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進入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融入集體,感受群居生活。如何去適應集體,并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需要教師帶領幼兒踏出人生這第一步。大多數(shù)幼兒都有主動結交朋友的意愿和熱情,但也不乏有些幼兒本身性格內(nèi)向,不善表達。也有幼兒主動發(fā)起交往后,卻一次次地被拒絕,導致幼兒變得內(nèi)向孤僻,甚至產(chǎn)生“社交恐懼癥”。
幼兒遇到交友挫折應該怎么辦?幼兒時期是性格塑造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的最好階段。只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就能讓幼兒從挫折中站起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具體來說,秘訣就是四個關鍵詞——模仿、討論、模擬、陪伴。
緊扣幼兒愛模仿的學習方式,善用多媒體啟發(fā)。3-6歲幼兒喜歡從模仿中積累成長的經(jīng)驗和方法。網(wǎng)絡上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可以運用到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動畫片是動態(tài)的,人物的設定和說話的語氣都比較符合幼兒的心理。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動畫來代替枯燥的說教,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角色,了解如何結交朋友、被拒絕時應該怎么辦等。
激發(fā)幼兒的共情能力,多用討論感悟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模仿。他們在思考的同時也開始有了共情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交友問題拋給中、大班的小朋友,“當你遇到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會怎么做呢?”在交流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和判斷“哪種小朋友的表現(xiàn)是你認同并喜歡的?原因是什么”。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通過討論的方式可以讓小朋友有一種初步的概念,知道在結交朋友時應該怎么做。
創(chuàng)設情景法,幫助幼兒鞏固交友方法。除了模仿和討論以外,我們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交友的機會。日?;顒又?,當我和孩子討論完后,孩子們很喜歡玩“演一演”的游戲。有時兩位教師先來表演交友小故事。例如兩位教師來扮演小朋友,見面時兩位教師主動相互打招呼說早上好,一起分享玩具。這樣的表演旨在讓孩子接受正面示范,并能學說禮貌用語、分享方法。有時,教師會和孩子演“對手戲”,比如玩的時候因為一件小事突然吵了起來,僵持了一會兒后,教師主動向孩子道歉,然后又重歸于好。在實際情景的對話和模擬中,孩子們不斷習得和鞏固交友方法,逐漸提高交友能力。
家園合力,多給孩子優(yōu)質(zhì)有效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隨著家長群體的年輕化,家長的陪伴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甚至出現(xiàn)了孩子看平板、家長玩手機的情況。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tài),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找出解決方法。
我曾經(jīng)遇到過小朋友之間出現(xiàn)分歧吵架最后動手,家長知道后反應較為過激,直接不許兩人交往的情況。其實對孩子而言,和朋友吵架是家常便飯,常常沒過一會兒,兩個人又和好了。但是當家長反應過激時,就會給孩子形成錯誤示范,會讓孩子與他人的交往產(chǎn)生障礙。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孩子的難過委屈,然后和孩子交流;幫助孩子分析清楚為什么會吵架;“你覺得自己有哪里沒處理好嗎?你有什么想和你的好朋友說的嗎?”通過角色互換和循循善誘讓孩子明白如何交友。
交朋友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并不是憑著滿腔的熱情就能夠做到如魚得水的。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意識和交往技巧;其次,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不要給孩子太多限制;最后,教師和家長應同心協(xié)力,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輕松解決交友受挫的問題,讓孩子被肯定、被接納、被喜愛。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qū)江橋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