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躍
摘要:摘近些年來,處在象牙塔的大學生們,落入校園貨圈套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不僅給大學生本人及家庭以沉重打擊,乃至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強烈反響。
關鍵詞:家?;?力克;校園貨;風險
不可否認,國家在打擊違規(guī)校貸的力度上越來越嚴,但是由于利益的驅動,每到開學季,部分校園貸機構又在背地里籌備,以期望在開學季,以大一新生為主要業(yè)務開展對象,割這么一波“韭菜”。據報道,“校園貸”主要發(fā)生在大學校園,目標群體為在校大學生,簡單來說就是在校大學生向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
一、“校園貸”的歷史
在校大學生主要靠父母給的生活費渡過大學生活,部分人可能會有兼職收入,但肯定不會太多,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無穩(wěn)定收入群體。2009年,信用卡亂相在校園叢生,因此校園信用卡被國家按下了暫停鍵并退出了校園市場。眾所周知,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借款業(yè)務上一般有著較高的資格審核條件和審批程序,一般不會向無穩(wěn)定收入的群體發(fā)放貸款。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對資金有需求,校園各類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就此為校園貸進入校園提供了便利條件。有需求意味著有生意,一時間眾多校園貸平臺涉獵校園貸業(yè)務,校園貸由此在校園迅速發(fā)展并壯大。
2014年,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潮流電子產品風靡校園,各類貸款平臺看到商機,迅速開展起校園分期貸款消費業(yè)務,就在當時,分期貸款還是個新生事物,迎合了大學生喜歡新鮮事物,愿意體驗新生事物的心態(tài)。
2015年,校園貸這個市場展現(xiàn)出驚人的潛力,利潤畸高,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時間有超過千余家校園貸平臺進入校園。國家對校園貸還未有相關監(jiān)管政策,校園貸的危害還未進一步被意識到,在此情況下,校園貸在校園中大肆開展業(yè)務。結果可想而知,商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而校園貸這塊肥肉,想必是任何貸款平臺都不會舍棄的。一些貸款公司對于初次使用貸款亞務的大學生會給到一些甜頭,這也是其推廣校園貸借款平臺的一種手段。當部分大學生習慣這種提前消費的模式以及校園貸帶來的便利后,貸款平臺利用大學生掙錢的亂相開始了:
1.高利貸橫行
“校園貸”就是偽裝后的高利貸,大部分學生對國家法定貸款利率不太清楚,只關注了校園貸款借錢的方便性,沒有看清楚校園貸的高利貸面目。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習,而背負校園貸的大學生每天都在為還貸款而發(fā)愁,導致的結果是無心學習,甚至荒廢學業(yè),在校園貸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裸條借貸屢見不鮮
涉裸條借貸的人群以女大學生為主,一些非法的借貸機構利用女大學借錢心切,在不審核借款資質及還款能力的情況下,僅憑女大學生一張拿著身份證的裸照就可以作為借款依據,發(fā)放貸款。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有合法經營手續(xù)的貸款平臺也有參與裸條借貸。
3.暴力催收
校園貸借貸一般不設借錢門檻或者門檻超低,只要你想貸都能貸到款,經常誘騙沒有借貸風險意識的在校大學生借貸。一旦接觸校園貸,最后還不上貸款的大學生大有人在。貸款平臺當然希望借貸學生還不上款,貸款逾期產生的利息才是他們的目標。當幾次正常催款未還后,借貸平臺或機構就會使用暴力催收。學生本人肯定是暴力催收的受害者,其朋友及家人也不能幸免。校園貸平臺的暴力催收行為曾引發(fā)了許多的校園悲劇,進而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
4.個人信息被冒用
多數(shù)校園借貸平臺僅憑一張身份證或者學生證就能批貸款,在貸款公司如此簡單的借款條件下,全國發(fā)生多起信息被冒用,大學生莫名其妙背負貸款事:件后,校園貸的信息安全越來越被關注,保護未涉及校園貸學生的信息安全勢在必行。
2016年國家開始監(jiān)管校園貸款,面對國家嚴格的整治措施,校園貸不得不大面積退出校園。國家嚴格的整治措施對校園貸的亂相起到了震懾作用,校園貸市場開始走上正軌,對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從根本上來說:國家立法應該盡快出來,才能完全規(guī)范校園貸。從長遠來看,校園貸弊大于利。大學畢竟是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為日后建設祖國做好準備的階段,而過多的資金主要被用來消費,而學生階段不必要的消費對培養(yǎng)良好消費習慣不利。
二、“校園貸”的風險
大學生申請相關貸款時,會與相關貸款平臺簽署貸款合同,合同內容雖是專業(yè)性很強的金融術語,但合同中肯定會有風險提示。然而絕大部分貸款平臺在跟大學生簽合同前會很少提及風險或者避而不談風險,大學生沒有充分認清貸款合同的風險,后續(xù)違約還不上貸款,并且貸款利息如滾雪球一般的速度遞增,這時候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時已晚,只能想盡辦法還款。
大學生申請貸款前在貸款平臺預留了個人信息,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朋友和家人的信息,這部分信息隨時都有可能被販賣泄露給他人。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信息安全問題觸目驚心。
校園貸屬性為民間借貸,易產生一系列法律糾紛。
1.校園貸等同于高利貸
校園貸借貸利率超過國家法定借貸利率的都視作高利貸,都不受法律保護。
2.校園貸(特別是裸貸)涉及的法律責任問題
裸條借貸通常發(fā)生在女大學生群體,裸條借貸不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而且不是合法的借貸關系,所以不受法律保護。
三、“校園貸”教育引導機制
個人層面
1.想清楚,再決定
天上不會掉“餡餅”,校園貸平臺是盈利性質企業(yè),它是來校園掙錢的,而它要掙的錢從哪里來?一定是從向它借款的大學生中賺來的,所以大學生在需要貸款時一定要思考清楚,不輕易聽信貸款平臺的花言巧語。
2.需花錢,先計劃
大學生一定要培養(yǎng)自律能力,不要去攀比消費,而是要合理規(guī)劃學生時代各類消費。當我們面臨超過我們現(xiàn)階段消費能力而又不得不消費時,可以先做規(guī)劃,合理安排消費。如果超過我們現(xiàn)階段消費能力但是可以盡量避免的消費時,我們應該學會延遲滿足,可以等到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自己掙錢滿足自己的消費。
3.急用錢,找父母
對于那些有事急需用錢的學生,一定要先找家長,如果是對你有幫助的事情,合理的花費父母當然是十分樂意的。退一步來說,父母所反對的花費,至少可以聽下父母反對的理由。如果你不認同父母的理由,可以繼續(xù)說服父母或者以跟父母借的方式來實現(xiàn)。如果父母采取借的方式提供資金給你,你還可以通過兼職等途徑來還款。
家長層面
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合理的消費觀,當面對超過孩子現(xiàn)階段消費水平的消費時,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消費前思考的習慣。經過思考的消費,才會是更理性、更合理的消費。
2.加強金融素養(yǎng)教育,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目前,學校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教育,當學生面臨貸款產品時,很多情況下不能明辨風險。因此,父母給孩子上一堂金融知識課就尤為重要,教我們的孩子如何看待風險,以及如何定義和判斷風險,清楚和準確地知道在處理貸款產品時你承擔了多大的風險。
3.幫助孩子養(yǎng)成基本的理財能力
當孩子有了基本的理財能力,就會對自己需要的資金進行合理規(guī)劃,就能最大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4.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炫耀、攀比、虛榮等非理性消費,這些都刺激了大學生們對于資金的需求,某種程度上來說,為“校園貸”能在校園流行,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此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孩子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鼓勵當代大學生去追求更高、更遠的人生目標。
學校層面
1.積極營造校園貸風險警示教育氛圍
(1)在學生宿舍、食堂、校舍等公共區(qū)域,利用LDD電子屏幕、橫幅提示校園貸風險教育內容。
(2)利用校園貸的典型案例、事件,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宣傳途徑,提醒學生注意校園貸風險,從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校園貸傷害。
2.繼續(xù)加強校園貸教育引導工作力度
上好新生開學第一課,提醒大家身份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雖然都是已滿十八歲的成年人,但生活、學習的花費都主要來自父母,現(xiàn)階段還是消費者,在大學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合理規(guī)劃各類消費,匹配大學生身份。另外家校加強溝通與聯(lián)系,輔導員老師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等各類花費要給到指導性建議。
3.努力做好校園貸風險化解工作
學校各部門要密切關注校園貸各類業(yè)務的傳播途徑,嚴禁校園貸出現(xiàn)在校園。
4.積極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學生工作部門要充分發(fā)揮國家資助制度的優(yōu)勢,加強宣傳,提高學生財政援助的準確性;積極拓展政策宣傳途徑,使學生更加了解國家資助制度,切實提高資助政策宣傳的廣度和有效性,當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國家資助。
參考文獻
[1]謝平.網絡借貨與征信[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7.
[2]楊才勇.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模式與實踐[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
[3]王娜.高校大學生網絡貨款問題及防范對策田[J].法制與社會,2016(33).
[4]成靜敏.網貨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田[J].亞太教育,2016(24).
[5]林偉豪.淺析高校校園貸亂象[J].社會科學,管理科學,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