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
【摘要】以“東江文化”為基礎,以“研學旅行”為途徑,構建研學旅行的課程體系、校本教材、實施策略及評價體系,以提高小學德育實效的研究。堅持“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公益性原則”四大原則,從惠州本土文化出發(fā),結合小學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點,設置不同的研學旅行活動,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東江文化;研學旅行;課程;小學
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依托惠州自然和歷史人文、遺產(chǎn)資源、紅色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等,讓廣大學生在研學旅行中實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tǒng)美德,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這是加強中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
一、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框架
以“東江文化”為基礎,以“研學旅行”為途徑,構建研學旅行的課程體系、校本教材、實施策略及評價體系,以提高小學德育實效的研究。
堅持“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公益性原則”四大原則,根據(jù)“東江文化”的特色,從惠州本土文化出發(fā),結合小學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點,設置不同的研學旅行活動,合理安排課時,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身體驗并感悟自然和人文的文化魅力,通過研、學、旅行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自理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二、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內(nèi)容
1.惠州歷史人文課程
(1)惠州博物館:了解惠州地理位置、歷史概況、名人事跡等。
(2)蘇東坡寓惠文化:參觀合江樓、東坡故居、東坡祠。
(3)明清惠州:參觀文筆塔、賓興館、豐湖書院、惠州學院。
2.惠州紅色文化課程
(1)東征文化:參觀中山公園、飛鵝嶺公園、朝京門、黃埔軍官學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陳炯明史料館。
(2)東縱文化:參觀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惠陽周田村、東湖旅店。
(3)革命老區(qū)文化:參觀高潭革命老區(qū)、葉挺故居、鄧演達故居、廖仲愷紀念碑。
3.惠州民俗文化課程
(1)東樵文化:參觀葛洪博物館、羅浮山?jīng)_虛古觀。
(2)惠州古村落:參觀范和古村、皇思揚古圍村、旭日古村落、墨園古村,觀看客家圍屋。
(3)十字街頭民俗風:參觀金帶街、橋東街道、小金口,了解惠州民俗活動,學習惠州話、學唱惠州童謠、品嘗惠州特色小吃。
(4)社會實踐:通過紅花湖環(huán)湖18公里、惠州市慈航親子義賣活動、春耕秋收農(nóng)耕活動、海邊露營、野炊。
三、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方法
1.行動研究法
制定個性研究方案,形成有價值的文字。在組織重走紅軍長征路研學活動之前,學校會分年級組要求學生查找紅軍長征相關資料、人物故事、經(jīng)歷路程等,組織學生制定個性研究方案。
2.資料收集法
深入了解研學旅行地點歷史人文,對景點現(xiàn)狀進行調查。如在惠州民俗眼底收活動之前,學校會先安排老師代表進行一次踩點學習、收集一份惠州民俗資料、邀請惠州志愿者開一次講座、班主任上一節(jié)班會課,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研學旅行,能更全面地了解惠州人文、風俗。
3.學生帶動法
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在登高榜山活動前,考慮到學生承受力等因素,學校先在三至六年級各選6名同學,由德育處先帶學生活動一次,由各班主任將先行小組活動的圖片和活動經(jīng)驗在班級分享,免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4.教育實驗法
立足于研學旅行的地點,設立不同的研學目標。如在組織城市2元行活動時,考慮中低段學生年齡小,可能沒辦法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完成活動任務,特在設立目標時降低了難度。
5.文獻法
廣泛收集整理文獻資料,如景點書籍,名人故事,為學生閱讀提供具有時代性,創(chuàng)造性的正面教材。
6.教育調查法
深入學生個體,就學生年齡特點進行調查,選取適合的研學旅行地點進行縝密分析,確定研學旅行研究事宜。
四、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模式
研學旅行課程是側重實踐的課程,課程的設計與準備要更全面,過程更清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1.游覽式”研學旅行課
目標:開闊視野,積累知識
操作思路:將“游”“學”安排在“研”之前,通過“游”“學”積累知識,通過“研”進一步拓展外延。如游“世界之窗”。
2.體驗式 研學旅行課
目標:感受過程,成長心智
操作思路:有目的的邊“游”邊“學”,“游”中”學”,“學”中悟,如“尋找最美味的惠州小吃”的活動。
3.探究式研學旅行課
目標: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踐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與方法
操作思路:設定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團隊為單位,以研開端,以游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碰撞,團隊合作,有效溝通。
五、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評價
1.學生素養(yǎng)評價方案
方案包含指標體系和操作辦法。指標體系從學生完成研學旅游項目的數(shù)量,質量,能力幾個方面制定相應標準。主要的操作辦法:目標定向、分類指導、學生參與、書面呈現(xiàn)、等級激勵等。
2.教師指導評價方案
明確研學旅游課程指導的四個要點:安全性;有序性;學生參與度;學生認知結構、情意發(fā)展的生成度。進行重建性評課,注重對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成過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回顧、反思,進行指導過程的重建與優(yōu)化。
3.家長參與評價方案
向家長宣傳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構建家校一體評價體系,使研學旅行活動能在家庭、社會得到延伸,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達到立德樹人目標。
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秉承“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寓教于游,寓學于游,幫助小學生了解國情、了解惠州人文,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深度融合,提高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有家國情懷的綜合性人才。
[本文系惠州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基于‘東江文化的小學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與研究”(編號:2019hzkt02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公安部,國家旅游局等.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6-11-30].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2]廣東省教育廳等12廳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2018-11-01].http://jy.sg.gov.cn/dtwy/wjtz/content/post_1654231.html.
[3]武旭峰.人文惠州[M].廣東旅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