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俊霞
(四川省南充市和平路小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的調動和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度,同時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素質,幫助他們塑造三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意識逐漸完善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呢?
教師是學生們在學校里最親近的人,最相信的人,教師一定要關心愛護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加強互動,適當?shù)慕o予學生一些鼓勵和期許等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好的培養(yǎng)師生情。因為師生情也是情感意識的一種,通過培養(yǎng)師生之情,可以更好的加強情感意識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形象,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感染學生,一直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教學心態(tài),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豐富的教學情感作為教學的基礎,讓學生更加認可、喜愛、信任教師,從而提高其情感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誦是一種很常見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朗誦這一手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朗誦可以讓學生通過這一種表演形式,同時發(fā)揮語言和文字的魅力和作用,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誦學習和訓練中,高度的感受教學內容中想傳達的思想和情感。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詩歌朗誦會,或者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開展朗誦分享小課堂等等,當然類似于朗誦的教學活動也是可以開展的,比如舉辦學習宣講會、小講座之類的。以此來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強化情感意識的教育,從而更好地促進其情感意識的發(fā)展。
語文教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識的主陣地,而且教學內容應該是要緊緊圍繞教材展開的,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的挖掘教材中所具有的能夠助力情感意識培養(yǎng)的內容。比如說各種情感表達比較豐富的詩歌,富有感染力的小說,比較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等等,這些教學內容都是非常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使他們在情感上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情感。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愛國主義詩歌,或者愛國主義文章等等,結合一定的教育視頻,配合音樂等,深挖這些詩歌與文章背后那些愛國英雄的故事,利用這些非常正面的教學材料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愛國英雄們?yōu)樽鎳龀龅臒o私奉獻,學習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增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組織了一個專題學習活動,立足教材內容,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很多愛國英雄的資料,例如開國十大元帥的經(jīng)歷故事以及許多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等,給學生進行專題講解。并且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總結和分享,提交心得體會等,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深化他們的愛國情懷。
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對學生的情感意識培養(yǎng),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并且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有效的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以此來促進教學。比如說利用情景再現(xiàn),烘托渲染,朗讀引發(fā),多媒體展示等等教學方式來引導語文教學,做到因情導情,以情導情,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情感。同時教師講學的語調要富于感情,講究抑揚頓挫的語調,做到聲情并茂的講課,教學的肢體語言要到位,努力渲染課堂教學氛圍,綜合發(fā)揮兩種表達語言的作用,觸動學生的情感神經(jīng),以此為途徑,加強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
比較適合情感意識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講課比賽,給學生布置一個情感意識主題,讓他們自己搜集資料,制作講課課件,進行PPT展示。給學生劃定一定的小組,讓小組成員加強一起合作完成任務,同時給予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各學生小組之間進行積極的學習競爭。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比較多變,更符合小學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而更好地進行情感意識培養(yǎng)。
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同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各種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教材中的各種教學內容,專業(yè)理論知識等等,深化教師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情感。這樣教師才能夠在語文教學中更加的投入,情感表現(xiàn)也會更豐富,教學也會更富有感染力。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可以策劃一些情感意識主題活動,例如在國慶節(jié)前后策劃一個愛國主義為主題的主題活動周,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關于愛國主義的知識競賽、辦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進行理論學習和展示,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對情感意識的認知。
語文學習具有一定的互動性,人文性,通過情感教育,加強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達,讓學生的社交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等得到提升。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道德教育,向學生傳遞一種陽光向上的情感,以此來引導學生的情感意識向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多開展一些人文課程,加強道德理論知識的宣講,提高學生的情感意識。
實踐是檢驗理論學習成果的最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識的時候,可以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在倡導學生學習雷鋒精神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參加志愿奉獻活動的任務,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無償?shù)闹驹阜罩校ド罨瘜卒h精神的情感意識。也可以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組織學生去參觀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地方,通過實際的參觀和接觸去加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
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對教學活動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的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進行情感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氛圍。可以和語文教學組的教師們一起組織一些宣講活動,向學生和學生家長闡述培養(yǎng)情感意識的重要,也可以在家長會或者家長群中向家長進行知識宣傳,提高學生家庭對此的重視。從而達到學校培養(yǎng)和家庭培養(yǎng)一起進行,做到雙管齊下,達到更好的培養(yǎng)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培養(yǎng)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目前許多的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對此引起重視。我們應當努力推動這方面教學活動的開展,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措施,從多個方面,多個途徑,加強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情感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心血,做非常多細致的工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更加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加積極主動的承擔起教學任務,為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識做出更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