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明
【摘 ?要】本文圍繞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實際,結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與教材內容及編排理念,對如何有序開展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閱讀教學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寫作
人文性與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本質,也是其顯著的兩個特征,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當做到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對于記敘文而言,其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內涵使得教學的開展可以多種多樣,從品讀敘事,到挖掘情感,再到借鑒寫作,都應該在強調語文課程本質的同時,使學生形成一個正確和健康的態(tài)度,學會如何去看待世界和生活。
一、閱讀教學模式建構
步入初中階段,語文課程首先在教材的結構編排以及選文內容等方面就體現(xiàn)出了嚴謹和合理性,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契合。就記敘文來看,教材中所給出的記敘文文本都具有清晰的結構特征和典型的層次性特點,而在此基礎上,又有著各自的獨特價值,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進行挖掘、提煉和呈現(xiàn),從而使學生加以體會和把握,有所收獲。對此,教師可以從文本的創(chuàng)作思路角度入手,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如何在閱讀中去挖掘文本更深層次內涵的能力,從而運用到自己的表達創(chuàng)作當中。
1、整體構思
初接觸一篇文本一定會先從標題切入,而看到標題后又往往會進行一定的聯(lián)想和想象,猜想文章可能會如何來詮釋題目中的內容,又或者是在腦海中搜尋與之相關的信息,并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進行假設。以上種種都是學生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則需要通過略讀或瀏覽的方式來去到文中探尋主題和中心主旨,從而感受作者是如何圍繞主題來進行編排,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的。
2、文章順序
記敘文離不開寫作順序,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主要包括時間、空間以及事理邏輯順序等幾種,不同的文本會對應各自的順序,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到其中去進行挖掘和整理。例如,在《植樹的牧羊人》中,本文就是根據(jù)時間順序講述了荒原上一位牧羊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靠一己之力改變荒原惡劣環(huán)境的故事。
3、羅列提綱
列提綱可以使思維具象化,而且也便于安排和設計文章的結構,更便于后續(xù)的修改和調整。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也可以將列提綱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列提綱的方式來對文章做到了解和把握,從而便于提取需要的信息或內容,進行感知和挖掘。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提綱可以分為四個,首先是“‘我與莎莉文老師的初次見面”,接著分別是“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莎莉文老師帶我感受大自然”“莎莉文老師引導我體會‘愛”。
二、品讀賞析
敘述事情,表達情感,傳遞價值觀是記敘文的價值體現(xiàn),而語文課程中的記敘文閱讀也應當充分發(fā)揮文本的價值,使接觸和了解它們的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無論是最先接觸和了解,還是開始寫作的文本體裁,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都是以記敘文為主,所以基于寫作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下,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在閱讀教學中去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有利于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融會貫通。例如,在《散步》中,文章通過順序的方式來講述了一家人在散步途中發(fā)生的事情,從兩代人之間產(chǎn)生分歧,再到矛盾的化解,極具生活性的畫面使得文章變得更加通俗和親切,加上內容敘述的邏輯清晰,所以本文可以說是記敘文的一種典型范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則可以著重針對本文的寫作順序來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把握文本體裁的基本特點,并且從文中加以借鑒和思考,知道該如何靈活地根據(jù)寫作主題來變換寫作順序與內容。
三、學習表達
在記敘文中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敘述作為最為常用,也最能夠凸顯記敘文特征的一種表達方式,是需要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必須掌握的。所謂敘述,可以理解為是根據(jù)一定順序來講清楚一個故事,讓人讀來有所感悟和啟發(fā)。仍以《散步》為例,本文的內容是一家祖孫三代在茶余飯后的散步,是一個生活片段,當回家走到一條岔路口時,兒子想要走小路,母親卻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走崎嶇的小路,想要走平坦的大路,被夾在中間的夫婦二人,也就是作者,很是為難,但最終母親卻選擇了讓步,這是親情的體現(xiàn),最終作者也給出了母親自己作為兒子的答復,背著母親一同回家,一家人愉快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踏上了回家的路。
語言不僅僅是交際的工具,其還承載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在記敘文中,語言可以用來表明作者的意圖,呈現(xiàn)出描寫的對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烘托人物形象特點,從而傳遞思想感情。語言的運用在文本創(chuàng)作中決定著文章的層次和質量,而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去仔細反復的品讀文本語言,從而得到啟發(fā)和感悟。例如,在《春》中,本文以清新的語言風格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而對比分析便可以感受到文中雖是在描寫春景,卻實際上是在表心情。創(chuàng)作此文時的作者正值人生的重要階段,剛回國的他迎來了婚姻與事業(yè)的雙豐收,而一直向往自由和美好世界的他,也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chǎn)生了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綜上所述,記敘文作為語文課程中的一種基礎性文體,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敘文閱讀對其寫作能力有著積極意義,而教師也要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掌握寫作方法,而寫作也能夠深化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因此有必要對學生專項文體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馬欣微.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8):91.
[2]迮鋒.初中語文實現(xiàn)深度閱讀教學改革的指導策略淺析[J].讀寫算,2020(23):115.
[3]趙永玲.淺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