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摘 要: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中,很多高三化學教師都遇到過一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雖然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看似非常不錯,但是在做題的過程中以及在后續(xù)復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依然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這讓高三化學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非常被動,且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不斷的提升。研究工作的開展將結合當前高三化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用學科教學知識的教學理念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索,希望能夠為后續(xù)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幫助與支撐。
關鍵詞:學科教學知識;高三化學;教學實踐;方法應用
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三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深度分析,研究工作的開展將結合學科教學知識的教學理念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并且會從提升課堂資源整合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認知水平以及發(fā)展教師課堂設計素養(yǎng)三個方面對其進行關鍵問題的探索與研究,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帶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不斷發(fā)展。
提升教師整合課堂資源的能力
在應用學科教學知識這一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化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時,教師需要結合化學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依據(jù)與教學服務。通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突出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理念的有效應用特征,且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高效培養(yǎng)與引導,進而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化學知識學習方法與學習模式。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原理相關知識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內容對其進行全新內容的引入。在這一模式的應用中,學生可以在“舊知識”的學習基礎上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全面了解與掌握。如,教師是可以借助“FeCl3的水解和應用”,以及“Fe(OH)3的溶解平衡與KSP計算法則”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引導與培養(yǎng)。當學生看到教師提出的知識內容之后,首選會想到自己之前學習的知識,且會應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此時,學生可以對FeCl3的工業(yè)生產流程所需要的制備作出一定的分析與探索,同時能夠在學習FeCl3的時候,對其特征與性質作出有效的分析與了解。在此,教師需要應用化學反應原理的題目設計需求對學生進行教學情況的創(chuàng)設,突出FeCl3的溶液實驗保存技巧,以及將FeCl3溶液蒸干的具體方法等。
促進教師化學課堂認知的水平
教師在應用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高三化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務必要從自身出發(fā)思考如何強化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此,教師需要提升個人的教學工作開展認知水平,并且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化學教學方法作出有效的分析與研究。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有保障,且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也會更加順利。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往年的高考題目分析與講解過程中,可以結合2018年的考試題目“下列制備物質的工業(yè)生產流程所表現(xiàn)的較為合理的是_______?”然后,教師可以給出學生相關選項,進過分析與研究,學生可能會得出結論為:“工業(yè)合成氨:NH4Cl和 Ca(OH)2固體→NH3→純凈干燥的氨氣”。在此,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這一結論是錯誤的,而是要通過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這一結論的問題。在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其進行原因的分析,通過思考,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提出的結論存在一定的問題。隨后,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結論的教學,讓學生明白,導致錯誤結論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沒有研究清楚實驗室在制取氨氣的過程中,以及工業(yè)生產在制取氨氣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不同之處。借此,學生不僅能夠對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實驗方法作出深入的了解,還能夠對工業(yè)生產環(huán)境中的氨氣制取方法得到一定的認識。
發(fā)展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的素養(yǎng)
發(fā)展教師的課堂教學素養(yǎng),是當前新課改教學理念中被廣泛提及且廣泛應用的一種教育教學理念,也在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關鍵所在。在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構建學習方案,記住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教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相關內容的時候,需要結合高一和高二所學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氮元素以及化合物制備的復習,同時要突出其特征和性質。通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的讓學生回憶起什么的離子反應的概念,什么是氧化原反應的概念等。如,在復習NH3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NH3的堿性特征以及易溶性特征,借此提升學生的知識回憶能力,促進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應用之前學習的知識對其進行全新的問題解決思路構建和創(chuàng)設。在這一背景下,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理念的應用便可以在高三化學教學工作開展中得到有效的顯現(xiàn),且可以突出其應用性和時效性。
綜上所述,基于學科教學知識教育理念的應用,我國的高三化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邁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且教育教學的內容以及方法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歸根結底,是先進教學方法對學生提供了有效的知識培養(yǎng)與引導而創(chuàng)造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吳啟建,廖冰.基于極課系統(tǒng)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高三化學教學實踐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12):66-67+80.
[2] 郭志東.學本課堂視野下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的設計與組織[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12):70-7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