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 沈楊 顧盼盼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志愿服務是最具時代特色的大學生黨員提升自我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以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為載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建工作,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的新思路和新方向。通過志愿服務這一有力抓手,使黨建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及大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實踐依據(jù)。
關鍵詞:新時代;志愿服務;高校;黨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高校黨建工作堅持把正確政治方向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堅持把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作為重點,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引領和保障高校健康科學發(fā)展。學生黨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骨干,是學生群體中思想覺悟和政治水平較高的先進分子,是高素質(zhì)、高文化、最年輕、最活躍的黨的新生力量,是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共產(chǎn)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力軍。因此,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既是踐行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也是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志愿服務作為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發(fā)展的一條關鍵道路,是高校學生黨員服務社會群眾,播灑愛心遞友愛、完善充實自我的過程。以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為載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建工作,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大學生社會公益服務意識日漸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志愿公益服務中,從校園走向社區(qū)、社會,成為我國志愿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并被社會大眾廣泛認可和接受,與此同時,大學生志愿公益服務在發(fā)展機制、成長方向等方面也面臨著現(xiàn)實的困惑。國內(nèi)學者關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以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體來探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的研究、從某一角度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探索大學生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等方面,而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志愿服務與黨組織建設相結合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機制探索的相關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文章著眼于志愿服務與黨組織建設的和諧統(tǒng)一,探索志愿服務視角下大學生黨組織建設的長效機制,同時通過志愿服務這一有力抓手,使黨建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及大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實踐依據(jù)。
一、以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載體的意義
(一)志愿服務與黨的根本宗旨契合
志愿服務是指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自愿付出個人的時間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務工作。志愿服務的精神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以志愿服務精神為精髓的志愿服務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著天然的契合,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所以志愿服務本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體現(xiàn),也是大學生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方向,是大學生黨員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方法。深入到群眾中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密切黨與群眾的關系,加深學生黨員與廣大社會群眾的感情,同時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也提升了大學生黨員自身的思想政治境界。
(二)志愿服務是大學生黨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作為黨員中的新生力量,相對的社會經(jīng)驗較少,在他們踏入社會之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重要途徑就是開展志愿服務。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知識,具備在社會群體中開展志愿服務的能力和基礎。同時志愿服務過程中要求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黨組織的建設其中之一就是強化黨員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意識,志愿服務可以提高大學生黨組織的組織紀律性。同時把志愿服務融入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能夠促進高校學生黨員形成正確的服務觀念,引導他們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加強責任感和大局意識,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
(三)志愿服務充分激發(fā)大學生黨員的潛在力量和青春活力
從實踐育人角度出發(fā),通過志愿服務這一載體,開辟了一條志愿服務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的道路,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有效避免了學生黨組織活動形式化,使學生黨員將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轉(zhuǎn)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真正地引燃學生黨員對志愿活動的激情,從根本上引發(fā)其潛在的力量和活力。
(四)志愿服務有助于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養(yǎng)
高校學生黨員在服務群眾、傳遞文明友愛的志愿服務中可以激發(fā)其自豪感和榮譽感,必然會有意識的用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積極調(diào)動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深切感受到自己的黨員身份和人生價值,去除功利、浮躁、傲慢、懶散的心態(tài)和作風,不斷發(fā)現(xiàn)并彌補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不足,使高校學生黨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
二、志愿服務視角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xiàn)狀
(一)對志愿服務的思想認識不到位,與黨組織建設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
開展志愿服務,可能會想到是的義務勞動或者去社區(qū)、敬老院或者幼兒園獻愛心等等活動,而忽視了志愿服務的廣泛性、多重性和公益性屬性。志愿服務是一項必須具備專業(yè)知識和進行專門培訓的社會活動,參與志愿服務的大學生對其思想認識不到位,導致志愿服務準備不足,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服務精神。同時社會團體和服務對象的思想認識不足會導致其積極性不高,對志愿服務理解不到位,缺乏對志愿者的熱情。另外,黨組織與志愿服務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不能有效地融合。志愿者和服務對象兩方面都存在認識不到位的情況,直接導致對志愿服務的投入熱情、程度不足,制約了志愿服務的開展效果。
(二)黨組織活動較為單一,志愿服務缺少理論培訓環(huán)節(jié)
目前高校學生黨組織的活動大多側(cè)重于對學生黨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如上黨課、座談會、觀看電教片等等,活動形式較為陳舊單一,內(nèi)容乏味枯燥,缺乏多樣性,不能和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產(chǎn)生共鳴,和大學生黨員的學習、工作、生活無法有效關聯(lián)。在黨員中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主要是義務勞動、參與社區(qū)活動以及義務服務弱勢群體等。但志愿服務是一項對志愿者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很高的工作,志愿服務中需要志愿者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質(zhì)、健全的精神人格以及高昂的服務精神。正常情況下,志愿者需要經(jīng)過一定學時的培訓方可開展志愿服務工作,而當下大學生更多的是直接進行實踐上崗,缺乏關于志愿服務理論培訓這一環(huán)節(jié)。
(三)志愿服務中黨員的引領作用不強,學生黨員模范作用發(fā)揮不夠
目前大學以教學班和群團組織為主進行志愿服務活動,而大學生黨員的數(shù)量較少,具體到班級和群團組織后黨員數(shù)量更少,經(jīng)常性的分散影響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不能發(fā)揮黨員在學生組織中的引領作用。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中的優(yōu)秀分子,應該在各方面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當前高校發(fā)展黨員工作存在“重入黨前的發(fā)展,輕入黨后的再教育”的現(xiàn)象,在“入口”上把關較嚴,但對加入黨組織后的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不足,導致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黨員意識不強,不能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和條件嚴格要求自己,在群團組織中發(fā)揮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夠,學生黨組織的整體戰(zhàn)斗力和影響力較弱,如活躍在校園里的各種群團組織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各種學生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有限。
三、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加強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
(一)建立健全高校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制度
一是完善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組織與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組織網(wǎng)絡,形成以黨委組織部牽頭,學生工作部、團委、院系黨組織、志愿者協(xié)會等共同參與的格局。建立和完善大學生黨員志愿者日常管理制度與志愿服務運行機制,制定相關管理章程,對志愿者的權利、義務、任務、組織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通過制度建設形成對大學生黨員志愿者的全過程管理,既可以保證志愿者的合法權利,也可以為其提供良好的約束和保障。
二是建立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考核評價制度。志愿服務效果的體現(xiàn)必須要有一套評價方法和體系來完成。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考核評價制度,能夠激發(fā)志愿服務隊以及黨員之間的競爭意識,形成良好的互相促進互相進步的氛圍。通過設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建立服務成效、服務對象評價、校內(nèi)校外結合度等多維度的評價體系,積極推動開展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考核工作。
三是建立志愿服務與黨的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培訓制度。以志愿服務精神為精髓的志愿服務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因此志愿服務本身的要求和黨的理論學習要求從根本上講也是有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的。定期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并且輔以志愿服務的要義講解,既可以加強學生黨員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也培養(yǎng)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與結合。
(二)優(yōu)化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體系,搭建志愿服務平臺
建立并優(yōu)化大學生黨員的志愿服務體系,提升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效性, 增強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能力。如按照大學生黨員的專業(yè)、年級以及校內(nèi)外項目等維度,合理建立不同維度的志愿服務體系,有組織有管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保證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項目的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和專業(yè)性,提升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整體質(zhì)量。充分利用大學生黨員在專業(yè)技能方面的特點優(yōu)勢,結合社會上的公益類志愿服務機構,深度挖掘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搭建服務平臺、活動平臺、信息平臺、交流平臺和籌資平臺,保障大學生黨員的志愿服務項目能夠落地落實。
四、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志愿服務是最具時代特色的大學生黨員提升自我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通過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豐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形式與內(nèi)容,踐行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同時引導大學生黨員將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作為畢生的信念追求,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完善,最終實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高亮.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51-52.
[2] 郭志宏等.志愿服務在大學生黨組織建設中的作用探討[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58-61.
[3] 馬潔,郭玲玲.青年志愿者服務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關系探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2):53-55.
作者簡介:劉政,男,安徽安慶人,合肥學院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