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麗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語文閱讀課對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性。若要改變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實現(xiàn)新課改目標,需要教師轉變自身觀念,改變教學方式,運用新時期情境教學法,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加強學習情感的體驗,進而拉近師生間距離,促進師生情感的溝通交流,這對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學目標模糊
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情境教學時的教學目標比較模糊。在新課改背景下,針對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比較廣泛,甚至還存在部分超綱教學的現(xiàn)象,讓教師在教學當中無法嚴格按照教學任務來確立教學目標。
(二)只關注形式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大部分學校開始在教學過程中實行閱讀情境教學法??墒窃陂喿x課堂當中,教師為學生建立不同的學習情境時,直接忽視了對閱讀內容的引導與探究,導致學生已經不能深刻領悟到閱讀文本的情感內容,也不能深入的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調。長久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不斷下降。面對不斷更新的閱讀課堂,學生們只會被動的配合教師上課,而不能全面了解教學內容,導致了總體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作為課堂的參與者,在情境教學過程中也同樣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小學教育屬于六年制,高低年級之間的學生年齡跨度較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也各有不同。對高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低年級學生好奇心較強,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高年級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自發(fā)性,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學習基礎更強。教師應按照學生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墒菍嶋H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重視形式的豐富性,忽略了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忽略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求知情境通常是讓學生在該情境中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從而能夠通過自 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因而,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 要將文章中的問題拋出,讓學生主動的去尋求答案,在尋求答案的過 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進行解答。這樣,在求知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去和同 學或者教師進行交流,從而創(chuàng)造求知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興趣。
例如,在《雨鈴鐺》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播放《雨鈴鐺》兒歌視頻,并帶領學生一起歌唱,在歌唱完畢后,教師詢問學生:“你們喜歡這首兒歌嗎?”學生紛紛回答“喜歡”,然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指著生字“娃娃”問道“小朋友們,認識這些生字詞娃娃嘛,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這些生字詞娃娃好不好呀?”。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問到:“同學們先開火車朗讀課文,之后老師會讓大家看一段視頻來解決大家心中的疑惑”“課文讀完了,小朋友們覺得與鈴鐺是什么呀?文中描寫的春雨又是什么樣的呢?”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概念與直觀的視頻相結合,促進學生形成形象、直觀的認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獲取知識為目的,進入到了“雨鈴鐺”的情境之中。孩子們因為“雨”的情境創(chuàng)設而激情洋溢,與文本內容產生了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春雨帶來了萬物的生機。學生興趣高漲,紛紛將精力轉向課文的閱讀中,從而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填鴨式閱讀教學的弊端,讓學生全面參與其中,提高學習效率。
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想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引導學生想象的方式。尤其就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審美的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夠接受審美的教育和熏陶。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圖片等來創(chuàng)設審美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美的感 受和體驗。
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首先播放視頻資料,將精心收集的視頻資源投放到電子白板上,并導入課堂:“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上課之前呢,老師先給同學們放一首歌(開始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完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象一下這首歌的場景?”說完,同學們便紛紛閉目想象......創(chuàng)設這樣的想象聯(lián)想情境,可使同學們通過聆聽歌曲產生美感,進而產生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學習到知識和內容,從而體現(xiàn)出了“教 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語文源自生活,生活孕育了語文文化,語文就是生活的寫照,語文教學必 須從生活出發(fā),在生活中實踐并且回歸到生活中去。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實際上就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融入情感的實際生活場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愛玩、好動、有好奇心的特點,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學生在扮演文中角色的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文章中 所講述的內容。當然文中的很多的場景都是在生活中存在的,讓學生的學習與生 活進行對接,這既是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同時也是在課堂中還原生活的本真。
在《快樂的小公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先鼓勵學生模仿閱讀材料中的角色,要求學生說出動物形象的特點,并在學生討論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動物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形象特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觀察能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們活 動起來,使教學的情感得以升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有聲有色的表演, 使他們體會到了學習樂趣的表現(xiàn)。在課前,教師先給學生們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里或者鄰居家里的小公雞,看看它們“高興”的時候是怎么叫的,又是如何跳的,然后在這節(jié)課上課之前讓同學們小組之間進行模仿交流,提高課堂教學參與度,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中,以學生活動為途徑,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的角色意識在課堂中被喚醒,學生就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了。生活中的角色進入了課堂,課堂便是生活真實的反映,歷史知識與課堂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了。
情境教學法是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最關鍵階段,語文又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因此,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其他科學習以及未來成長都有較大的促進意義。本文主要論述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廣大研究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