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潔 陳玉群
摘 要?? ?運用可視化工具組織和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能夠搭建文本和讀者之間的橋梁,有效降低外在認知負荷。根據(jù)文本各要素間的關系搭建適切的思維可視化支架,提出:關聯(lián)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蝶形圖;總分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網(wǎng)狀圖;對比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魚骨圖;平行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橋狀圖;次序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流程圖;年份變遷的內(nèi)容,巧用時間軸;地點標識的內(nèi)容,巧用地理圖。
關鍵詞? ?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結構支架 語料支架 板書構建
板書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是一種“微型教案”[1],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重要意義。閱讀教學中板書呈現(xiàn)的過程即搭建文本支架的過程,具體包括思維可視化工具所提供的結構支架和文本內(nèi)容所提煉出的語料支架。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任務鏈設計板書,結合泛讀、精讀、查讀、跳讀等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可以從中心主題—主要內(nèi)容—細節(jié)信息的順序層層剝開,也可以顛倒順序讓學生最后去提煉中心主題。設計板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參與包括學生參與板書內(nèi)容的填寫、粘貼以及板書學生生成的語料,學生參與的過程也是內(nèi)化文本結構和語料的過程。完成板書設計后,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板書的結構支架和語料支架去復述文本或生成學生個性化的文本,為后期的寫作打好結構基礎和語料基礎。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深入研讀語篇,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lián)[2]。因此,教師設計板書時應當綜合考慮文本的主題、內(nèi)容結構、特點及文化知識,選擇適切的思維可視化工具。思維可視化工具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W習內(nèi)容進行結構化組織和呈現(xiàn),有效降低由信息呈現(xiàn)方式引發(fā)的外在認知負荷,從而讓學習者將注意力專注于建立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3]。思維可視化工具呈現(xiàn)出文本的結構,學生只需專注于結構之內(nèi)的具體內(nèi)容,因此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板書的結構和語料同時又能為復述文本提供支架。
思維可視化工具主要指各種思維圖示,如八大思維圖示法、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等[3]。八大思維圖示法一般被稱為思維地圖,包括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流程圖、復流程圖和橋狀圖[3]。此外,常見的思維可視化工具還有蝶形圖、網(wǎng)狀圖、魚骨圖、地圖、故事地圖、維恩圖、時間軸等。
本文將主要結合教科版《英語》及繪本中的閱讀教學案例分析如何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結構甄選思維可視化工具并搭建語料支架。
一、關聯(lián)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蝶形圖
對于關聯(lián)關系的文本內(nèi)容適合運用蝶形圖,蝶形圖可以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文本主題和兩個關聯(lián)部分。
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講述了一些動物瀕危的原因以及我們該如何救助這些動物。這兩部分內(nèi)容又有相關的子分類,例如動物瀕危的原因又包括動物失去家園和人們購買這些動物制品。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快速閱讀全文提煉出文章的中心主題“Animals in danger”,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Why are the animals in danger?”精讀第二段,教師將答案的關鍵信息板書在蝶形圖左上的翅膀內(nèi),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animals in danger?”細讀第三段,請學生將關鍵信息板書在蝶形圖右上的翅膀內(nèi)。教師提問的同時板書“Why?”和“What to do?”最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補充相關內(nèi)容擴充文本的語料。
教師通過泛讀、精讀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全文,學生不僅在閱讀的過程中參與板書設計,還能結合自身實際對文本進行補充,生成本班個性化的文本。
二、總分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網(wǎng)狀圖
對于總分的內(nèi)容適合運用網(wǎng)狀圖,與蝶形圖不同的是“分”的部分可以是多個部分,不局限于兩部分。
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6 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講述了Mr Li保持健康的秘訣,強調(diào)了運用序數(shù)詞first,second,third,finally進行列舉的方法。教師先讓學生在網(wǎng)狀圖中選擇正確的位置粘貼文本中心主題“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再請同學們查讀找出first,second, third, fourth的內(nèi)容。同時教師還留白了每一個秘訣的具體內(nèi)容,讓學生分組精讀文本提取信息并將關鍵詞寫在白紙上,教師讓學生將課堂生成的內(nèi)容粘貼在空白處(見圖2),并對學生的生成進行指導和評價。構建板書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粘貼式板書可挪動的特點,促進學生與文本的互動。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Mr Li thin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be happy. Do you think so?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討論完之后進一步追問“Can you number the secrets?”,可以根據(jù)各個秘訣的重要性移動first,second,third,finally這些序數(shù)詞的位置,表達自己對于健康秘訣的觀點,同時生成新的板書以及新的文本。
教師通過“健康最重要的秘訣是開心”這個觀點,引發(fā)學生探討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進一步按照自身的觀點給健康秘訣排序。教師利用作者的觀點、文本內(nèi)容、文本結構這些文本特點,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運用粘貼板書即時生成學生的文本。
三、對比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魚骨圖
魚骨架圖(Fishbone Diagram)是日本東京大學石川馨教授發(fā)明的一種管控質量的有效方法,本來是用于揭示問題本質的視圖,但在閱讀教學中魚骨圖上下對稱的結構分布特點適合呈現(xiàn)對比的文本內(nèi)容。文本中對比的對象、維度、細節(jié)信息可以借助魚骨圖的上下部分對比呈現(xiàn)。與表格相比,魚骨圖不僅能進行對比,還能進一步借助魚骨部分呈現(xiàn)不同維度的具體信息。
例如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 Unit 10 Then and Now講述了Ben過去生活和現(xiàn)在生活的不同,文本從Ben的居住地和學校兩個維度進行了對比。設計板書時,可以將主題then和now寫在魚尾部分,表示對比的對象。教師通過問題“Where did he live and study then? Where does he live and study now?”引導學生跳讀找出維度信息,然后讓學生查讀維度中的具體信息,并請不同的學生寫在魚骨架上(見圖3)。
學生思考語料板書到什么位置的過程也是學生內(nèi)化文本結構的過程。魚骨圖不但能夠清晰地展示對比的對象、維度和細節(jié)信息,還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對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實現(xiàn)了板書功能性和趣味性的統(tǒng)一。
四、平行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橋狀圖
平行的內(nèi)容是指通過類比可以提煉出的相同語言結構的內(nèi)容,它可以運用橋狀圖呈現(xiàn)。橋狀圖(Bridge Map)是思維地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但可以解決標準化測試中的類比問題,還可以為了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學習而提供類比推理及隱喻概念[4]。橋形橫線的上方和下方是一組具有相關性的事物如同義、反義等,也就是相關因素,平行的繪本內(nèi)容則是將提煉出的相同語言結構作為相關因素。
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第三級自然與科學部分的繪本Animal Senses講述了六種動物的特殊感官,六個動物的內(nèi)容是平行的。首先師生共讀獅子部分,將獅子的名稱、特殊感官及相關五官寫在橋狀圖上下,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示范提取信息完成橋狀圖其他部分的內(nèi)容,通過橋形橫線上方和下方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理解平行內(nèi)容的相關性。完成后請學生上臺板書剩下五種動物的相關信息,再通過提問“What can the animals do with their senses?”引導學生表達出“_____ can _______ with its__________.”的語言結構(見圖4),也就是相關因素。最后讓學生思考問題“Why do animals have such senses?”引導學生歸納文本主旨“Animal senses can help them to find food and stay out of danger.”
該板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橫向類比提取類似信息,培養(yǎng)學生類比的思維能力。將橋狀圖應用于平行內(nèi)容的學習,可以貫穿文本的理解、分析、應用活動,實現(xiàn)學生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的發(fā)展。
五、次序關系的內(nèi)容,巧用流程圖
流程圖(Flow Map)也是思維地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的功能特點是排序,無論是時間上的先后順序還是步驟上的先后順序都可以用流程圖表示。
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12 Four Seasons in One Day中Wang Jun經(jīng)歷了英格蘭變幻莫測的天氣。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時間變化將文本分段,然后請學生根據(jù)分段將時間的短語粘貼到流程圖相應的位置。通過問題鏈“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What did he do? How did he feel?”引導學生聚焦天氣變化和人物行為感受提取關鍵信息。教師還注重圖片和文字的合理搭配,使得文本組織框架直觀、易于理解(見圖5)。
教師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全文找出時間線索,再進一步進行天氣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由整體到部分的閱讀策略。教師注重讓學生參與到板書設計的過程之中,例如云朵、太陽和天空的變化讓學生參與完成,學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和繪圖出現(xiàn)在板書上,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后面的學習之中。
六、年份變遷的內(nèi)容,巧用時間軸
人物傳記類的文本大多數(shù)以年份為線索,可以運用時間軸將時間和事件一一對應。雖然流程圖也能表示時間的先后,但是當時間線索是年份時運用時間軸更具有情境性和直觀性。
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 6 Steven Jobs以年代為線索講述了喬布斯的人生經(jīng)歷。首先,教師在PPT上遮住Jobs的名字,讓學生泛讀課文猜測文本講述的人物是誰。其次,教師給出Jobs出生和死亡的時間點,讓學生快速閱讀找出其他時間點,并請學生板書到黑板。最后,教師讓學生精讀文本,以動詞短語的形式提取時間點相應的事件(見圖6)。文本除了時間線索,還有一條暗線就是喬布斯創(chuàng)辦蘋果公司——離開蘋果公司——回歸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用學生熟知的logo來表示,不僅具有情境性,還能直觀地呈現(xiàn)出文本的暗線。教師結合明線和暗線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線索、復述文本內(nèi)容。
七、地點標識的內(nèi)容,巧用地理圖
當文本內(nèi)容涉及地點標識時,教師可以運用相應的地理圖,在創(chuàng)設文本情境的同時滲透地理文化知識。
教科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10 Different Tastes講述的是中西方飲食差異以及北京、四川、廣州三地的飲食差異。筆者將中國和歐洲的地圖邊界畫出(由于板書空間限制,地圖大小沒有按實際比例畫),詢問學生地圖對應的國家和地區(qū),讓學生了解中西方地圖,再讓學生精讀第一段提取出中西方的飲食差異。筆者在中國國內(nèi)標注了三個點,讓學生將北京、四川、廣州三個地方粘貼在對應的點上,然后讓學生精讀第二段找出三個城市的飲食差異并板書在黑板(見圖7)。最后提問學生: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different tastes?幫助學生建立文本與自己、文本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
板書中的地圖給學生的文本學習創(chuàng)設了語境,學生在了解地理位置的同時接觸地理文化知識,學生在黑板上標記三個城市的位置,使得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出示地形圖,簡單對比三地的地形差異,引出飲食差異的部分原因,實現(xiàn)深度教學。
表示復雜分類的內(nèi)容可以運用括號圖或者樹狀圖,分析原因和結果的內(nèi)容可以運用多流程圖。如果沒有找到適切的思維可視化工具,教師需要提煉文本結構,運用思維導圖或概念圖將文本知識進行結構化組織和呈現(xiàn)。
雖然現(xiàn)代化多媒體具有動態(tài)、豐富多變等諸多優(yōu)勢,但是由于課堂板書貫穿課堂始終,非常值得去探究更加有效的板書設計。在設計閱讀教學中的板書時,教師一定要結合文本特點甄選思維可視化工具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結構,讓學生參與到語料支架的搭建,最后結合結構支架和語料支架復述文本或生成新的文本。
參考文獻
[1] 樂加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板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7(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8.
[3] 趙國慶.論思維可視化工具教學應用的原則和著力點[J].電化教育研究,2019(09).
[4] 胥陽.例析概念圖、思維導圖和思維地圖的區(qū)別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04).
[5] 劉小潔.指向邏輯思維培養(yǎng)的繪本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12).
[責任編輯: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