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各小學課堂的有效落實,各學科教師對小學生的教育要求也發(fā)生一定變化。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下,美術教師授課方向發(fā)生明顯改變,且開始展開基于生活角度的美術授課活動。小學生基于自身實際生活角度,積極尋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嘗試將生活中的美好畫面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能夠使小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能力得以充分鍛煉。小學生美術學科的審美水平也因此顯著提升。本文以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為中心展開探討,分別對生活元素在該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意義、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細致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化;新課程標準;教學策略
引言:
近年來,各小學美術教師在授課期間,愈加重視班級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訓練與指導。為保證上述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質量,使小學生審美水平能夠有所提升,各校教師不斷研發(fā)更為高效的美術授課方法。經研究發(fā)現(xiàn),美術教師立足于小學生現(xiàn)實生活展開授課,其授課效果往往更為理想。隨著生活元素在美術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加入,原本枯燥的美術原理愈加具體、形象。小學生直觀接觸這些美術知識,能夠幫助其理解繪畫技巧。小學生美術學習效率在這一期間顯著提升。
一、教學意義分析
(一)美術作品源于實際生活,且能夠將實際生活全面展現(xiàn)
經調查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多數來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人們將生活中的景色和自身想象內容有效結合并呈現(xiàn)在畫紙上,即能構成一幅優(yōu)質的美術作品。不同的場景能夠為創(chuàng)作者帶來不同的靈感,且能夠使其美術作品中的實質內容逐漸增多。這種具有一定實質內容的美術作品更容易引起觀賞者的共鳴。由此可見,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期間以自身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將實際生活中的景色全面展現(xiàn),繪畫效果往往更加理想。對此,相關教師應該帶領小學生觀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使小學生在親身感受中逐漸積累繪畫素材、靈感。
(二)美術作品源于實際生活,且能夠借此充實自身畫面內容
從上文分析可知,美術作品的產生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缺少實際生活元素的美術作品,作品質量多數較不理想。為實現(xiàn)更為理想的美術教育效果,使小學生審美水平、繪畫水平能夠真正有所提升,相關教師對此展開深入研究。經研究發(fā)現(xiàn),美術作品盡管來自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卻也高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在授課期間,帶領小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優(yōu)質繪畫素材,并引導小學生將其直觀地展現(xiàn)在畫紙上,符合當前生活化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目標。在此期間,相關教師還應該著重激發(fā)小學生的內在情感。同時,引導小學生借助生活場景去豐富自身的畫面內容。目前該美術教育環(huán)節(jié)工作已稍見成效,美術授課質量顯著提升。
二、教學策略分析
(一)美術教師積極展開趨于生活化的授課活動
受自身感知能力等現(xiàn)實因素影響,不同小學生在生活中對美的感知也存在差異。為保證小學美術學科的授課質量,使小學生能夠在繪畫、作品欣賞中有所收獲,相關教師應該積極展開趨于生活化的美術授課活動。這種以小學生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展開的授課活動,更有助于相關學生理解課程知識,進而使其授課質量有所提升。為保證該美術教育環(huán)節(jié)工作的開展質量,授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開生活情境化的美術授課活動。
比如,教師在講解《有趣的半圓形》這一課程時,可以使用多媒體向班級學生展示一些由半圓形構成的美術作品。同時,有效引導小學生進行深入探索,使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尋找并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由半圓形組成的美術作品。該美術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使原本較為枯燥的美術授課內容與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效結合。美術課堂整體氛圍愈加活躍。小學生在這一環(huán)境下參與美術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由半圓形構成的優(yōu)秀作品,還能使小學生想象力、觀察力得以有效鍛煉。筆者認為,相關教師積極展開趨于生活化的美術授課活動已然成為當代各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發(fā)展的大趨勢。
(二)美術教師著重訓練小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美術學科涉及知識范圍較廣。繪畫技巧、繪畫原理等內容均在美術教育范圍之內。但是部分小學生很難正確理解并掌握上述知識,其美術學科的學習質量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針對這一美術授課現(xiàn)狀,相關教師應該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閱歷,著重訓練小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合理優(yōu)化自身美術授課手段,為小學生提供一個更為生動、優(yōu)質的美術授課服務。
比如,教師在講解中國畫的畫法時,應該適當加入傳統(tǒng)文化部分的授課內容,以幫助小學生理解相關課程。授課期間,美術教師應該帶領小學生去了解繪畫用具。同時,借助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帶領小學生賞析、認知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以及實質內容。在此期間,小學生不僅能夠見識到中國畫繪畫的方法,還能夠深入認識到生活與美術作品之間的密切關系。隨著上述實踐、賞析等教育工作的順利完成,小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熱情顯著提升。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方面能力也將有顯著提升。
(三)美術教師加大作品實質內容部分的指導力度
一幅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多數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為幫助小學生盡快掌握其中的實質內容,使其繪畫水平能夠有所提升,相關教師應該加大作品實質內容部分的指導力度。該美術教育環(huán)節(jié)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鑒賞類課程方面。美術教師在授課期間,應該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各類型的美術作品,并引導小學生賞析這些作品。小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對作品認知得愈加透徹,其審美水平也將在這一期間有所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美術教師將生活元素與自身授課內容有效結合,能夠使其授課質量大幅度提升。小學生在這一環(huán)境下參與美術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更為輕松地理解美術理論知識,還能夠在生活中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對此,各小學教師應該對生活元素在美術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方法進行細致研究,并積極展開能夠滿足當代小學生實際美術學習需求的授課活動。隨著上述美術教育工作的有序展開,小學美術學習環(huán)境愈加理想。小學生美術學習效率在這一期間顯著提升,其審美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能力也均有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岑慧虹.淺談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171.
[2]蘇嵐.小學美術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評論,2006(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