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俊燕
【摘 要】 目的:探討對腦癱患兒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60例患兒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均予以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兩組MDI、ADL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而實驗組提高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結論:將康復護理用于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康復護理;小兒腦癱;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35-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60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on this bas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MDI and ADL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whil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s satisfactory,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infantile cerebral palsy;application effect
腦癱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在新生兒出生后1個月內,腦部發(fā)育不成熟階段出現運動功能障礙的情況,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智商低下、行為異常、精神障礙等[1]。小兒腦癱的病因較多,如母親存在吸毒、吸煙、大量用藥情況等,對該病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會對小兒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2]。在對小兒腦癱治療中,做好小兒的護理干預工作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就探討對小兒腦癱,對癥治療期間予以患兒康復護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兒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肝腎功能異常的患兒。(2)先天性血液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成以下兩組:實驗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9歲,平均(6.2±0.8)歲。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8歲,平均(6.4±0.8)歲。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患兒運動平衡及協(xié)調能力訓練、藥物治療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治療期間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指導家屬輔助患兒遵醫(yī)用藥,持續(xù)24h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做好科室環(huán)境護理及小兒皮膚護理等。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運動功能訓練。定期訓練患兒頭部、四肢,對長期臥床患兒加強翻身及變換體位。頭部訓練上可輔助患兒頭部外旋及屈曲,按前后左右順序進行;肢體訓練為抓、握、搓等手法,恢復患兒的用餐能力;行走訓練上指導患兒借助四角拐杖訓練器平衡及穩(wěn)定能力,促進患兒上下肢功能的恢復;可坐位者鍛煉器脫衣、穿衣、生活自理能力。(2)語言功能鍛煉。借助語言鍛煉提高患兒的表達能力,提高患兒的理解能力,促進患兒交流溝通。語言鍛煉時護理人員可結合患兒年齡、性格、病情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平常護理中需多同患兒進行交流溝通,指導患兒進行發(fā)音、嘴型矯正及呼吸訓練。(3)日常生活護理。告知家屬護理要點,依據患兒病情康復情況制定合理訓練計劃,培養(yǎng)患兒的自理能力。訓練上家長可輔助患兒為坐位,輔助軀干鍛煉患兒坐起及肌張力,指導患兒進行爬行訓練。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隨訪6個月,干預前后應用智力發(fā)育指數(MDI)評價患兒智力,應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評價患兒自理能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
2 結果
干預后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而實驗組提高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腦癱是兒科常見的疾病,該病對患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巨大影響,因此需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還需要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祻妥o理是當前推廣的護理模式,在對小兒腦癱的對癥治療中大力提倡康復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可通過有效刺激患兒感覺感官、肢體功能,促進患兒神經功能、運動功能的改善,且通過康復訓練促進患兒皮層腦血流的增加以促進患兒腦部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幫助患兒實現語言及運動功能的康復,使患兒盡快出院回歸正常的生活及工作[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實施康復護理的實驗組在干預后MDI與ADL評分上均較干預前提高,而實驗組提高幅度較對照組顯著,這也提示康復護理的干預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在小兒腦癱的對癥治療中,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兒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金香, 尚清. 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25(6):952-954.
[2] 陳立英. 小兒腦癱康復護理干預中引導式教育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9,6(20):138-139.
[3] 郝秀萍. 康復訓練和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中的應用和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5(55):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