡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會有學習欲望,雖然年紀小,但也不缺豐富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與學生交流合作制作中可以循序漸進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積極動手,制作出獨具風格的體育器材。在課中,教師出示廢棄奶粉罐、易拉罐、麻繩、PVC管、紙、橫幅等不同物品,學生分組領取物品,進行合理的裝飾,巧妙地設計出實用的輔助器材。制作過程中學生熱情高漲,團隊榮譽感高,制作的器材別具風格。在自制體育器材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品質,促進學生關系和諧發(fā)展,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有力保障。
(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制作體育器材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一個大型制造場所,需要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生生之間與師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研究、探討。教師傳授學生制作的方法,學生大膽地學習模仿,同時學生也可以“舉一反三”,對于設計制作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采用民主的方式,廣泛地征求學生提出的各種想法和建議,如分組探討、派代表發(fā)言,最后師生共同評價,教師總結。對于好的方案,教師在班級進行資源共享,及時表揚獎勵。當然對于提出不合理意見的學生,教師首先要鼓勵他們的鉆研精神以及參與精神,同時要及時糾正、指出制作器材不合理的地方,如何進行改良,讓自制器材更加符合課堂教學。自制器材是體育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主動、樂于參與其中,主動去了解所需要參與項目特點等,在潛移默化中會讓他們加深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學習。體育教師做到對制作環(huán)節(jié)的“精講”,學生則做到在自制環(huán)節(jié)“多制作”。在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互相變換角色,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完成教學的課前準備,這一過程交融著師生的互動、合作、創(chuàng)新與進步,無疑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同時提升他們的素質。
二、“自制小器材”應遵循的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體育課教學的宗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制作簡易器材過程中,教師首要考慮的是自制器材是否安全。如學生自己制作的小沙包,它對重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過重,在練習中就容易對其他學生造成傷害。教師應該通過不斷地測試練習,讓自制體育器材安全可靠地進入課堂,那么自制體育器材的功能才能在體育教學過程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正確使用器材的方法,在保證自我安全的同時,也保證其他學生的人身安全。
(二)教育性原則
教師在自制體育器材時應當遵循教育性原則,即通過自制教具體現(xiàn)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讓課堂教學具有教學意義。通過自制體育器材,不但要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還要實現(xiàn)已定的教學目標,使之最大化服務于課堂教學。
(三)科學性原則
簡易體育器材的應用雖然是靈活的,但也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自制體育教具。自制體育器材應該符合時代需求,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技能水平出發(fā),制作真實有效的體育器材。同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場地等實際狀況,自制的體育器材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具有趣味、童趣,切實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中遇到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實用性原則
制作體育器材不是為單一的運動而制作的,教師應當堅持一物多用、經(jīng)久耐用,設計多樣的體育教學活動。廢棄的礦泉水瓶裝些沙子,可用作“運送炸彈”游戲中的“炸彈”,也可用為障礙跑的障礙物,還可以作為起點終點標志桶。對于自制器材的實用性,教師應結合教材教學,結合學生特點,仔細揣摩,精益求精,制作更多更好的體育器材。
(五)經(jīng)濟環(huán)保性原則
自制的體育器材應盡量體現(xiàn)“經(jīng)濟、環(huán)?!保〔挠谌粘I?。自制的體育器材基本上都是利用廢舊物品來制成的,相當于變廢為寶,提倡“創(chuàng)意無限,綠色環(huán)?!?,這也是對環(huán)保事業(yè)的一種支持。同時有新的生產就會有新的垃圾產生。制作完成后,師生合理處理垃圾,杜絕不造成二次污染,教師間接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綜上所述,師生共同制作多樣化的體育器材,課程要緊跟學生的經(jīng)驗和實際體驗,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立足于健康,著眼于全面,致力于鍛煉,融匯于快樂,引領開展多元化體育教學,利用好身邊現(xiàn)有資源,彌補體育器材不足或現(xiàn)有器材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教師努力開發(fā)的課程,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鍛煉。
參考文獻:
[1]曾海.小學自制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17(2):54.
[2]蘇晶.淺談自制體育器材對小學體育教學產生的影響[J].新課程:小學,2014(8):221.
[3]宋克林,周秀方.自制體育教具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1):112-113
[4]洪偉,黃海濱.自制體育器材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03):107-109.
[5]鄧育飛.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體育器材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0(5):75.
[6]張虎,蘇蕊,崔麗.體育課程資源的內涵及其開發(fā)利用問題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113~115.
[7]季瀏,汪曉贊.小學體育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