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萍
【摘 要】當前,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又提供了重要機遇。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生了包括教育環(huán)境、教育理念以及對教育者要求等在內的一系列變化,同時,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使命、主要渠道以及教育者的根本作用等在內的一些基本原則也必須堅守。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主動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并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到既創(chuàng)新又堅守,以創(chuàng)新獲得動力和活力,以堅守明確立場和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19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贝髮W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當前,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新媒體時代已悄然到來,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帶來了不容錯失的機遇。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正確面對變化了的形勢和不能改變的使命,努力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守正之間的關系。
一、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生的變化
新媒體主要是指借助數(shù)字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無線通信網(wǎng)等渠道,通過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新型傳播形態(tài)和媒介形態(tài)。與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即時性等特點。當前,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變化。
(一)以大學生知識來源多元化和思想觀念多樣化為代表的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
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大學生知識來源的多元化和思想觀念的多樣化。一方面,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寬了。當前,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教育、報刊和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渠道外,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智能手機等新媒體成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新寵。通過新媒體獲取知識既方便快捷又內容豐富,使大學生能隨時隨地暢游于知識的海洋。另一方面,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正變得日益多樣化。智能終端的普及帶給大學生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其背后所隱含的思想觀念甚至是更為主要的。由于網(wǎng)絡信息虛實交織、是非并存,加上青年學生辨識能力有限,導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深受影響,多樣化現(xiàn)象空前嚴重。新媒體條件下以大學生知識來源多元化和思想觀念多樣化為代表的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供給,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展現(xiàn)與交互特點,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以師生之間關系重塑和大學生主體地位彰顯為代表的教育理念的變化
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師生間關系的重塑和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彰顯。一方面,新媒體條件下的信息流通呈現(xiàn)出明顯的“去中心化”特征,大學生在獲取信息方面有時甚至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早、更多,此時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平等節(jié)點,原來教育者的“信息壟斷”和“話語獨裁”被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師生關系面臨重塑。另一方面,生活于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自主意識突出,他們不僅視野開闊、知識豐富、思想多元,而且主動性強,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敢于展現(xiàn)自我,時常提出和教育者不同的觀點,充分彰顯了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面對這些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充分重視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聚焦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思維方式與認知需求,將嚴肅刻板、填鴨命令式的主導性話語轉化為喜聞樂見、引人深思的引導性話語。要尊重多元表達,主動消除話語差異和代際隔閡,積極對話學生的個性表達與內在訴求。
(三)以教育方法和手段現(xiàn)代化為代表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的變化
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教育者的要求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現(xiàn)代化。一方面,隨著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知識來源的多元化和大學生平等主體意識的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過去依靠“信息壟斷”和“話語獨裁”進行的理論灌輸教育已難以為繼。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如果教育方法不能緊跟時代脈搏,適應教育對象,不但無法深入教育對象的內心,反而容易激發(fā)對方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和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單純依靠開設理論課堂、組織黨團活動以及發(fā)放宣傳材料等傳統(tǒng)手段開展教育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當然,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渠道不能廢棄,但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手段的運用提出了新要求。新媒體條件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上,不僅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內容要及時更新,范圍要適當擴展,其呈現(xiàn)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努力實現(xiàn)線下與線上課堂相銜接,現(xiàn)實與虛擬活動相協(xié)調,紙質和電子材料相結合。
二、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堅守的原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它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新媒體條件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要既充分又正確地認識和利用新媒體,妥善處理好手段與目的、形式與內容、主導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堅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責任使命不能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培養(yǎng)擔當復興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zhàn)略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牢記責任使命,堅持立德樹人這一高校立身之本,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努力把當代青年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警惕和防范那種混淆目的和手段,為求新而“創(chuàng)新”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泛娛樂化”的傾向和做法。當前,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隱性教育大受追捧,一些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開設別具一格的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推送觀點新穎的材料,以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和關注率,這本身是適應時代變化、提高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如果盲目求新求變,混淆了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系,就屬于本末倒置甚至于舍本逐末了。因此,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確處理好利用新媒體的手段和培根鑄魂的目的之間的關系。
(二)思政課作為高校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的地位不能變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付出了辛勤努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這支隊伍將繼續(xù)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必須充分重視和利用好思政課這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彼颊n是高校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shù)闹饕馈P旅襟w條件下之所以仍然強調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是因為正如毛主席所說:“文化思想陣地,如果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倍朐谛旅襟w條件下開好思政課,就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能夠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p>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青年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根本作用不能變
新媒體條件下雖然大學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隨時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觀點,但由于青少年的“三觀”尚不穩(wěn)定,加之缺乏相應的人生經(jīng)驗和社會閱歷,碎片化的信息和多樣化的觀點往往使其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混亂和矛盾,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給予恰當?shù)狞c撥和正確的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因此,做好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自身明道、信道的基礎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實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為青年學生排理論之憂,解思想之難。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也提供了重要機遇。面對這些挑戰(zhàn)和機遇,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謀求創(chuàng)新和變革;然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自己特殊的使命、規(guī)律和要求,有許多方面是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增強的。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正確認識這些變與不變,既要積極張開雙臂迎接、適應和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深刻變化,也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要求,做到既創(chuàng)新又守正,以創(chuàng)新獲得動力與活力,以守正明確立場和方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楊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3]王雙群.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5,(11).
[4]江旭恒.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 2019,(12).
[5]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