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敏 劉亞琴
摘要:中國紅色文學作品蘊含政治導向功能、思想引領功能和情感升華功能,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缺乏文化自信、紅色經典文學傳播平臺局限和國內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等原因,紅色經典文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大打折扣,我們要通過增強對紅色經典文學的文化自信、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介素養(yǎng)、搭建紅色文學作品自媒體傳播平臺和引導受教育者對紅色經典文學閱讀的常態(tài)化的路徑,發(fā)揮紅色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在多元文化價值沖擊的當前,構建紅色文化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將紅色基因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脈,對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
一、中國紅色文學作品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吸收借鑒先進文化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文化產物。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道德情操、價值追求?!敝袊t色文學作品是特定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凝練而成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具有政治導向、思想引領、情感升華等功能。
(一)政治導向功能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根植于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真實歷史事件,經過文學藝術的加工與升華而形成,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昂揚向上的精神品格、為信仰而犧牲的理想信念……其產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帶有鮮明的政治屬性,體現(xiàn)了特定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在革命戰(zhàn)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與實踐的各個時期起到了重要政治導向功能。
(二)思想引領功能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縮影,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紅色基因與精神血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中國紅色文學作品講述了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黨帶領人民突破敵軍的層層封鎖,“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同時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先烈:如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國際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等通過紅色經典文學展現(xiàn)出來為人民傳頌,他們如一面面鮮紅的旗幟引領中國人民思想覺醒。
(三)情感升華功能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一個個革命英雄的故事通過文學藝術形式表現(xiàn),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情感張力。例如《紅巖》所寫的江姐被刑訊逼供仍拒絕交代的片段,“夜,在深沉的痛苦,擔心與激動中,一刻一刻地挨過,星光黯淡了,已經是雄雞報曉的時刻,在那斑斑血跡的墻壁上映著江姐的身影消失了…‘現(xiàn)在愿意說了嗎魔影狂亂地亂動著,‘不!微弱的聲音傳來,仍然是那樣的平靜”,經過文學藝術的表達,江姐視死如歸、蔑視敵人的革命者形象呼之欲出,更容易引起共鳴,達到情感的升華。
二、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現(xiàn)實困境
“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 對紅色文化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直接決定社會成員對現(xiàn)存社會制度的認同以及個體的行為取向, 不僅關系社會成員的品質塑造與人格健全, 更關系著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痹诮洕蚧找婕由?,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受到巨大沖擊,當前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漸受冷遇,自覺自愿去閱讀的受教育者越來越少,找準“病因”才能更好“對癥下藥”。
(一)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缺乏文化自信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經濟繁榮生活條件優(yōu)渥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一方面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練,另一方面又受到社會多元價值的沖擊,多表現(xiàn)為理想信念淡薄,對自我缺乏明確清晰的人生規(guī)劃;缺乏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毫無抵抗之力,一味崇洋媚外,追逐“潮流”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缺乏自信和認同等,嚴重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發(fā)揮。
(二)紅色經典文學傳播平臺局限
面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當前社會文化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顛覆性變化,網(wǎng)絡媒體已占領傳播高地,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角斗場”。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慣有模式的影響,紅色經典文學的傳播仍以文本閱讀、教師講授等灌輸式教育為主,利用新興自媒體公眾平臺傳播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尚未被有效挖掘,個別高校雖然也注冊了教育平臺公眾號,無奈卻缺乏持續(xù)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內容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多“門庭冷落”,更談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三)國內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對外開放程度逐步擴大,西方各種良莠不齊的思想糟粕涌入我國,如“歷史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文化霸權主義”等多元價值觀的沖擊,最典型的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它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總而言之,歷史虛無主義否認中國近現(xiàn)代史革命歷程的真實性,從根本上歪曲紅色經典文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抹殺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嚴重引發(fā)了人們思想的混亂,在致使人們對紅色經典文學出現(xiàn)認同危機的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三、紅色經典文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路徑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時期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孕育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之結晶的紅色文化,在文學前輩嘔心瀝血中書寫了中國紅色文學作品,需要在新時代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經典文學育人的現(xiàn)實路徑,才能更好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增強對紅色經典文學的文化自信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凝練和升華,不可否認,其精神內核在當代依然能夠為人們的價值追求、思想政治觀念提供正確指引。然而受生活時代、人生閱歷差異的影響,不同群體對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的認同與情感也各不相同。生活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民眾,由于親歷或見證了中國革命的苦難輝煌,透徹了解中國紅色文學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更能引發(fā)共鳴;然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學生物質條件充裕,紅色經典文學中蘊含的核心價值取向面對認同危機。對紅色經典文學認同的缺失不僅使受教育者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缺乏自信,也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如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精神世界空虛、缺乏社會責任感等。正因如此,當下國家、社會和個體在思想意識層面應充分認識中國紅色文學作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對一些試圖解構紅色經典文學所蘊含的崇高革命精神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抵制,對于“歷史虛無主義”“文化霸權主義”等惡意消解紅色經典文學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言論進行有力批判,不斷增強紅色經典文學文化認同與自信。
(二)提高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媒介素養(yǎng)
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的弘揚與傳承,需要思想政治受教育者媒介素養(yǎng)的提高。當前西方國家以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各國文化相互交融為契機,大力鼓吹西方核心意識形態(tài),對中國紅色文學作品傳播極為不利,加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為青年學子擴展認知、了解世界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網(wǎng)絡信息污染,極大影響了青年學子對信息的獲取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積極加強媒介素養(yǎng)教育工作,開展相應的媒介素養(yǎng)提升課程,幫助青年學子提升自主甄別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對媒介信息進行自覺批判吸收。青年學子只有具備了信息解讀、分析、批判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成為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的傳播者,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
(三)搭建紅色文學作品自媒體傳播平臺
為更好發(fā)揮中國紅色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自媒體迅猛發(fā)展中,爭奪弘揚中國紅色文學作品價值追求與革命精神的話語權,必須要積極創(chuàng)新拓展中國紅色文學作品傳播依托載體,搭建行之有效的自媒體傳播平臺。如建立紅色經典文學專題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將紅色經典文學中蘊含的革命理想、革命情懷、革命精神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xiàn)給青年學子,在潛移默化中“講好中國故事”,全方位擴大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的影響力。然而,要切實有效搶占自媒體傳播平臺這一宣傳教育陣地,要尋求技術方面的突破和表達方式的轉變,以中國紅色文學作品生動性、趣味性、感染力的多元表達方式傳遞紅色經典文學之聲。除此之外,利用網(wǎng)絡的交互性,及時關注紅色經典文學自媒體傳播平臺受眾的點評和需求,加強交流、有序互動,加強紅色經典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四)引導受教育者紅色經典文學閱讀常態(tài)化
首先,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適當穿插紅色經典故事,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興趣,主動推薦一些紅色經典著作,如《紅巖》、《紅旗渠》、《長征》等;其次,要重視隱性教育,構建蘊含紅色基因的優(yōu)秀校園文化,可在校園內適當張貼紅色經典著作中的精彩故事片段或展覽一些紅色革命圖片。最后,學校應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紅色經典著作閱讀環(huán)境,一方面可開辟朗讀亭,為讀者提供精選紅色文學經典片段。同時,在革命紀念日,積極組織紅色經典文學讀書交流會等活動。只有通過閱讀紅色經典文學著作,才能更直觀生動的讓讀者從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中,體味優(yōu)秀的革命精神,帶給讀者心靈震撼、思想共鳴的同時,指導其價值追求與行為選擇。
基金項目:遵義醫(yī)科大學紅色文化研究中心 2018 年度思政專項課題“新媒體時代遵義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編號:SZZX2018-5)。
參考文獻:
[1]羅廣斌、楊益言,紅巖[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
[2]李懋君,以紅色文化教育為抓手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04),P123.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