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彪
摘 要: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綜合素質、思想品德的提升成了小學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塑造學生思想、提升學生認識、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策略是老師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立德樹人;崇德啟智;求真愛國;道德與法治
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會學習之前先學會做人,這不但是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根本。我們知道現在生活條件便利了,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也越來越多,這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給學生形成了不少的誘惑。比如奢侈品、電子產品等。所以,作為小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就要結合教材內容,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一些生活案例提高學生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目標,從根本上、思想上增強學生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那么,作為小學德育教師,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讓學生健康成長呢?談談自己的一些實踐做法。
一、科學設計模式 合理安排內容
其實小學道德與法治一直存在于小學課程設置里,只是在過去的教學中,它和音樂、美術、體育等一些副科一樣,被嚴重地忽視了,它的教育意義和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作用被嚴重地忽視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從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了教育教學的又一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對學生思想的指導作用又被重視起來。因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首先要改變對這門學科的認識,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科學設計模式、合理安排內容,使道德與法治學科真正在學生的成長中發(fā)揮作用。同時,也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根據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講故事、圍繞某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比如,針對網上出現的“校園欺凌”“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等這樣的話題,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與思想價值進行討論。讓學生在不同思想觀念的交流中,增強認識,規(guī)避或者遠離校園欺凌,在面對“倒地的老人”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等,從而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教育目的。
二、挖掘生活素材 融入教學實踐
如果說語文、數學等文化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的話,思想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更是緊密相關,甚至會體現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要認識到這門學科與生活的聯系,結合教學內容挖掘生活,把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或素材融入教學中,強化思想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深化其教育的意義。比如,我們現在的生活離不開網絡,如購物、訂餐、訂票、學習、娛樂等,但是小學生對網絡安全的認識不足,網絡安全意識淡薄,容易被一些虛假的廣告或煽動性的言論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網絡這一事實,為學生組織網絡安全課。用小學生熟悉的一些案例強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網絡上常碰到的一些安全隱患或者陷阱,總結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小學生受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保證學生的上網安全,也增強學生對安全信息的識別能力,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圍和廣度。
三、參加社會實踐 培養(yǎng)正確觀念
實踐證明,要想真正達到小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目的,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老師不能把教學只停留在課堂、教材上,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思想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比如,組織學生上街擦洗校園附近的護欄、清掃天橋、清理校園門口的小攤小販。在感恩節(jié)的時候,組織學生去附近的敬老院給老人表演節(jié)目、陪老人聊聊天,讓小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感受一下父母、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以及他們?yōu)榱松?、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等。還有,現在的小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再加上網絡與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些學生以為打架、吸煙,甚至吸毒是一件特酷的事情,從而觸犯法律。老師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段組織學生去少管所進行表演,為那些特殊的孩子帶去祝福的同時,也增強小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提升教學質量。
四、結合常規(guī)管理 抓好德育
無論是知識積累,還是學生思想道德養(yǎng)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學期組織幾次實踐活動、主題活動可以完成的,還需要結合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點點滴滴的教育與浸潤。我校教育活動以常規(guī)為主導,凸顯個性化教育,常規(guī)活動以養(yǎng)成教育為主線——崇德 啟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下的崇高品質、愛國情懷;個性化教育以培養(yǎng)特長為主體——健體怡美,培養(yǎng)崇高品質的個性發(fā)展。
如我校的升旗:周一全校師生集體升旗,周二到周五有旗手升旗,周五放學時有一個中隊降旗,要求學生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聽到國歌就要敬隊禮,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情懷、愛國思想。
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通過真上校園、真上文化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真上管理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通過真上活動、幸福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jié)、關注過程,培養(yǎng)有禮貌、講文明、求真愛國的新時代好少年!
總之,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比知識的教育更重要。作為小學思想道德教師要了解學生,并結合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融入真實的生活案例、參與實踐活動,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增強愛國情懷,以此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秋波.案例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山海經(故事),2016(12).
[2]康海寧,李化樹.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