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洪
摘 ?要: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語文是較為陌生的,是需要融入到自己的腦海和生活中的。而如何幫助學生適應語文課堂,使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語文,就成了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挖掘學生的興趣,能夠借助興趣來吸引學生,進而促使學生了解語文,在了解中熟悉語文的特點,找到語文學習的方向。在實踐中,教師利用生活、問題和實踐,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產生了挑戰(zhàn)語文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興趣;挖掘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如何學習語文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刺激學生參與的動力,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讓學生有一個更加廣闊的未來,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一、投入生活的禮包——挖掘學生參與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興趣,可以投入生活的禮包,挖掘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投入生活的禮包,有助于挖掘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參與中找到生活的真面目,了解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學會全面地看待問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阻撓。學生在生活禮包的吸引下,走進現(xiàn)實生活,學會了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語文,改變了自己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探索了生活與語文的奧秘,能夠站在生活的基石上把握語文,提高了自己的警惕性。
在學習《端午粽》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認識到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祝意義,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了粽子的模型,讓學生回想自己吃粽子的經歷,說一說端午節(jié)都有哪些慶祝方式。學生聯(lián)想現(xiàn)實生活,分享了自己的慶祝端午節(jié)的活動。學生在表達中對端午節(jié)產生了興趣,想要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筆者便為學生講述了屈原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端午節(jié)的慶祝意義,知道不同的慶祝活動存在的目的。學生在聆聽中熟悉了屈原,理解了端午節(jié)的含義,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與教師一起了解更多端午節(jié)的內容。
二、投入問題的禮包——挖掘學生思考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興趣,可以投入問題的禮包,挖掘學生思考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投入問題的禮包,有助于挖掘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并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想當然的,而是要動腦思考,獲得自己的見解,在探索中成長的。學生在問題禮包的吸引下,了解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進一步反思,鍛煉自身的思考能力,學會在思考中強化自己的思維,做好應戰(zhàn)的準備,積極解決語文中遇到的障礙。
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課文闡釋的道理,在教學中提問學生:文中的挖井人是誰?為什么要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從中明白了怎樣的道理?學生圍繞問題,對課文進行了閱讀,知道了課文講述了毛主席在親自參加挖井勞動的基礎上,讓老百姓吃上了水,受到了老百姓愛戴的故事。學生認為在享受好處的時候,不能忘記提供好處的人,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人和事。學生在思考中找出了問題的答案,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三、投入實踐的禮包——挖掘學生體驗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興趣,可以投入實踐的禮包,挖掘學生體驗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投入實踐的禮包,能夠挖掘學生體驗的興趣,使學生不再懼怕實踐,而是能夠參與實踐,引領實踐,給課堂帶來新的活力,讓語文擁有更多的發(fā)展儲備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實踐禮包的吸引下,跟隨教師一起,對如何使用語文知識進行了摸索,了解了語文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明白了自己在課堂中的作用,有了主人翁的意識,開始了新的探索。
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不同小動物的特點,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實踐,結合課文內容,將不同小動物留在雪地上的印記畫下來,使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語文實踐的樂趣,熟悉小動物的特征。學生閱讀課文后,了解了小馬、小雞等動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借用手中的筆,將其展示了出來,熟悉了不同動物的印記特點。學生還了解到青蛙在冬天有冬眠的習慣,增加了自己的常識積累,體會到了實踐的作用。
總之,本文通過投入生活的禮包、投入問題的禮包、投入實踐的禮包,挖掘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挖掘了學生思考的興趣,挖掘了學生體驗的興趣。學生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對語文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知道了語文對自己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不能忽視語文的作用,更不能認為語文是無用的,耽誤自己的后續(xù)學習。學生能夠正視語文問題,積極融入語文課堂中,挖掘自己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將目光放在了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上,了解了學生的特點,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來為學生提供幫助,使學生減少了時間上的浪費,改變了學生對待語文的態(tài)度,帶來了學習的希望。此外,教師也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不再輕視學生,而是有意識地加入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參與中成長,與教師一起構建語文的宮殿。
參考文獻:
[1]高惠彥.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31(12):62-65.
[2]黃劍麗.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5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