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梅
摘 要: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古詩詞一直是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闡述以精選典型景物、切換描寫方位、彰顯鮮明色彩、關(guān)注人物動作的表達技巧,來營造古詩詞美感,以期通過古詩詞教學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guān)鍵詞:古詩詞教學;美感;表達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4-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5-0057-02
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對古詩詞當中的各種意境和情感有更加鮮明的認知,能夠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之美和意境之美。但是在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如何才能使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實現(xiàn)以上兩點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方面的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精選典型景物,營造濃郁美感
古詩詞往往篇幅短小,因此要想將畫面和情感更加生動豐富地展現(xiàn)出來,詩人不僅需要做到語言簡潔凝練,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對所描述的事物有獨特的看法和書寫方式,從而借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展現(xiàn)畫面的鮮活和美好,進而營造出意境。因而,在古詩詞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語言和教材插圖進行掌握,使學生對照圖文,對古詩詞美感加以感受和體會。例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教師解析古詩詞的整體意思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古詩詞當中的關(guān)鍵詞進行感知,如“籬落”“未成陰”等詞,小學階段的學生還缺乏對這類詞的理解,因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幾個詞及其背后所表達的意思。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古詩詞大意之后,則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所描寫的景物進行賞析,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感。教師可以先嘗試引導學生提煉出古詩詞當中所描寫的景物,即“籬笆”“小徑”“黃蝶”“菜花”等,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作者為什么會寫這些景物呢?在理解了古詩詞大意和古詩詞的整體意境之后,學生就會得出答案,即詩人描繪的是鄉(xiāng)村生活的畫面,景物具有濃烈的鄉(xiāng)村氣息,再加上暮春時節(jié)這一背景,以上事物就是較好的證明。
二、切換描寫方位,形成錯落美感
典型事物的描寫往往不足以直接構(gòu)成鮮活的畫面,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科學的視角也十分重要。典型事物對學生而言更具有直觀性和沖擊性,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當中就可以對其進行提煉和感知,但是在古詩詞當中作者對景物描述的不同視角,卻往往蘊藏得更深,需要學生對古詩詞徹底理解掌握之后,深入探討文本內(nèi)核,從而感知到作者描述視角的變換。還是以《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詞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提煉出詩歌當中所描述的景物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任務:根據(jù)古詩詞內(nèi)容,你會怎么繪制這幅畫面呢?古詩詞當中的各種景物你會怎么布置安排呢?帶著以上問題,學生會再次對古詩詞進行閱讀分析,所關(guān)注的點不再是古詩詞大意,而是詩人描述景物的視角的變化。經(jīng)過交流溝通之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從“一徑深”到“樹頭花”,視角從遠切換到近;從“兒童疾走”到“飛入菜花”,視角由近到遠。整體而言,這首古詩詞當中的視角切換十分豐富,范圍廣闊。此外,也有學生關(guān)注到了維度的變化,即”一徑“是低頭俯視,而“樹頭”則是抬頭仰視,這種頻繁的視角切換,可以使讀者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感受到畫面的美感。這種通過視角切換的方式來描述畫面是學生在閱讀過程和寫作過程當中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學生對古詩詞的意思有了整體的理解之后,跟隨詩人的視角來感受古詩詞當中畫面的錯落感和層次感,從而使學生對畫面美感的感知更加立體,掌握這種視角變化的寫作方式,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彰顯鮮明色彩,繪制畫面美感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詞其實就是詩人通過文字將自己心中的畫面展示給讀者。通過對古詩詞的仔細賞析可以看出,詩人對畫面的描寫方式和展現(xiàn)方式,往往與畫家繪畫的方式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外形和諧圓潤,且色彩和諧鮮明。當然,詩人在詩句當中,并沒有直接點出這一點,卻能夠通過文字為讀者留出極大的遐想空間。因此在古詩詞教學當中,教師也需要注意引導學生轉(zhuǎn)換思維,學會從景物當中攝取色彩,感受到色彩之美。在古詩詞的教學當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古詩詞當中的景物之后,可以通過對插畫的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jié)提煉出各個景物所蘊含的色彩,如小路是灰色的,樹頭花是淺紅色的,油菜花和蝴蝶是黃色的等,將景物的豐富色彩在學生的腦海當中建立起來,從而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感知。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認知來進行及時的引導,即詩人描述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暮春景象,在一片黃色當中,加上淺紅色、青綠色的點綴,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鮮明。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來感知畫面,從直觀的角度入手,尋找展現(xiàn)畫面美感的方式。學生體驗到了從古詩詞畫面當中提煉色彩這一過程,從而將古詩詞語言所描繪的畫面印刻在思維意識的深處。
四、關(guān)注人物動作,想象動態(tài)美感
中國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十分著重于抒情寫意,而其中寫意又是重中之重,為凸顯意境,古詩詞中對景物的描寫著墨十分多,當然也極為重視對人物的描述。因而,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古詩詞除了偏重對景物的描寫,也十分注重對人物的細致描寫。在《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詞當中,就通過對兒童的細致描寫,為整首古詩詞的畫面添加了極大的魅力。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著重對“急走追黃蝶”這一畫面進行賞析教學,更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更為大膽的想象,引導學生分析兒童此時此刻的心境和肢體變化。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引導:其一,通過“急、走、追”引導學生想象兒童當時與黃蝶嬉戲的具體細節(jié),并通過對兒童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來還原兒童的具體形象。其二,緊緊圍繞古詩詞當中的“無處尋”來分析兒童當時的心理活動,站在他們的視角來觀察當時的景象,從而為畫面融入動態(tài)情境,與上一句詩句當中的靜態(tài)形成對比,一靜一動,更加富有美感。在教學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小兒垂釣》《池上》,使學生對古詩詞當中的兒童特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逐漸掌握詩人想要借助兒童的肢體語言來增加畫面活力的寫作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基于對古詩詞靜態(tài)景物的了解,挖掘出了古詩詞的動態(tài)畫面。并通過多首古詩詞之間的對比,促進了學生對古詩詞當中兒童特點的理解,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古詩詞感知素養(yǎng)的提高。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方式當中,學生能夠更深一步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特點加以了解和掌握,這對學生今后學習古詩詞而言十分重要,學生更可以借助這一點,來促進自身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說,對古詩詞當中人物動作的關(guān)注,能夠使古詩詞所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更加生動,更加富有生機,從而感受到古詩詞畫面的動態(tài)美感。
古詩詞之美,可以從典型景物、描寫視角、豐富色彩以及動態(tài)畫面等多個層次加以分析,不同的古詩詞描繪畫面的方式和特點也各有不同,作為教師,則需要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古詩詞學習和分析方法之后,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并進行靈活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對古詩詞內(nèi)蘊的深度了解,并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竇巧翠.緊扣畫面,洞察古詩美感的表達技巧[J].小學語文教學,2020(5):47-48.
[2]趙玉娜.淺談古詩詞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