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俐瀾 李雪萍
摘 要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創(chuàng)新了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方法,也使得教師角色發(fā)生了巨大轉變。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而是具有提供信息資源、引導自主學習、參與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評價、疏導情感問題等多種能力的服務者。為此,“互聯(lián)網+”時代的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掘多方面角色,積極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提升科研能力,以期能有效促進教學改革,培養(yǎng)合格的農業(yè)院校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 英語教師 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2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not only innovat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English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but also makes great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Teachers are no longer traditional teachers, but service providers with the 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resources, guide autonomous learning,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y ou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dredge emotional problems. Therefore, the English teacher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should fully explore various roles, actively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renew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and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mixed teaching; English teachers; role transformation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于社會的各行各業(yè)。教育領域融入信息技術之后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突破了教育信息化的限制,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改革方向。早在2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的指導方案,要求高校在教育改革中需要以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整合教學資源和信息化教育建設為基礎,構建混合式教學新模式。
1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大學英語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階段的基礎性課程,是新時期大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拓展專業(yè)視野、提升就業(yè)競爭力的關鍵內容。2017年,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指出:高校需努力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實踐應用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高等農業(yè)院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應當融入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構建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滿足學生英語學習需求提供實際助力。
(1)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優(yōu)勢?;旌鲜浇虒W模式的提出為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大學英語教師可充分利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及時調整教師角色,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滿足新時代英語課程教學需求。同時,何克抗教授曾指出,混合式教學的實質是將線上線下教學進行了有效融合,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既能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督等主導作用,又能注重學生實際參與,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了更多自學時間和空間。
(2)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挑戰(zhàn)。然而,新型教學模式的提出也為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首先,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既要發(fā)揮主動性作用,又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溝通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其次,由于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混合式教學效果在短時間內并不太明顯。[1]
2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師主要角色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教師角色隨之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教師已不僅僅是知識傳遞者,還是教學活動參與者、學生自主學習引導者、教學效果評價者以及學生心理情感疏通者。這些多重身份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指明方向,成為包括農業(yè)院校在內的多數高等院校教師的學習目標。
(1)信息資源提供者。根據課題組調查,有75%的教師會針對教學實際情況,經常搜集教學相關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補充資料,并在課前提供給學生,爭取讓學生自主消化基礎知識;也有部分教師表示會提供有針對性的課前練習或問題,使學生對自學材料知識進行內化。有90%的教師表示會經常給學生推薦英語學習輔助工具,如百詞斬、英語流利說、可可英語等軟件??傊谵r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充當了信息資源提供者的角色。[2]
(2)自主學習引導者。調查結果顯示:65%的教師會為學生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并分享一些有效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混合式教學。部分教師會根據學習情況,幫助學生一對一解決問題,并及時監(jiān)督自主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學習,減輕學習壓力。同時,教師還能利用U校園、藍墨云等英語教學軟件布置相關作業(yè),及時查看學生完成情況,并糾正作業(yè)完成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參與到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
(3)教學活動參與者。每一次教學活動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可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與英語教學軟件,設計多元化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比如,小組英語詞語拼接游戲、英語配音等形式,教師也融入其中,成為參與者,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據調查,有85%的教師會在必要時共同參與課堂交際活動,及時發(fā)現學生問題,提供意見及正確引導。如此不僅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還能避免學生啞巴英語的現象發(fā)生。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也至關重要。
(4)教學效果評價者。在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主要依賴課上考勤、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形式較為單一。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將學生在線學習時長、線上完成作業(yè)數量以及小組活動頻率等內容都制作成數據,納入評價考核范圍內,形成多元、立體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公平、全面的評價。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可讓學生互評或者選取學生參與評價,完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依據調查數據,有90%的教師經常會詳細公正地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有60%的教師經常定期給學生測試,了解其學習中的不足,幫助其分析原因,評價學習進展狀況。因此,教師還扮演著教學效果評價者這一重要角色。[3]
(5)心理感情溝通者。根據筆者調查發(fā)現:農業(yè)院校學生主要以農學、理工科專業(yè)居多,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心理障礙,四六級考試壓力較大,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能以平等的姿態(tài)理解、開導學生,幫助他們戰(zhàn)勝學習困難,解決心理問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65%的教師經常會像朋友一樣理解學生,努力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經常鼓勵、表揚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因此,學生心理情感溝通者也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所要擔任的重要角色之一。
3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的發(fā)展路徑
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了現實要求,也使英語教師角色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如今,教育領域提倡混合式教學新模式,需要教師深入發(fā)掘這一模式的多重功能,從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及完善知識結構等方面出發(fā),實現教師角色的完美轉型。
(1)學習現代技術,提升信息教學素養(yǎng)。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混合教學作用,首先應當從自身出發(fā),提升信息教學素養(yǎng)。大學英語教師也需在平時教學中多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為學生展示英語多媒體課件。在課下,自行研究或者向其他教師請教英語教學數字平臺、軟件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技巧,比如錄制剪輯視頻、網上篩選并整理資料,線上師生互動等內容。同時,教師還可參與各類網絡教學技術培訓,學習英語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靈活切換的基本技能,從而更好地運用混合教學模式,提升教師自身信息素養(yǎng)。[4]
(2)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混合教學方式。面對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走上農業(yè)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舞臺,大學英語教師也需要順應形勢發(fā)展潮流,勇于迎接挑戰(zhàn)。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還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中針對簡單的英語內容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嘗試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理念。教師還可在課后多多關注混合式教學要求,提升自身教育理念。其次,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式,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參與課堂積極性。
(3)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專業(yè)科研能力。在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模式開展進程中,教師更應當不斷完善自身英語知識結構,滿足學生多方學習需求。一方面,教師應當在專業(yè)知識層面下功夫,打好教學基礎。比如在教學內容方面,可根據學生線上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調整,重點講解、答疑學生存在問題的部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師還可根據院校特色將農業(yè)元素融入英語教學中,嘗試就農業(yè)領域某一話題用英語展開討論,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5]
4 結語
“互聯(lián)網+”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得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為農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既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英語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機遇,迎接挑戰(zhàn),讓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緊跟時代步伐。同時應用信息化技術,將枯燥的學習內容轉變?yōu)槎喾N資源相互交叉的豐富形式,為學生提供實用、便捷的學習資源,從而促進教學,以培養(yǎng)合格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蕊.混合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能力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7):107-108.
[2] 王曉梅.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教師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甘肅農業(yè)大學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3):74-76.
[3] 李利.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J].中國新通信,2019(4):183.
[4] 曹琳.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換和重構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96):160-161.
[5] 何中.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研究[J].成才之路,201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