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龍
摘要:職業(yè)教育是大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建設的基礎,是國家教育工作的戰(zhàn)略重點。高職高專需要為國家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高職高專平面設計的基礎設計教學中,平面構成仍以書本理論教學為主,點、線、面的平面構成練習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本文在平面構成“視錯覺”的教學中分析高職高專學生對平面構成課程的學習心理,探討平面構成教學與職業(yè)技能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與思維遷移。
關鍵詞:廣告設計與制作;職業(yè)教育;平面構成;視錯覺;思維遷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01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151-02
一、高職高專平面構成教學的現狀
高職高專以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為主。但是設計類專業(yè)的基礎設計課程——平面構成的教學依然以點、線、面構成練習等一系列理論練習為主。在平面構成的教學中更多是參考本科的教學方法,研究二維平面中點線面不同組合產生的不同效果與錯覺,其中案例多為不能與市場緊密聯系的研究性藝術作品,案例主要表現的平面構成中各個元素的大小對比、組合排列、面積對比以及營造空間立體錯覺。其對接的后續(xù)課程分別是色彩構成與立體構成兩門課,同樣的這兩門課在教學中都是參考本科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都是研究不同元素在空間中排列組合產生的不同效果與市場聯系不緊密。這三門設計基礎課程是設計類專業(yè)課創(chuàng)意圖形、燈飾設計等專業(yè)技能課程的基礎這一類專業(yè)技能課程主要以對接市場為主,學習設計師的必備技能。而高職高專的平面構成基礎課的練習仍是以參照本科的構成練習作業(yè),研究探索點線面組合產生的不同效果。作為前導課程的平面構成課程,不能很好的銜接之后的專業(yè)技能課程教學。平面構成這一基礎課一般在學生大一初級階段修完,由于高職高專主要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型人才,剛由高中升入大學學習的新生即是在修完之后的專業(yè)技能課程也很難理解平面構成的技能應用。社會實踐階段以平面設計師崗位為例,學生在實習崗位上從事制作海報、APP界面等工作,工作要求也是以分級主次標題內容、突出主要內容為主而且表現形式單一,多為放大與排列,沒有很好的將平面構成運用到工作當中。
理論課程對于由高中剛升入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課程目的性弱,理論枯燥難以提起興趣,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高職高專學生與本科學生的客觀區(qū)別。由于平面構成教學仍以參照本科理論類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大部分學生沒有能力認識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平面構成的目的
在設計工作中,即使是三維的空間中,很多造型還是以二維的形式進行展示。海報、服裝紋樣、建筑外立面,都必須面對平面構成這個問題,平面構成是二維空間表現能力的基礎,是眾多造型藝術的基本功。學會在二維空間中運用不同元素形狀的搭配組合,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并學會應用到相關專業(yè)的應用之中,培養(yǎng)敏銳的設計思維。
作為基礎前導課程的平面構成課程,學生必須了解課程的目的與重要性,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不至于漫無目的的學習。在高職高專的教學中需要承認學生的客觀區(qū)別,單以審美為目的的理論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平面構成的重要性,就像大海中失去燈塔的小船,需要教師指明明確的方向。在職業(yè)技能教育中,平面構成的目的是培養(yǎng)造型能力,在平面二維空間中,點、線、面元素的排列組合,達到既定的應用要求與審美需求。
三、視錯覺的定義
本文所研究的視錯覺是基于平面構成中的視錯覺,即如何在二維的平面表現三維的空間形象與二維平面中的錯覺心理。通過透視、變形等造型方法使二維的畫面產生立體感或動感的“視錯覺”。通過大小、錯位、變形、扭曲產生的錯覺心理。平面構成的“視錯覺”教學中,主要分為二維圖形形狀的視錯覺、二維平面表現立體感的視覺與二維平面表現動感的視錯覺和透明感視錯覺。
二維圖形形狀的視錯覺,在二維平面的畫面中不同形狀圖形會產生相互影響,一個圖形影響另一個圖形,在對比下被影響的圖形在人看起來會比實際的大小大或者小、直或者歪。例如兩個相同大小的圓A與圓B,圓A被大于其直徑的圓包圍,圓B被小于其直徑的圓包圍,則圓A在視覺上看起來就比實際的大小小,圓B在視覺上就看起來比實際的大小大。
二維平平面表現立體感,在二維平面的畫面中創(chuàng)造立體感,在寫實繪畫中一般采用透視法創(chuàng)造立體感。除了透視法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立體感。例如運用斜線與斜投影表現立體感,用疏密的點狀或者線狀表現立體錯覺,用形狀大小以及形狀的互相重疊表現前后關系。
二維平面表現動感的視錯覺,在平面構成中通過對形狀排列的秩序感的破壞可以使人們感覺到動勢。對角線與斜線排列能帶給人打破重力的感覺,也能使人產生動勢的錯覺。旋轉扭曲圖形和集中方向的疏密排列組合也能構成動勢。
四、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職業(yè)要求
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就業(yè)崗位分別有廣告設計、VI設計、UI設計、包裝設計等。具體到工作內容有企業(yè)LOGO、海報、APP界面??偨Y來說就是將抽象或者意象的概念圖像化/視覺化,在限定的畫面中組織排列各種元素、設計各類圖形語言,將設計主題或抽象的意圖通過造型的方式圖像化。以海報制作為例,海報的設計應該符合主題,與主題相呼應,構圖應該和諧統一,合理的安排各個元素間的關系(位置、空間等),富有吸引力的效果以及完整的畫面。這就要求設計師需要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組織設計語言,使海報畫面能夠激起觀眾對海報主題的共鳴,這對設計師具備造型能力與發(fā)散性思維。
在制作海報之前需要對海報主題做相關充分的調研,調研室為了尋找主題的特殊性與象征性,在前期主題無法確定方向的情況下調研給設計師對所要表達的設計提供了更多靈感來源。在調研中發(fā)現主題不同表現方式也為海報增添了更多的內涵,也讓海報的設計具備了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前期設計調研是設計不可繞過的步驟,通過調研可以直觀的了解設計師的設計來源及設計里面,調研衍生出的設計說明也更有利于打動甲方,向甲方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是每個職業(yè)設計必須面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前提調研還能有效的避免設計的同質化,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調研的過程同時也是設計師運用發(fā)散性思維的過程,對主題不斷的解構分析,使得同樣的主題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從而獲得大量的信息與新的想法,最后運用平面構成的造型能力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圖像視覺元素。
在進行了細致的調查之后,設計師還需要發(fā)揮自己的造型能力與審美能力。在明確主題特殊性與內涵之后,設計師需要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也就是視覺化與圖像化什么樣的構成方式最貼合主題,需要產生什么樣的效果。一張優(yōu)秀的海報需要直觀的表現出與主題相對應的氛圍,而不同的主題有著不同得氛圍大的方向有高端、簡約、現代等,往細致的方向去區(qū)分還有青春、清新、夏日等,采用什么樣的構成形式表現不同的氛圍是考驗設計能力的技能之一,構成元素的組合有多種多樣,同樣的主題氛圍可以有多種不同得構成形式,也反應了平面構成的目的——培養(yǎng)造型能力。掌握造型能力是每個設計師的基本要求,那么是否具備了調查分析能力、造型能力、經驗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呢?技術與經驗雖然很重要,但是設計的核心依然是審美與創(chuàng)造力,一個好的設計需要同時具備實用、創(chuàng)意、美感。
五、視錯覺在教學中的思維遷移
我們了解了平面構成的目的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職業(yè)要求,將開始探討視錯覺的教學結合職業(yè)技能進行思維遷移從而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高職高專為市場提供職業(yè)技能型人才,平面構成的教學需要圍繞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職業(yè)要求展開。學生需要掌握前期設計調研、平面構成造型以及審美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發(fā)散性思維,了解平面構成的目的,會學運用平面構成中各種元素的組合效果,對設計與美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從而可以獨立完成LOGO、海報等與廣告設計與制作相關的工作。
在課堂練習中,視錯覺的練習不再是單一的表現視錯覺,在了解視錯覺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以及多種方法的搭配使用。應結合市場需求以主題設計作為課堂練習。難度由單一表現方法到多種方法搭配使用,同時練習的提交需要附上設計調研報告,并闡述設計邏輯。在視錯覺的教學中,思維導圖有助與發(fā)散性思維的啟發(fā)。思維導圖是調研過程中解構分析主題的過程,通過對A主題的分析研究得出B1與B2兩個新的靈感,繼續(xù)解構B1得出C1與C2兩個靈感。集體應用到教學中,以大海為主題為例,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大海解構為“海鷗”與“SEA”,“海鷗”可以解構為“飛翔”和“結伴”“,SEA”可以解構為“文字”和“圖形”。通過前期的調研,我們了解到大海的英文單詞為“SEA”,海上有海鷗,海鷗結伴飛翔,單詞“SEA”是圖形。結合視錯覺中陰影,透視,以及變形的構成方法,初步形成將單詞“SEA”變形彎曲成飛翔的平面紙張,近大遠小錯落排列,藍色背景下有投影的海報設計構思。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同學們對思維遷移的應用。
六、總結
在視錯覺的教學中,需要考慮大一新生對基礎課程的盲目性,明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白基礎學科的重要性。結合市場需求,制定與職業(yè)技能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將教學分為理論性教學與技能應用教學,并且相結合。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完善理論教學,用視錯覺的構成方法完善技能教學,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前期設計調研,與后期設計構成造型工作。
★基金項目:2012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高職高專設計基礎教學——思維遷移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JGZ199。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2]朝倉直巳.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